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严父出孝子,父亲严厉教育真的好吗?

如题所述

《礼记·大学》有云: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作为孩子,理应孝顺,作为父母就应该用慈爱来对待孩子。只有父母慈爱,孩子才会孝顺,不然过于严厉的父母,是不可能教育出孝顺的孩子。

可是现在流传的教育理念就是严父出孝子,这就导致很多父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格外严厉。虽然家长的严厉,在家长看来也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到了孩子眼里,反而会变味,因为他们可能无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案例

张先生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非常严厉的父亲,因为在教育孩子上,他始终保持着高标准、不苟言笑的特点,对孩子总是非常严肃。例如张先生的孩子,在一次考试中考了班级的第一名。换做别的家长,肯定是非常高兴了,可是张先生依旧没有给孩子好脸色,反而质问孩子为什么没有考年级第一。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所以张先生的孩子,从来没有听到过来自父亲的赞美。而张先生也为他过于严厉的教育承担了后果。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基本就不再跟张先生说话,问孩子为什么,孩子就说道:“我恨自己的父亲了,别人的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非常,可是他却如此严苛我,我恨死他了。”

张先生的案例说明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而人们之所以会选择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就是因为他们误解了严父的含义

严父出孝子这句话出自于清·周希陶《增广贤文》节选: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周希陶之所以会说出这句话,是根据当时形式来的。

因为我们都知道,清朝的时候,国力日渐衰落,那些官宦子弟毫无作为,就是因为父母没有严厉要求自己的孩子,所以周希陶就说出了这句话,以用来警醒那些家长。可是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具体情况,就盲目的采用严父的教育方式,这是对严父的一种误解。

很多父亲,把严父的定义理解为打压孩子,正是这种错误的理解害了孩子的一生。严父的真正含义是,当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父亲应该站出来,指出孩子的错误,对孩子的错误保持严格负责的态度,有利于孩子改正错误。

但是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家长就不应该再担当一个严父来打击自己的孩子,而是应该转换成一个慈父,给予孩子足够的肯定和鼓励。

家长应该在合适的地方担当严父的角色,不然就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1.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有的严父,在对待孩子所有的事情上,都保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全盘否定。有的父亲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害怕赞美会使孩子变得骄傲。但是事实是,家长的否定,只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抬不起头来。

2.导致亲子关系渐渐疏远

有的父亲严厉过了头,就会让孩子对他产生恐惧心理。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孩子在儿童时期都比较畏惧自己的父亲,因此他们也就不敢和父亲亲近了。孩子的这种畏惧,会让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淡。既然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不好的。

那么父亲应该如何把握好严父的尺度呢?

1.掌握合适的度

有的父亲当严父,已经是在为了严而严了。他们在这个严上,没有保持一定度,就会走向一个极端。教育应该是适度的,过度的严厉和过度的慈爱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家长严厉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度。

2.及时肯定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情之后,父亲就应该及时转化自己的角色,担当一个慈父,积极肯定和鼓励自己的孩子。只有孩子接受到了来自父亲的肯定,他的内心才会有极大的满足感,有了这个自信,孩子在面对下一次困难的时候,也就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无论是担当严父还是慈父,父亲的根本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因此,父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不应该拘泥于形式,而是应该从孩子的感受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

如果有的孩子适合严父教育,那么父亲严厉,也就无可厚非。相反,如果孩子不适应这种教育方式,家长就应该及时改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3
我觉得不一定,因为有些孩子就是吃软不吃硬,如果父亲太严厉的话,他们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听话不懂事儿。
第2个回答  2021-02-23
自己认为还是非常不错的,父亲的严厉教育完全可以让孩子变得特别听话,而且也会特别的乖巧,特别是有很多时候做事情也会特别的靠谱。
第3个回答  2021-02-23
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一个家庭里面,母亲比较温柔,那父亲严厉一点也是好的,但是在大多数时候,父亲也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一味的严格要求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