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这一章主要讲如何判断作者的主旨,我想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谈谈我的读后感。要判断作者的主旨,首先要知道主旨是什么,即主旨的定义,就是作者在表达他对某件事的判断;其次要找到作者的主旨在哪里?主旨一般隐藏在句子;那么你就要找到重要的句子。重要的句子又在何处呢?最后找到主旨又能做些什么呢?解答作者的意图。作者从共识谈到主旨,再谈到论点,表达的方法是从字(与词)到一个句子,再到一连串的句子(或段落)来作说明。从最简单的组合谈到复杂的组合。

作者写作的目的就是将自己的思想(知识)通过语言转换成文字来传递给他人,这中间要使用文法、逻辑与修辞等大家通用的规则。作为一个读者我们应该做的事是:识别关键字词句论述,理解词义达成共识,明确句子主旨,明确作者的论述,获取作者的思想。

但是我们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是,语言并不是诠释思想最完美的媒介;因为一个字可以有许多意义,而不只一个字也可能代表同一种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作者的用语与专业术语之间的关系有多复杂了。一个字可能代表多重的意思,一个意思也可能以许多字来代表。

这中间有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就是: 认为在语言及思想或知识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

而且作者特意指出这些规则适用于论说性的作品。

首先你要清楚作者给我们谈论的所有规则都是为了帮助你理解一本书,而不是满足你的好奇心。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怀疑是智慧的开始,从书本上学习跟从大自然学习一样的。如果你对一篇文章连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那么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书能给你一些你原本就没有的视野。

所以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你受到困惑或者说需要你花一点努力来诠释的句子。

从作者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一本书中通常包括了一个以上或一连串的论述。作者会解释为什么他现在有这样的观点,或为什么他认为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他可能会讨论他要使用的一些字眼。他会批评别人的作品。他会尽量加入各种相关与支持的论点。但是 他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

作者提供了两个测验你是否真的理解主旨的标准: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如果要求你针对作者所写的某个句子作解释,而你只会重复他的话,或前后顺序上作一些小小的改变,你最好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了解了这句话。如果你无法放下作者所使用的字句,那表示他所传给你的,只是这个“字”,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识”。你知道的只是他的用字,而不是他的思想。他想要跟你沟通的是知识,而你获得的只是一些文字而已。

“你能不能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或与主旨某种相关的经验?”你能不能就作者所阐述的特殊情况,说明其中通用于一般的道理?虚构一个例子,跟引述一个真实的例子都行。如果你没法就这个主旨举任何例子或作任何说明,你可能要怀疑自己其实并不懂这个句子在说明些什么。

《这样读书就够了》给出的阅读、引导促进和拆为己用的RIA读书方法不谋而合。

第一步:阅读图书片段

第二步: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第三步: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四步:以后我怎样应用

论述就是一系列先后有序,其中某些还带有提出例证与理由作用的主旨。

第七个规则可以有另一个公式: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作者也给出一个方法:你可以用一张纸,写下构成一个论述的所有主旨。通常更好的方法是,就像我们已经建议过的,在书的空白处作上编号,再加上其他记号,把一些应该排序而读的句子标示出来。

作者从逻辑上来谈三件事有利于读者更进一步应用这个阅读规则。

首先,要记住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了一些声明。其中有些是你为什么该接受作者这个论述的理由。

其次,要区别两种论述的不同之处。一种是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事实证明某种共同的概念,另一种是以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的概念。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法。

第三,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

与作者有了共识,抓到了他的主旨与论述,你就该检视一下你收集到的是什么资料,并提出一些更进一步的问题来。 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哪些解决了?为了解决问题,他是否又提出了新问题?无论是新问题或旧问题,哪些是他知道自己还没有解决的?

总之,这是这个章节我的读后感,我读了许多遍,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不能说我现在搞明白了作者要讲的主旨,因为我还是无法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作者的意义,更不能找到合适的例子来诠释作者的意图。这篇文章只能算是一篇摘抄原文的读书笔记。

每天进步一点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