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阅读楚辞

如题所述

1、尽早让孩子接触楚辞
家长越重视早期阅读,孩子对楚辞的兴趣就越浓厚。
一旦爱上楚辞,阅读就会成为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相反,缺乏早期阅读经验的孩子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注意力更容易被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吸引。一旦他们沉迷于电子游戏与网络,想要他们重新爱上阅读,难度就大多了。
电子产品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甚至导致孩子自闭。动画视频是直观的图像,不需要经过大脑处理,减少了孩子思考的机会,大脑得不到锻炼,影响智力的发展。基于这样一个原因,让宝宝尽早接触图书,是让他们爱上阅读的第一步。
早期阅读可以从0岁开始。从孩子一出生,我们就可以给他耳闻目染的阅读环境。父母的朗读声,对宝宝来说无异于天籁,会带给他们充满美感的享受。只要他们借由父母发现了书本的奥秘,自然就会爱上阅读。
6岁前是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要想孩子终生热爱阅读,一定要重视6岁以前的亲子阅读。
2、选择楚辞应以孩子的兴趣为第一要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建立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选书问题上家长应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书籍,以培养阅读兴趣。
在阅读启蒙阶段,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比如乐乐喜欢恐龙,乐妈就选择了一套介绍恐龙的书作为乐乐接触科普书籍的切入点,乐乐自然而然对“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泛古陆”等抽象的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来科学地选择书籍。
0-1岁是宝宝认识书籍的关键期,书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来说等同于玩具,让他像喜欢玩具一样爱上书。各种布书、黑白卡片、彩色卡片、翻翻书等,让宝宝摸摸啃啃,对书籍产生最初的印象。
1-3岁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期。立体书、发声书、无字书、触摸书、翻翻书、布书、洞洞书这些融合了很多功能,又具有玩具特性的图书会让宝宝爱不释手。
3-6岁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三岁以后的幼儿可选择多种类别的绘本。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所以绘本应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色彩丰富艳丽,内容简单具体,故事生动有趣,文字优美简练,以帮助幼儿阅读活动逐步从图画到向文字过渡。
4、宝宝阅读应该从玩书开始。
玩耍是儿童的工作。玩沙、玩水、玩衣服、玩自己的小手小脚丫……总之,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宝宝的玩具。要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也得从玩入手。在玩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他去发现书的奥秘,以及里面众多有趣的元素,慢慢地,他的兴趣就会被培养起来。
宝宝何时开始玩书?怎么玩?如何玩?
撕书、啃书、摔书……这些都是宝宝玩书的方式,是阶段性的行为。父母没必要看到宝宝撕书就大惊小怪,更不应该呵斥孩子。宝宝在玩的过程中会慢慢明白书的真正用途,也会逐渐对书籍产生兴趣。
5、阅读楚辞的目的应该是愉阅身心,一切急功近利,功利性强的阅读都会扼杀孩子阅读的兴趣
阅读楚辞千万不能走入识字、背诵、认知、讲道理的误区。阅读是愉快的精神体验,是一件单纯而美好的事情。
当儿童面对一本书时,如果有人向他提出了识记要求,他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识记上,而把阅读的兴趣放到次要地位。一旦孩子意识到读完一本书后有那么多任务等着他,阅读也就成了负担。
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仅仅是为了有趣,除了有趣没有其他任何目的。恰是这种“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早期阅读的积累自然而然会让孩子在小学阶段识字学习中厚积薄发。
我们应该用文学的心境来欣赏每一段优美的文字,从生命的角度来体验每一个真挚的故事。因为文学是生命的延展,生活的扩充,单纯而厚重。家长大可不必讲一些大道理,一个优秀的童话故事本身就充满了正能量,孩子也自然能感知它。
6、父母的榜样作用,爱阅读楚辞的父母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母自身爱读书,自然给孩子形成熏陶,这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沃土。
阅读的最好环境是家庭,阅读的最好榜样是父母。
很难想象,作为家长,可以消费所有娱乐项目,就是不肯拿起书来,作为他们的子女,会在这样的“逆境”中自学成才。让孩子爱上阅读最重要的就是家长首先拿起书来阅读。
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亲子阅读的陪伴就更重要了。幼儿最初的阅读方式,主要依赖父母的朗读,他们用“耳朵”读书。在阅读的时候父母首先要与孩子形成感情联结,其次父母要与书形成情感联结,孩子与书也要形成情感联结,让爱在这种完整的联结中流淌,在这种充满爱的阅读氛围下孩子自然而然的喜欢上阅读。
7、让书充满每个角落。
在家里让书随处可见,时不时的和宝宝一起翻一翻、摸一摸,尽情和宝宝在书海里畅游。在这样的环境里,宝宝就会更早地对阅读产生兴趣。
另外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尽量把幼儿安排在一个光线充足、空间适宜、相对安静的环境中。
五岁的小宝很喜欢阅读,小宝妈妈给孩子的房间设计了一个小的阅读区,里面整齐有序地放置各类图书绘本,陪同孩子一起阅读。
这样孩子就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沉静在一个舒适且有书香氛围的环境中。
