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有什么副作用?

如题所述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一向被认为是较安全、理想的对症治疗药物,近年来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上的新用途引起了笔者极大兴趣和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阿司匹林有一些明显的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过敏反应
特异体质者服用此药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其发生率约为20%,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可伴有荨麻疹或喉头水肿,用皮质激素有效。这种现象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这些人对阿司匹林具有特异的药理反应。
2
胃黏膜损伤
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多数患者服中等剂量阿司匹林数天,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长期服用本药者溃疡病发率高。笔者曾遇1例患者因高热口服阿司匹林0.6g/次,每日2次,3日后呕血500ml。除药物的酸性直接致胃黏膜损伤外,注射用药亦可发生。阿司匹林能透过胃黏膜上皮脂蛋白膜层,破坏脂蛋白膜的保护作用,于是胃酸就可逆地弥散到组织中损伤细胞,致毛细血管破损而出血。近来发现前列腺素对于维护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作用,而阿司匹林已证明能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胃黏膜上皮脱落增加并超过更新速度,加重溃疡的程度,使胃黏液减少。为此,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3
肝损害
阿司匹林所致的肝损害,在国内报道较少,有资料表明:当血清阿司匹林浓度下降后,转氨酶也恢复正常。药物引起肝损害可能与肝细胞中毒或过敏反应有关。
4
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
阿司匹林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作用,未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脏合成,能抑制环氧酶的活性和减少凝栓质A2的形成,阻止血小板聚集,使其不易放出凝血因子,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为此,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病者,在临床上有出血倾向或者近期有脑出血病史者不宜服用本药。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在早产儿中常出现脑损害如脑出血等,因此,孕妇在分娩前2~3个月应停用本品。阿司匹林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笔者曾见1例服用本品引起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患者,服用本品4h后全身发痒,7h后鼻衄、牙龈出血不止,伴全身紫癜,骨髓象示红细胞系明显受抑,经对症治疗,10天后骨髓象恢复正常。阿司匹林偶可引起溶血。
5
肾损害
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长期大量服用本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
6
神经精神症状
用抗风湿剂量时,在治疗开始的3~4天,有时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
总之,随着阿司匹林老药新用的日益深化,对它的副作用应有足够的认识,在临床使用中要提高警惕,不可滥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1
1.局部损害:口服阿司匹林后,药物直接接触黏膜而损害胃肠道,造成黏膜上皮细胞层完整性丧失,还能分解黏液层,因此破坏了胃黏膜屏障,为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打开了通道,破坏胃黏膜,很快发生黏膜瘀斑、浅表糜烂,这些病灶也可发生隐性出血,但不会出现显性大出血。这些局部黏膜损伤与胃酸相关,当胃内PH值低时,阿司匹林以非离子型存在,容易渗入上皮细胞,而在细胞内PH值较高,药物变为离子型而滞留在细胞内,改变了细胞的完整性。
2.系统作用:阿司匹林进入体循环后,由于抑制环氧化酶,特别是环氧化酶-1的抑制,减少了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黏膜保护因素的损失;同时阿司匹林还能增加脂氧化酶活性,从而增加了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白三烯,其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均影响胃黏膜的血流。这些就是阿司匹林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以上对胃黏膜的不良作用,也使细胞修复能力受损,溃疡边缘的细胞再生受阻,延迟了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因此易发生出血、穿孔等溃疡病的并发症。低剂量阿司匹林长期应用也可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发生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但这方面报道较少。
专家提醒,服用阿司匹林要关注药物的防治作用,又要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适宜的剂量、正确的时间。经大量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预防应用阿司匹林的剂量,每日50~100mg(大多推荐每日75mg)长期服用最为适宜。这样既可达到最佳的预防作用,又可使药物的毒性反应减到最少。从人体生物钟来看,早上6点到10点血黏度较高,血压、心率水平也高,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间段,因此,最好在早饭后半小时服药。
2.避免与其他抗血栓药或致消化性溃疡药合用。
3.老年人胃黏膜对损害因素的适应能力减退更易引起胃黏膜损伤。
4.为预防胃肠出血的并发症,可同时服用预防胃黏膜损伤的药物,采取预防性抑酸药物治疗和胃黏膜保护剂合用。
5.选用合适剂型。目前在临床上对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均应用肠溶衣型或缓释型,这样可减低对胃黏膜的局部直接损伤。
6.重视服药病史。目前一致认为,过去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者,尤其是过去服用非载体抗炎药或阿司匹林时曾发生过类似病史者,属于服用易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应慎用和禁用。
7.服药前和服药期间进行检查。在用药前最好先查血,如红细胞、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其间如患者有上腹不适,应及时检查或停药。
第2个回答  2019-11-19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像其他药物一样,阿司匹林也有副作用,主要是抑制血小板的正常聚集反应和刺激胃,破坏胃黏膜,并可能引起胃出血。如果长期服用此药的人,对以下几点需要加以注意:
(1)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即使是小剂量,亦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胃黏膜糜烂可导致溃疡,进而导致出血或穿孔。尤其是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而可能导致明显的出血。所以在服用此药时,如有食欲不振,上腹不适、疼痛、烧灼感、黑便等症状,应及时找医生,或停服此药。原来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更应慎用或不用阿司匹林。
(2)在饮酒前后不可服用阿司匹林,因为酒精也会损伤胃黏膜,这时服用阿司匹林,就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
(3)少数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后,可出现皮肤出血的症状,表现为皮肤青紫或出血点,甚至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这在老年女性尤为常见。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停用阿司匹林,并去医院检查一下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因此,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要权衡利弊,对于没有发病因素而完全健康的人,为了预防疾病而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大多数医生和药师都是不赞成的。

至于会不会得血液病,这方面的研究还没得到确认,一般只是会影响血小板的凝聚作用,产生上述滴出血不止现象,不会很严重滴病。
第3个回答  2019-11-24
药都副作用
,但看利弊
得血液病不会的,祝你健康长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