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是如何写出这么多质量如此高(个人观点)的歌曲的?

汪峰是如何写出这么多质量如此高(个人观点)的歌曲的?

其实单纯为这个问题,邓柯老师说的挺实在的,最重要的就是专业。汪峰出道前正经把二十年搭在古典音乐(主要小提琴)上,中央音乐学院这个背景在有名的摇滚歌手里应该没第二个了…这样的专业性使他的作品️保持高产,不怕才思枯竭写不出来️即使没那么经典,也能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至少不难听,制作也认真精细(这也有录音李军、编曲贾轶男等的很大功劳)要说汪峰这些年来最大的贡献,有一批好作品自然是重要的,但另一方面,他其实是在中国摇滚最低迷的时期扛起了大旗,让国人始终还能关注到国内摇滚乐的发展,就算是为了显个逼格批他“伪摇滚”(其实这才是国人自创的概念,到处滥用)。

同答主意见相同,看到一些只要看到为汪峰说话的就打个水军的烙印,心酸的是我还真没发现真水军,只是偶尔有些素质不够高又急着维护他的歌迷。讲到汪峰的作品,绝对影响过相当大的听众群体,我本人也是从中收获过很多感动和激励。要说到作品内容,其实大都也真实可感,很多歌是对汪峰自己生活的真实描述而非虚伪造作,重复的问题倒是存在的,相近题材的东西,毕竟是他要反复强调的东西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20
汪峰1971年生于北京,从小就接触音乐,他5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小提琴,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而顺利的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在23岁的时候, 成立“鲍家街43号”乐队,并在乐队中担任主唱,乐队在2000的时候宣布解散, 个人觉得这是一个为摇滚而生的男人,差不多要半生已过,有过几段婚姻。但总算结局赢得美满,他是汪峰。他就是汪峰。我想大家都有按捺不住的心情,想将汪峰的名字破口而出。汪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们的青春,对青春的了解。他还写过一首大家耳濡目染的《北京北京》,成了汪峰音乐生涯的代表叙情作,说汪峰称得上有才华的音乐人关于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汪峰也的确担得起这个称号。

个人认为,汪峰的音乐是没得黑的,无论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你没必要以个人喜好黑一个人创作。事实也证明汪峰的才华在业内是得到认可的,而在中国好声音的节目里,汪峰被选择当导师的率是最高的,这也说明了大家对汪峰的音乐还是听认可的。汪峰的歌真的还可以,几乎每首歌都可以让无数人听了以后感同身受。很多外出打工的游子表示,深夜里听着汪峰的歌会不知不觉的泪流满面。就像那首《北京北京》,唱出了不知道多少北漂一族心中的苦处与无奈。还有每次听到《春天里》这首歌,相信很多离家在外漂泊的人一定都会深有感触。

他是一个自信却不自大的人。在歌曲方面,他走着绝对的自信。但他并不排斥同行,对优秀的歌者从不吝啬赞美。他能接受批评,愿意听到不同的声音。他说,有批评才能有进步。他的音乐作品有很多,经典摇滚和民谣、流行,音乐风格多元化。汪峰是第一个把摇滚乐带入主流舞台的音乐人,让摇滚乐商业化,走向主流舞台,得到大众的喜欢和认可。汪峰能够写出这么多好歌曲,足以证明他的音乐素质,他的内心深处,他的思想品质都是非常非常非常优秀强大光明磊落的人。但其实某些程度上来说,汪峰的歌曲还是影响并鼓舞了很多追梦路上的年轻人的。

汪峰的歌传唱度挺高。而且经典的歌曲也多。很多歌难度也挺大。不可否认是他背后的团队在国内也是顶尖的,他的歌有奋斗的经历,很荡气回肠,很有爆发力,俗话说就是很带劲和提气吧。还有对生命的思考等等。他的歌写的是生活和人生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比较接地气一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8-20
汪峰,自幼在中央音乐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中提琴并完成本科学业。接受专业音乐教育训练至少10年以上。17岁开始涉猎流行音乐,并开始创作歌曲,19岁确定发展方向,至今,具有优秀的词曲创作, 制作及演唱能力。90年代初,汪峰随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到西欧,东欧及亚洲各国出国访问。同年,汪峰在全国小提琴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中提琴专业。
  没有知了叫声的童年
  5岁: 有扇窗,窗外有个身影,甚至像个剪影。
  天天都见,有阳光,孩子的表情很灿烂,但那是别家的孩子。那窗是上了锁的,一个五岁的孩子,在脖颈与肩膀之间,天天迎着一块木头的弧线,发出小提琴的声音。那上窗户隔住了汪峰的童年。当时并不懂什么艺术,父亲严厉的话,就是我们要走的路,反正,童年是熬着熬着就莫名的过去的。
  10岁: 不知不觉中小提琴在汪峰的脖颈与肩膀之间就发出了五年的声响。
  他早熟,年轻的启蒙老师里面,他喜欢一个女老师,究竟什么是喜欢不知道,总之练完琴,女老师会给自己一个梨吃,呵,练琴不光是件苦事,还有梨吃。他还自闭,同年的封闭导致了性格的自闭,性格的自闭导致了汪峰以后像火山迸发一般,疯狂地倾泻,写歌、写歌、懵懂、叛逆、自由、爱.灵闪般的在他的琴弦下飞溅。
  11岁: 走进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那天可以定格。
  当时正在原来的班里上课,父亲过来接他,汪峰起身,步子迈的均匀有力.告别地狱,均匀有力的迈向了天堂之路。背后是一大批同学及其羡慕的目光,这骄傲的一起身,太多人向往了,想,那情景甚至有些悲壮。
  14岁:有次考试,老师给了汪峰一个柴可夫斯基的曲子录音。
第3个回答  2021-08-20
汪峰从五岁起学习小提琴,他是没有童年的。这样的生活,一直伴随着他长大,以致于儿童时期的汪峰在性格上有很严重的自闭倾向。11岁时,他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陪伴他的依然只有钢琴。16时,开始听李宗盛,开始学会思考,到17岁,他开始听罗大佑,崔健,Beatles,Michael Jackson。他的第一首曲子也就诞生在那个时期。18岁时,他写出了他生平的第一首歌《京都物语》~是谁的声音,唱我们的歌?是谁的琴弦,了我的心弦?……

