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如何诊治

如题所述

头晕目眩治疗难,从头到脚检查遍,打针吃药遭罪苦,原是耳石来捣乱

有很多朋友,平时身体健康,早上起床或半夜翻身时却突然感觉头晕,并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约一分钟左右症状缓解,此后类似情况反复发生,往往于躺下、坐起、翻身、扭头时发作,严重时不能翻身,甚至两三天无法下床。来到医院就诊,有说是脑供血不足的,有说颈椎病的,点滴吃药没少花钱,出院了以后头晕目眩仍旧发作,加重了心理负担,令患者不知所措。

我们忽略了一个眩晕症中最常的疾病——耳石症。

很多患者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可确诊为“耳石症”,全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若给予复位治疗,快的一次便可治愈,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我们每个人的耳内有一个很小的器官叫做迷路,它包含了一些环形结构 (称为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其中半规管内含有液体以及很精细的像毛发一样的感受器,这种感受器用于监测头部的转动。耳蜗是听力感受器。半规管与耳蜗之间的部位称为前庭,前庭中有椭圆囊和球囊,“耳石”(碳酸钙结晶)便附着在这上面,它们是用来监测头部的移动和空间位置的。有多种原因可能造成这些结晶体脱离椭圆囊,误入某个半规管内 (特别是当你躺下时),这就使该半规管接收的是错误的体位变动信息,因此就会感到头晕。

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原理,是由椭圆囊耳石膜上的碳酸钙颗粒(耳石)脱落并进入半规管所致。发病特点是一种阵发性的、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眩晕。过去讲一般50-70岁人群高发,女性和男性发病比例为1.5:1,但据我们观察了300多名BPPV患者,该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特别是由于现代人压力增大,此病明显有年轻化趋势,20~40岁的患病率也很高。由于大家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存在极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故此类患者往往得不到行之有效的治疗,症状反复发作,给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此病绝大部分为原发,也可继发于创伤、前庭神经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复位治疗,即通过身体姿势的改变使脱离原位的“耳石”规复原位。目前已有部分医院开展了手法复位,但是手法复位效率低下,成功率不高,所以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普及。而最近一种全新的复位方式,全自动复位治疗的诞生,弥补了手法复位的缺点。患者只需坐到仪器上,由医师操作电脑进行旋转,便能方便地检查与治疗眩晕症。我们已经为三百多位患者进行了治疗。经过三次复位操作后,患者的眩晕症状基本都可以消除,治愈率可达95以上。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种疾病及其最佳治疗方法――全自动复位治疗,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