孕期如何度过自体免疫系统3大疾病?

如题所述

孕期如何度过自体免疫系统3大疾病? 其实面对「自体免疫疾病」无须过于悲观,只要遵照医嘱,在控制得宜的情况下,孕妈咪只要频繁且定期的回诊、抽血追踪,以现代医学发达的技术,能顺利生产的机率并不低。

免疫系统是能保护人体的机制,但过多或太少都不好。一名32岁的女性由于免疫系统过度亢进,将刚怀孕时的胚胎视为外来物,进而攻击,导致4年流产3次,经过中医调理后,终于顺利怀孕生子。

认识自体免疫系统

人体都有免疫系统,会制造抗体抵抗外来的细菌和病毒,像是感冒时,体内的免疫系统就会发挥作用来对抗,使疾病能痊愈。所谓「自体免疫疾病」,就是自身的抗体从原本抵抗外敌演变成攻击自身的细胞组织与器官所致,最明显的特征是身体出现发炎反应,例如:红肿、发热、疼痛、肿胀等。振兴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庄雅琳表示,一般人最常听闻的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机能亢进中的葛瑞夫兹氏病、干燥症、多发性硬化症、硬皮症、僵直性脊椎炎等,都属于自体免疫系统疾病。

自体免疫疾病的种类繁多,对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造成影响,包括单一器官或全身性。当患者的自身抗体仅攻击关节部位,便会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大家最熟悉的「红斑性狼疮」就会对皮肤、血管、心脏、肝脏等器官进行攻击,造成血管炎、肝炎、肾丝球肾炎等,是属于全身性的自体免疫疾病。然而,发病原因至今仍无明确证据。

由于自体免疫疾病会使身体发炎,药物方面就必须依靠消炎药,常见不外乎口服「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NSAIDs)」及类固醇、免疫抑制剂,若更严重则可能使用高剂量的类固醇注射,甚至会施打化疗药物,目的皆在压制体内的免疫细胞。虽然疾病本身得以控制,但抵抗力相较会减弱,难以对抗外敌,因此,更容易出现感冒、伤口不易愈合等现象。

自体免疫疾病好发于20~40岁,尤其是女性罹患机率约为男性的8倍。不过,此年龄层正好是生育年龄,相对会影响到怀孕,主要原因是受精卵所形成的胚胎,对母体来说,有一半是外来的(父亲染色体),因而容易被免疫系统当做外来的敌人而发动攻击,导致难以成功受孕。有些人发病症状从外观看去并不明显,因此,难以发现异状。

该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免疫性疾病呢?在现今孕前健检的众多项目中,「ANA」即属于免疫检查,经过简单筛检后,若指数过高,建议到风湿免疫科做进一步检查,进而了解是否影响怀孕。如果本身有自体免疫方面的疾病,但又考虑怀孕时,整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做评估与沟通:

‧临床症状: 医师必须先了解患者的临床状况,才能进一步确定治疗方式与追踪处理。假设患者表示怀孕意愿,也应该向患者说明疾病发作时,会对母体与胎儿造成的影响,且风湿免疫科与妇产科的医师应共同研究、建立共识,寻求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药物使用: 自体免疫疾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孕前所使用的治疗药物,像是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到了怀孕后,有些药物成分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例如:影响发育、早产、流产等,这些状况也须列入考量。

1、红斑性狼疮(SLE)

红斑性狼疮是属于全身性的自体免疫疾病,可能以慢性发炎的反应侵蚀全身的细胞与器官,例如:皮肤、血管、肾脏、心脏、肝脏等。它发作的时间与状况因人而异,最典型的是脸颊开始出现玫瑰斑,身体也会起红疹,代表免疫系统正在对抗血管与皮肤的细胞,甚至还会攻击人体器官,例如:心脏,导致心内膜炎;肝脏,形成肝炎;肾脏,造成严重的肾丝球肾炎等。

罹患红斑性狼疮的患者若病情尚未得到控制,血液中还存有许多抗体,这些抗体就可能会再去攻击母体本身的细胞与器官,例如:正在形成的胚胎,因此,不仅怀孕机率微乎其微,甚至流产机率达1/3。若胚胎成功形成胎盘,胎儿开始会从中吸取母体的营养,此时抗体可能会进而对付胚盘的血管,造成血管炎,就容易患子癫症(妊娠高血压),甚至其他妊娠容易产生的并发症,例如:妊娠糖尿病、妊娠尿毒症等,也相较高于一般孕妈咪。

由于红斑性狼疮的抗体攻击性强,可能会穿过胚盘进入胎儿体内,攻击心脏或其他器官,新生儿也就容易有SLE症候群,死胎机率也会增大。若在怀孕期间,病情没有控制住而危及母体,就必须早产或剖腹生产。不过,当红斑性狼疮经过妥善治疗,身体状况稳定时,胎儿仍有很大的机会能足月生产,因此,孕妈咪在初期必须密切追踪体内抗体,固定2周回诊1次,让免疫科与妇产科的医师准确掌握状况。另外,红斑性狼疮有攻击胎儿的特性,更需担心抗体伤及胎儿的心脏,建议孕妈咪做高层次超音波,可以观察胎儿的心脏构造,甚至其他器官也须谨慎检查。