19岁,中央音乐学院,他加入了中国青年交响团,开始跟团去很多国家演出。在这期间,他几乎读遍了古今中外所有的名著及哲学类的书籍。疯狂的吸收,却无处释放……加上儿时的自闭,令他需要找到发泄自己的渠道,于是,写作就变得那么顺理成章了。汪峰从大学时养成的读书的习惯,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在他的枕边,永远会有一本书,也许这本书他已经读过很多遍,但他依然会在某一个时期拿出来再认真地读一遍。他认为伟大的作品,是能在不同的时期给人不同的感悟的。

活到老学到老用在汪峰身上应该是很合适的。很难想象,一个49岁,家庭圆满,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子,每天还会抽出时间来学习,而且他是非常乐意接受各类新鲜事物的。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在歌手时,因为唱歌时的一个动作,他会去向华晨宇讨教该怎么做,这可能在大部分前辈级的歌手那里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在他看来,不会就学,这很正常。

写这么多,总结一下的话,就是汪峰始终在学习,他特别讨厌的或者说反对的就是一个人在舒适区呆着,满足于现状,不进取,不拼搏,这是他无法接受的。至今,汪峰依然坚持每天创作,在他的生活中,时间是被安排好的。每天早上八点到十点,是教醒醒练琴的时间,从十点到下午二点,是他创作的时间,这个期间,谁都不能去打扰他。而中间午饭的时间,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15分钟就解决了,多了他会觉得在浪费时间。从下午二点开始,便是他的玩耍时间了。他认为松弛有张才能做到最好。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时间长了,不会厌倦吗?在去年的一个采访里,主持人就问过汪峰这么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你坚持?汪峰的回答是永不满足。他认为如果你是个善于学习愿意学习的人,你可能就会一直处在一个自我否定的阶段,永远不满足,才能保证一直在前进,才不会有厌倦感。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劣币驱逐良币已经成为常态。对于汪峰来说,他已经不需要任何外界的认可来给他加持,他要做的是给自己一个更好的交代,也就是不断的突破他自己。这样的情境,使得他没有了压力,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律。放眼望去,还有几个他这个岁数的创作人还在坚持创作?可他却说“我心依狂”!
第4个回答  2021-09-13
汪峰,自幼在中央音乐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中提琴并完成本科学业。接受专业音乐教育训练至少10年以上。17岁开始涉猎流行音乐,并开始创作歌曲,19岁确定发展方向,至今,具有优秀的词曲创作, 制作及演唱能力。90年代初,汪峰随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到西欧,东欧及亚洲各国出国访问。同年,汪峰在全国小提琴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中提琴专业。
  没有知了叫声的童年
  5岁: 有扇窗,窗外有个身影,甚至像个剪影。
  天天都见,有阳光,孩子的表情很灿烂,但那是别家的孩子。那窗是上了锁的,一个五岁的孩子,在脖颈与肩膀之间,天天迎着一块木头的弧线,发出小提琴的声音。那上窗户隔住了汪峰的童年。当时并不懂什么艺术,父亲严厉的话,就是我们要走的路,反正,童年是熬着熬着就莫名的过去的。
  10岁: 不知不觉中小提琴在汪峰的脖颈与肩膀之间就发出了五年的声响。
  他早熟,年轻的启蒙老师里面,他喜欢一个女老师,究竟什么是喜欢不知道,总之练完琴,女老师会给自己一个梨吃,呵,练琴不光是件苦事,还有梨吃。他还自闭,同年的封闭导致了性格的自闭,性格的自闭导致了汪峰以后像火山迸发一般,疯狂地倾泻,写歌、写歌、懵懂、叛逆、自由、爱.灵闪般的在他的琴弦下飞溅。
  11岁: 走进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那天可以定格。
  当时正在原来的班里上课,父亲过来接他,汪峰起身,步子迈的均匀有力.告别地狱,均匀有力的迈向了天堂之路。背后是一大批同学及其羡慕的目光,这骄傲的一起身,太多人向往了,想,那情景甚至有些悲壮。
  14岁:有次考试,老师给了汪峰一个柴可夫斯基的曲子录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