爱阅读是儿童的天性,凡那些不喜欢阅读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在合适的时机给他们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要么家中很少买书;要么买了书就束之高阁;要么整天用电视哄孩子。总之,孩子从小与阅读是隔离的,或者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扼杀了孩子的兴趣。
但是,我们相信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任何时候都不算晚,只要父母做好了榜样,并提供给孩子充满爱的亲子阅读环境,孩子一定会爱上阅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7
《屈子楚辞还原》是把屈原既当成中国上古史上的首席大诗人,又当成杰出的思想者(即“先秦诸子之一子”)来对待的精心结撰之作。屈原的歌诗宏丽、精美、幽邃、奇异、神秘兼备,彰显了他诗才熠熠然与日月同辉,又蕴含着跨越原始巫风文化和多重士人文化的创造性思想,显示了其思想创造力博大深邃,浩浩然而地负海涵。正如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一“内篇一”所云:“文人情深於《诗》《骚》,古今一也。”章学诚《校雠通义》卷三又云:“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楚辞中的《离骚》也就取得了经的地位,淮南王刘安为之作了《离骚传》。
发现《楚辞》的传承有序
认识屈子《楚辞》,我经过反复细读文献,发现有两个要点必须牢记:其一是《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所谓“伯庸”乃是楚武王长子,封于夔子国,夔字的促音(入声)就是“屈”或“甲”。《庄子·庚桑楚篇》云:“是三者虽异,公族也。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著封也,非一也。”昭、景、甲氏并列为楚国公族,“甲”也是“夔”字的促音(入声),只是方音上与“屈”略异。封于夔子国的伯庸之长子莫敖屈瑕,成为屈氏家族得姓氏的始祖。
其二是屈子《楚辞》通过南北两条途径被完整保存下来,并非如“屈原否定论”者根据某种不搭界的西方理论而臆说的“箭垛式人物”。屈子《楚辞》北方的途径,如《汉书·高帝纪》所云,汉高祖九年冬“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屈子《楚辞》由屈氏家族作为传家之宝传入关中,为贾谊所及见,因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之贾谊辞赋泰半是凭吊和感念屈原。南方的途径,是楚顷襄王都寿春,文学侍从之臣宋玉、唐勒随行,因而也将屈子《楚辞》作为宝贵遗产加以传承。《汉书·地理志》云:“寿春、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鲍、木之输,亦一都会也。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将此看作《楚辞》一词最早见于正史记载,而应该体悟到这是楚辞在寿春的传承有序。
展示《楚辞》的真实意蕴
上下册的《屈子楚辞还原》分四编,即内编、外编、年谱插编、诗学编,多层次地展示屈子《楚辞》完整、立体而又翔实灵动的风貌。
“内编”致力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笺证、《史记·楚世家(宣威怀襄)》笺证、屈氏家族祖源与分宗,以及屈原历史文化意识。家族祖源分析,解开了屈原辞赋的深层文化基因;历史文化意识的清理,透视了屈原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闪亮内核。屈子之学博采融贯道、儒、法、刑名、阴阳、神仙各家精髓,统摄融合于稷下学宫之黄老之术,更浸染着楚地的原始巫风信仰,及楚人之国族情结,用以内修美质、外求“美政”,拯救时弊和民忧,闪射着令人心灵发光的人格典范,尤其出诸不朽之歌诗吟唱,神采独具地参与了战国时代风云翻涌之“百家争鸣”而翘楚特出,精蕴繁富。正如朱自清在《经典常谈·辞赋第十一》中所言:“他其实也是一子,也是一家之学。”“外编”致力于《离骚》《天问》《九歌》《九章》《远游》及《卜居》《渔父》之集论,搜集古往今来的屈子论衡,折中百家而点醒屈原的真精神。“年谱插编”致力于屈原《楚辞》所有篇章的逐一编年,考证辨析,穷原竟委,订正了前人的误认和讹论。
“诗学编”致力于把屈宋辞赋作为真正的诗而进行生命的解读,对之进行编年考定,及意义求真。比如以文本作为保存得最可靠的原始材料,进行严密透彻的细读,论证《大招》出自景差手笔,乃是楚顷襄王三年为客死于秦的楚怀王归葬故土而作的招魂辞,一派官样文章,始终把楚怀王当作太上皇对待,迎入离宫,而且不写招魂仪式就可以在国家典礼上使用,却没有执笔者个人的著作权;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招魂》乃屈原失去文学侍从之臣为国家典礼写作的资格,却在楚顷襄王之世更加难忘与楚怀王的缘分,因此以私家著述的方式,把楚怀王当成真正的王者,迎入楚国正宫,肆意享受楚国饮食歌舞之盛,而且写了诸多招魂仪式,就不能在招魂典礼上使用。这一编还对宋玉辞赋作了大体的编年,勾勒了《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属于早年作品,其年轻气盛往往在文章上取胜而政治上犯忌。《风赋》乃中年作品,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这里所说的“师”是屈原乎?似是赞扬楚王,却把风区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揭示民间疾苦,讽喻性相当微妙。《高唐赋》《神女赋》是晚年作品,写楚怀王、顷襄王两代楚君同恋巫山神女,楚怀王被拘于秦三年而拒绝割让巫郡黔中郡,因而有与巫山神女行云施雨的缘分,顷襄王二十一年巫郡黔中郡为秦将白起攻陷,顷襄王与巫山神女没有缘分。开头用“昔者”二字标明是晚年回忆,写两代楚王同恋一神女,应是顷襄王已经故去,才可能出现这种写作自由的空间,如行文所云:“传言羽猎,衔枚无声。弓弩不发,罘不倾,涉漭漭,驰苹苹,飞鸟未及起,走兽未及发,……获车已实。……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如此打猎,弓箭未发,网罗未施,就猎获飞鸟走兽满车,这不是灵魂出猎又是什么?说“延年益寿千万岁”,乃是对丧者的吉祥说法,而且巫郡是宋玉家乡所在,其中蕴含着垂老而孤独的宋玉浓郁的乡愁。
这种还原研究方法,以文本作为保存得最完好的原始材料,直接面对其中蕴含的生命信息,旨在深入理解屈子《楚辞》世界精湛的文化生命内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