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听懂英语与会说英语什么关系,听懂了就会说,还是会说就听得懂,还是都有呢?

如题所述

“聋哑英语”是指懂得英语的人们,即使在英语笔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听不懂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说的英语,也不会与英语为母语的人用正常的语速顺利用英语交流,聋哑在中国非常普遍。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就是与人交流。学生在教学中学会的不仅是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语言。我们应该走出应试而学英语的误区,明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英语》教材,其教学目标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而我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现,每个单元中的前三个部分:Warming up,Listening和speaking,通常是教师唱独角戏, 学生无法用英语来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同时,社会上我们也看到,那些经过多年英语学习的大学生,有的还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却在求职面试英语时,无法用英语与人顺利交流。显然,我们的教学陷入了“聋哑英语”的困境。“聋哑英语”,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强,笔试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的成绩,可是听说能力却很差,甚至学了好几年的英语,连简单的英语会话都听不懂,也说不出。“聋哑英语”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某些中学教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不高如高一英语教学中的Warming up,Listen- ing和speaking,往往是教师一人滔滔不绝,唱独角戏,或是下面的学生用汉语说,老师来充当翻译,师生双方都感觉上课很吃力。这些出现“聋哑英语”现象的学生大多来自教学条件较差、信息闭塞的中学,因为没有相应的现代化教学多媒体设备,所以学生缺乏听说方面的训练。又因为有的学校缺乏师资,一些教师自身的英语听说水平就不高,也就不能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 2.教学指导思想有误,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某些县里的中学,学校领导和教师不重视文科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了数理化科目,将来就能上大学,而且也能找到一分好工作。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很多学生轻视英语,把学习重心放在理科,出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同时,由于近两年我国部分省英语高考取消了听力测试,于是有些教师就只注重传授语法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学生也不注重听说训练,一心一意扑在笔头练习中。甚至有些师生双方还觉得教学中的Warming up,Listening和speaking三个环节很浪费时间,于是干脆将其跳过,把重心放在阅读和语法上,以便争取在高考中拿高分,从而陷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 解决办法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聋哑英语”的困境呢? 1.端正教学指导思想,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高度发展,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也愈发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间的通用语言,使用的范围相当广泛。这就要求在教育上应培养出具有一定外语能力的国际型人才。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对英语的学习。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就是与人交流。学生在教学中学会的不仅是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语言,高中英语教材很好地做到了这点。其中的Warming up,目的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大胆思考。Listening是培养学生听的技巧和吸取语言与文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Speaking是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语言素材、情景与任务要求,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对话、讨论、或报告等。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听说能力强的学生,语感很好,其读写水平也很高。所以应该走出应试而学英语的误区,明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树立学生的自信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既想表现自我以得到老师的肯定,但又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这时,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就非常重要。尤其面对那些性格内向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怀和鼓励,甚至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我,也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水平。 3.实施教学课堂中的三个坚持 ⑴教师坚持用英语讲课,走出汉化式的课堂我们身处一个母语为汉语的博大世界,要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听说英语的环境,最基本的就是教师要坚持用英语上课,将课堂变成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从而大大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的形成听觉记忆,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不断的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当然,用英语上课对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困难。 ⑵学生坚持用英语做值日报告,充分发挥潜能讲台不仅是老师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阵地,更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挥潜能的舞台。每节课上利用三至五分钟时间,轮流让一位学生到讲台上做值日报告,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在众人面前说英语的机会,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在众人面前说英语的勇气。值日报告形式可多种多样,学生可以讲幽默故事、报道新闻、唱英语歌、做游戏等等。这样可使学生逐步养成广泛阅读英语课外书籍、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信息加工及口语表达的能力,充分发挥潜能,同时其他学生也提高了听的能力。天长日久,学生的听说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而且其潜能也充分得到了发挥和展示。 ⑶坚持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兴趣我国古代翁森的名作《四时读书乐》抒发了他对读书的浓厚兴趣,他赞美春季“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各种英语学习中。这就需要教师坚持精心设计每节课堂,利用英语歌曲、原声电影、表演及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听英语,想说英语,想唱英语歌,以致盼望上英语课。利用唱歌、听电影对白和表演几个方法。挑选那些旋律优美、歌词健康的英语歌曲。先让学生听,欣赏到英语本身音调的优美性,然后让他们把空缺的歌词再填出来,不仅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而且锻炼了听的能力,最后当学生自己唱出歌曲时,不仅让他们大胆地开了口,更是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他们的人生观也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29
听得懂不一定说得出,英语如此,中文也是如此。听得懂和会说能相互影响,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第2个回答  2014-07-29
两者的关联性并不很强。能听懂但不会说的例子比比皆是,就不必多言了。那么会说应该能听懂吧?也未必尽然。本人就知道说得不错的但听力却不是很好的人。不过后者较前者应少很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