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代码是多少?

如题所述

合肥师范学院代码是14098,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合肥师范学院(Hefei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实施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创业学院”立项单位。

学院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2007年改建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1年,学校获批服务国家特需项目1个(教育硕士),2013年,学校获批成为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列入安徽省政府“551”工程硕士学位授予重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锦绣、滨湖、三孝口三个校区,校园面积1295亩,滨湖新校区已经投入使用。

历史发展

1955年,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创建。

1956年,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分为合肥师范专科学校、皖北区第一工农速中(与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合署)。

1957年,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中文数学科)并入合肥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合肥师范专科学校、安徽师范学院(中文/历史/外语)合并升格为合肥师范学院。

1959年,合肥师范学院(数学/生物/物理)并入安徽师范学院。

1960年,皖北区第一工农速中、安徽省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合署)改为安徽教育学院。

1962年,安徽艺术学院(原皖南大学部分)并入合肥师范学院。

1969年,安徽教育学院并入安徽劳动大学(1962年创建)。

1970年,合肥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安徽工农大学。

1972年,合肥师范学院撤销,中文/历史/地理/政教/艺术部分并入安徽劳动大学。

1978年,在原合肥师范学院和安徽教育学院等基础上,恢复安徽教育学院。

2007年,改建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合肥师范学院。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设有14个学院和4个公共课教学部,普通本科专业57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安徽省重点学科(C类)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10个。

安徽省重点学科(C类):基础数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54人,其中正高57人、副高176人、二级教授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7人、省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1人、省教学名师13人、省级教坛新秀18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双证”教师115人、省级教学团队11个。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安徽省特色专业8个,安徽省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项,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7项,安徽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安徽省示范实验(习)实训中心7个,安徽省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项目7个,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立项3个,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4门,安徽省规划教材4项;建有1个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

学校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全国首批“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全国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首批“创业学院”立项单位;是“国家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专家单位;设有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指导中心、安徽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牵头组建“安徽基础教育发展联盟”;与合肥市庐阳区、包河区、经开区政府合作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特色专业

安徽省特色专业: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安徽省精品课程:古代汉语、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与应用、数据库原理(资源共享)、办公自动化基础(资源共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源共享)、高频电子线路(资源共享)、组织行为学(资源共享)、戏曲鉴赏(视频公开)、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视频公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视频公开)、书法训练(视频公开)、大学体育与健康(资源共享)、大学语文(资源共享)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1个、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安徽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分中心1个,拥有校级科研机构19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近三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45项;发表学术论文1518篇,其中被SCI、EI收录263篇;获国家专利145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5项。2012年度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年度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5年度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年度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5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9月,学校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质藏书合计105.9万册,电子图书260.99万册,中外文期刊1572种,1652份,音像资料6865件,中外文数据库34个。重点收藏本院所设各专业的专业文献及相关学科文献,注重收藏基础理论著作及专门著作。哲学、政治、语言、文学、教育、艺术、历史方面的藏书较多,类书、丛书、文集、图集及各专业常用的参考工具书收藏也较为丰富,初步建成由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专业性文献信息数据库、共享资源等构成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