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汉语拼音的教学?(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各自的侧重点)

如题所述

(看看新人教版的拼音教学,可以借鉴一些。)
一年级拼音教学金点子
汉字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而能真正引领、通识汉字的钥匙——则是汉语拼音。只有掌握了汉语拼音,有了这把钥匙,才能开启广博的汉字大门。
新的《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提出了教学要求: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做到直呼音节。对汉语拼音要求一步步的提高,这也显示了小学汉语拼音极其重要。为了适应教学,我潜心研究,由于曾多次教一年级,每一次对汉语拼音的教学,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更会有不同的收获。故此,我向扎根于拼音教学的同仁们献出我的金点子,供老师们参考。
一、以实物来学拼音
实物,即实际应用的真实的东西。学生从认识的实物中来领悟拼音的读法、写法,不适为一举两得的做法。如,在初学单韵母i时,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上身穿的是什么─衣服 ,再看看自己的衣服的样子,然后描绘一下是什么:有的说是钮扣衣,钮扣代表i的那一点 ,钮扣与钮扣之间的距离代表那一竖,而且读音也读“衣”;还有的是拉丝衣,长长的拉丝就是“∣”那拉头就是“˙”学生自己学会了“i”还认识了不同的衣服。教师再适时点拨学习i的四个声调。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既认识了实物━衣服,又学会了拼音,在认识拼音教学中,用实物学会拼音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 ɑ、о、е、ü等等。
二、用卡片来识拼音
卡片是一种常用的识拼音方法,并且卡片也很灵活。可以教师制作,学生制作,也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都行。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教师教会了学生学拼音的方法,也让学生学会了怎样学拼音。比如,学完了6个单韵母后,让学生自己回家制作卡片,也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制作。这样,在制作的过程中,既复习了6个单韵母a 、o、 e、 i、u 、ü,又让学生掌握了写法、读法,还让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更训练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做好卡片的技巧。
三、利用生动的插图来识拼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新的人教版实验教材,版本新颖,色彩明快,清新。所以,学生一拿上教材,就觉得爱不释手,他们最喜欢漂亮的画面、插图。在学习拼音第一课a、o、 e第二课i、u、ü,各创设了一幅情景图,而每一幅情景图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在讲这些生动的画面时会发a、o、e、i、u、ü 的音。这样,把抽象的拼音字母与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有趣易学,不枯燥,不单调。
四、利用儿歌来学拼音
新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穿插了很多的儿歌来学习拼音。这也是适应了儿童的特点,儿童很容易在琅琅上口的儿歌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些有着优美韵律的儿歌中,学生学起来感觉特别轻松。可以先学儿歌,在儿歌中领悟拼音的读法,写法;也可以先学拼音的读法,写法,再在儿歌中巩固。如,教学j、q、x和ü相拼时,可利用ü的礼貌来学习它们的拼读。如:小ü是个好孩子,懂事听话有礼貌,见了好友j、q、x,忙摘帽子牵手笑。这样在儿歌的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拼读方法和拼写方法。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了那两点(就是那小帽子),还进行了待人要有礼貌的人文教育。
五、在游戏中掌握拼音
在教学中还可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拼音,掌握拼音。如击鼓传花、传卡片用备好的小鼓一边敲一边传卡片,鼓停了传到谁,谁就一口读出来,读错了,让大家教他;他对了,让他教教大家,让大家跟着学会,大家还会举起小手说:“嗨,嗨,你真棒!” 找朋友 ,如在教学声母与韵母的拼读时,可把声母与韵母分别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扮演角色,唱着《找朋友》的歌曲,让学生自由组合,看谁找得又快又好,读得又准又响。此外,还有很多的游戏,摘星星(苹果)、开火车、用儿歌猜音节或声、韵母、送拼音宝宝回家、配对子等等的游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学习兴趣的影响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事物,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情绪高涨,从而也在游戏中掌握了拼音,运用了拼音。
六、利用汉字来学习拼音
大家都知道只有学会了拼音,才能去认识汉字。怎么可能利用汉字来学习拼音呢?这也得融会贯通,互相信赖,互相学习。在学生的眼中,在生活中接触的多是汉字。人们的说话,动物的声音,各种车子的声音及各种实物等等。利用日常生活中听见的、看到的来学习拼音,学生更能学得快,记得牢,能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能自觉地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巧妙地学习拼音。如学习ü时,听到人们说吃鱼,会想到河里的鱼,还会吐泡泡。这样,让学生既看到了,想到了鱼儿跳舞时的样子是ü,又听人们说“吃鱼”的声音。有了声、像的结合,学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七、用肢体语言来学拼音
这一种方法虽然不常用,但也有好多地方可以采用的,还能让学生倍增记忆,以至于终身难忘。比如,学习b和d及p与q的比较课时,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小拳头,伸出大拇指,以不同的方向来比划它们,让他们找出b、d、p、q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也可以让同桌的和两个小朋友上台来表演身体游戏:“做望远镜游戏”,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弯着靠拢,其余仨手指伸直,然后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相互顶着,放在眼睛边上向外望,嘴里念:bbb,ddd,望左眼bbb,望右眼ddd,望了才会记心中。在比较p与q时,让俩学生头碰头,向对方鞠躬,配一定的乐曲,同时嘴里唱啊:p啊p啊,有礼貌,q啊q啊有礼貌。见了面啊点点头,点点头啊乐呵呵。除了这以外,其实,还有很多的,如:m n u等等。这些能随时随地的使用,没有时间、地方的限制,难度不大,每一个人都能欣喜地、怀揣激情地感兴趣地去做,这才是真正的学中乐,乐中学啊。
八、让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拼音。
这种方法得在学生掌握了前面的一些拼音的拼读方法后方可实施。如,学习了ba的读法后,学生会灵活读它的四个声调。再学习bo、bi、bu时,就可以利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先试拼,再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有的同学的领悟力要快些,能自己把它们顺顺利利的拼出来。这时学生有的能拼,有的拼出来一些,有的少数差一点的,还拼不出来。这时,教师在适当的点拨,教一教 ,纠正一些错的读法。再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好的帮助差的,差的跟着好的,学生互助合作,你追我走赶,整个教室里一片琅琅的读书声。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愉快,教师教起来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九、让学生当“小老师”来学习拼音
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欲望。每个学生在班上表现的欲望都很强烈。运用他们的这一点来学习拼音,快捷又准确。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非常认真,当起“小老师”还像那么一回事。在学习三拼音节gua时,我让学生先复习ga读法,再让学生试着拼读,教师从旁引导
,学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拼读,再让每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监督拼读,他们生怕自己不会,怕在台上出丑,就在小组内读得津津有味。然后再请小老师上台教,这些小老师啊,还挺着胸脯,拿着教棍,非常的认真,教得清清楚楚。还会变着方法让学生学会。采用小组读啊,抽一个人读啊,分组读啊,直到大家读得喜笑颜开为止。这种方法,既煅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还让学生体会了要共同学习,才能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
教无定法,只有充分地、灵活地、恰如其分地运用拼音教学的这些金点子,针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因材施教,真正地学会汉语拼音,从而掌握这把金钥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扎扎实实地把汉语拼音教学领进一个既实用,又崭新的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02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稍晚,“小经”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给汉字拼音的尝试。《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清朝学者杨选杞说:“辛卯户糊口旧金吾期翁家,其犹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F.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