除此,庄雅琳医师进一步补充,红斑性狼疮并不会造成染色体异常,故不一定要做羊膜穿刺的检查。

使用药物原则

一般而言,红斑性狼疮的药物治疗中,「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NSAIDs)」对母体与胎儿来说,安全性较高,孕期32周前使用并不会危及胎儿,但32周后使用,可能会造成动脉导管提早关闭,影响胎儿健康。通常类固醇是孕期最常用于控制病情的药物,虽然安全,但要注意剂量,过高则会伤害到胎儿,因此,建议想怀孕的女性在病情控制下,类固醇的药量已经降低,甚至无须服用,再怀孕会比较好。

此外,当发现怀孕,就必须停止使用免疫抑制剂,因为可能会有畸胎的风险。对付更加严重病情的化疗药物,例如:MTX,主要是抑制叶酸的合成,怀孕时绝对禁用。

日常照护要点

罹患红斑性狼疮的孕妈咪在日常照护上,应注意以下三点:

1. 防止妊娠糖尿病上身,应避免摄取过多的甜食,注重营养摄取均衡。

2. 疲劳时应多休息,睡眠充足,减少紧张与压力。

孕期如何度过自体免疫系统3大疾病?

2、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全身性的自体免疫疾病,特征是异常抗体会去攻击身上各处关节,进而引发关节发炎,导致肿胀、疼痛,严重者甚至会使关节变形、磨损,影响活动能力。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红斑性狼疮最大的不同在于当RA的女性患者怀孕时,有70~80%的症状会得以缓解,实际原因并不清楚,可能是因为孕期免疫力下降,能帮助舒缓关节炎的症状,但产后有20~30%的复发机率。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于孕妈咪并无直接的风险,主要考量为治疗药物是否会危害到胎儿。

使用药物原则

通常怀孕能缓解症状,并不太需要使用高强度的药物治疗。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是以「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NSAIDs)」为主,使用上与红斑性狼疮的原则相同。另外,孕妈咪常因为担心药物会影响胎儿而自行停药,这样反而会造成危险,因为此疾病对胎儿的伤害其实比药物来得高,可能促使胎儿被这些抗体所伤害,造成生理上的缺陷。

日常照护要点

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孕妈咪,日常照护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 饮食方面需要摄取均衡,但要避免富含高普林的食物,例如:菇类、豆类等,否则容易使关节炎恶化。

2. 对于许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而言,运动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但只要适当的范围内运动,不仅可以帮忙改善关节活动度、维持肌肉力量,也能改善疼痛感、减少心理负担。要注意的是强度不可过度,以不痛为原则。

3、葛瑞夫兹氏病

属于甲状腺机能亢进中的葛瑞夫兹氏病是单一部位的自体免疫疾病,免疫系统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抗体 *** 甲状腺而大量分泌甲状腺素,造成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肿大。患者若有甲状腺机能亢进,会因为新陈代谢加快,产生心悸、体重下降、手抖、易怒、怕热多汗、焦躁失眠等症状,看起来像是坐立难安;若甲状腺机能低下,则为相反。基本上,透过血液检查便能验出是否罹患此疾病

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女性,怀孕前后的症状大都相同,只是甲状腺机能亢进对母体会造成许多的并发症,例如:流产、早产,甚至有合并子痫前症的可能性。若未做好控制或刚发病,抗体浓度还很高,仍会穿过胎盘,进而攻击胎儿的甲状腺,造成宝宝出生后会有暂时性的甲状腺机能低下,但其可逆性的特质,宝宝可能会随着时间恢复,因此,需配合新生儿科医师的诊断与治疗。

使用药物原则

甲状腺功能异常若控制得宜,透过药物治疗通常2年可能会痊愈。若发现怀孕,不能自行停药,应配合医师定期追踪,随时调整药物剂量,才能确保孕妇及胎儿的健康。一般而言,会给予最安全的药物,例如:口服Propylthiouracil(PTU)与Carbimazole为主,但Carbimazole可能会造成畸胎,故怀孕期间并不适用。基本上,此疾病需由新陈代谢科与妇产科医师配合,才能针对不同状况的孕妈咪调整药物剂量。

日常照护要点

罹患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的孕妈咪,日常照护上尤其注意饮食。由于碘是甲状腺素的原料,为了避免病情恶化,应避免含碘食物,例如:海苔、海带等。此外,建议使用无碘盐烹调料理。

庄雅琳 学历:国立阳明大学医学系 经历: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忠孝院区妇产科主治医师、台北荣民总医院妇产部特约主治医师、台北荣民总医院妇产部高危险妊娠进修医师、玉里荣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开业医师、台北荣民总医院妇产部总医师 现职:振兴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