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是的是什么?人分“三六九等”指的又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三从四德的定义与内涵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儒家礼教对妇女在道德、行为、修养方面的规范要求。它起源于周、汉时期,旨在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的利益。其中,“三从”意味着妇女在未出嫁时服从父亲,出嫁后服从丈夫,丈夫去世后服从儿子。这一原则强调的是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对男性的服从。而“四德”则包括德行、容貌、言语、技艺,是对妇女品德、外表、言行和能力的全面要求。
二、三从四德的历史演变
“三从四德”的观念并非一成不变。在古代,妇女的服从地位早已确立,如商代甲骨文中的“女”字形象即显示了女性的屈从。周代的《周易》中也有关于妇女应顺从丈夫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从四德”逐渐具体化,成为妇女行为规范的标准。
三、三六九等的含义
“三六九等”是中国古代对人物进行等级划分的说法,最早由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古今人表》中提出。他将人物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中再细分为上、中、下三等,形成了“九品量表”。这种等级划分可能演变成了后世的“三六九等”说法,用以表示人的贵贱等级。
四、三六九等的具体划分
关于“三六九等”的具体划分,有不同的说法。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将人分为十等,分别是: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这种划分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不同职业和身份的歧视和等级观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