《汉语拼音方案》有如下特点:
  ①只用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②尽量不用附加符号(只用了两个附加符号);
  ③尽量不用变读;
  ④采用y,w和隔音符号“'”来隔音;
  ⑤采用四个双字母zh,ch,sh,ng;
  ⑥采用四个声调符号来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⑦采用拉丁字母通用的字母表顺序,并确定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
  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说:“现在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在过去的直音、反切以及各种拼音方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从采用拉丁字母来说,它的历史渊源远则可以一直追溯到350多年以前,近则可以说是总结了60年来我国人民创制汉语拼音方案的经验。这个方案,比起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目前还在沿用的各种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来,确实更加完善。”
  《汉语拼音方案》自制订以来,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①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采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人民日报》等用汉语拼音字母给难字注音。1958年10月,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种商标图样和商品包装上加注汉语拼音字母。邮电局名、铁路站名、气象站名、城市街道名也都使用汉语拼音标注。1982年6月19日国家标准局发布了国家标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写法》,规定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在封面、或首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
  ②用于教学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陆续出版了利用汉语拼音编写的普通话教材、读物、字表、字典、词典,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进行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③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75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汉语拼音排序,正文的每一个条目都注上了汉语拼音。
  ④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我国已经有壮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黎族、纳西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相一致的字母形式。
  ⑤用于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汉字的领域:《汉语拼音方案》为盲文的点字和聋哑人的手语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汉语拼音还可用于手旗通讯、灯光通信中,用同汉语拼音字母对应的手旗讯号或灯光符号来传递信息。在电子计算机输入汉字方面,拼音输入法是一种最为普及的输入方法。
  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78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中国专有词语的国际标准,标准号:ISO7098-1982。《汉语拼音方案》已经从中国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
  汉语拼音目前还是拼写汉字的辅助工具,不是拼音文字。汉语拼音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中国文字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将来汉语拼音文字能否与汉字平起平坐,或者将来汉语拼音文字能否取代汉字,或者将来汉语拼音能否被另一种形式的拼音文字所取代,这都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看出其端倪,不是目前能够仓促决定的。正如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所说的:“汉字在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致的。至于汉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万岁永远不变呢?还是要变呢?它是向着汉字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还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为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一种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汉字的前途究竟如何,我国能不能实现汉语拼音文字,什么时候实现,怎样实现,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发音方法
a: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
o: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声带颤动。
e:发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声带颤动。
i: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u: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yu:发音时,嘴唇成圆形,接近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声带颤动。
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m: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
f: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g: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k: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上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迸发成音。
h: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j: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q:发音时,舌面前部贴住硬腭,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摩擦成音。
x: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强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h: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r: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颤动。
z: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y: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w: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ai: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读音轻短。
ei: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嘴角向两边展开。
ui:发音时,u 的发音轻短,然后滑向 ei,嘴形由圆到扁。
ao: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尖后缩,舌根向上抬,嘴形拢成圆形,轻轻的滑向 o。
ou:发音时,先发 o 的音,嘴唇渐收拢,舌根抬高,口型由大圆到小圆。
iu:发音时,先发 i,然后向 ou 滑动,口型由扁到圆。
ie:发音时,先发 i,再发e,气流不中断。
yue:发音时,先发 yu 的音,然后向e滑动,口型由圆到扁。
er:发音时,舌位居中发 e 的音,然后舌尖向硬腭卷起,两个字母同时发音。
an: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
en: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舌面抬高,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in:发音时,先发 i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门齿背,舌面渐至硬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un:发音时,先发 u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上牙床,接着发n的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yun:发音时,先发 yu 的音,然后舌头上抬,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ang: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根抵住上软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后鼻音尾ng的音。
eng: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牙床,舌根后缩抵住软腭发ng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ing:发音时,舌尖触下齿龈,舌面隆起至硬腭,鼻腔共鸣成声。
ong:发音时,先发 o 的音,然后舌根后缩抵住软腭,舌面隆起,嘴唇拢圆,鼻腔共鸣成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