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不听劝告的寓言故事

如题所述

    《不听劝告的鹰》——出自《伊索寓言》

    从前,在一个茂盛的大森林里,有一棵高的橡树,据说它有1000多岁了。一天,一对鹰夫妻从这里经过,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树木茂盛,风景优美,它们便选择在这里安家,最终决定在那棵粗壮的橡树上筑巢。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它们就开工了,一只田鼠从地里钻出来说:“你们在这里安家太危险了,这棵树的根已经烂的差不多了,不久这棵树就会倒下。”

    “哼,区区一只破田鼠知道什么,别以为我们鹰的眼力不好,给我滚开”鹰先说。它们都不听从田鼠的劝告,继续筑巢。

    很快窝做好了,蛋也孵出了鹰宝宝,鹰爸爸每天忙着出去捕食物,而鹰妈妈一直在家里照顾小宝宝,就这样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突然有一天,灾祸终于降临了。这一天,鹰爸爸还是和往常一样出门捕食物,一回到家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那棵橡树已经倒了,它跑过去看见了摔死的妻子和孩子,顿时昏了过去。

    它醒来时,大声说:“早知道我就听从田鼠的话,我们还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呀!”说完就放声大哭起来,几天后,鹰爸爸因为太伤心了,最后也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听从别人的好心劝告,不然终究会吃亏的。

    《不听劝告的小鱼》——出自民间寓言故事

    在一条知名的小河里,生长着许多许多的鱼,那些热爱钓鱼的老人们听说以后,每天就早早地来到海边,他们想钓很多鱼儿呢。

    有一只小鱼,它生来就天不怕,地不怕,它很小的时候,就常一个人在靠近陡峭河岸的岸边独自玩耍,有时还故意围着鱼人的钓钩转来转去,而当钓鱼人把鱼竿提起来的那一瞬间,它就机灵的跑掉了,许多次都是这样。

    钓鱼人都气坏了,他们破口大骂,发誓一定要把这只调皮的小鱼钓上来。另一只年龄大点的小鱼儿游过来。

    劝告这只调皮的小鱼儿说:“听我的,小妹妹,你别再这样胡闹了,太危险了,这样能有什么好处呢?这里水域宽的很,你干嘛非要绕着鱼钩来回打转呢?

    你不是不知道:离鱼钩越近,就意味着离灾难和死亡越近,你干嘛去冒那个险呢?再说,或许你今天得手了,明天你又成功地溜掉了,但是后天呢?大后天呢?你总不会运气老这么好吧?你不如到安全的地方去玩耍。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陪你一起去。”

    “不去,不去,”小鱼儿捂着耳朵,扭动着尾巴,不满地对年纪大一些的小鱼儿说:“这样多刺激,多好玩呀!要知道,我有眼睛,而且视力绝好,我能发现危险。

    你看,渔夫尽管诡计多端,到头来还是被我得手了,你如果害怕那鱼钩,你就走好了,我可不走,我喜欢那鱼钩上的蚯蚓,我就要把钓鱼的人气疯!”

    这时,正好一个钓鱼的老人甩下三个鱼钩,上面都挂着新鲜的小蚯蚓,小鱼儿顾不得再说什么,就箭一样地冲了过去,它灵巧地咬掉了第一个鱼钩上的蚯蚓,又吃掉了第二个鱼钩上的蚯蚓。

    它有些轻飘飘起来,它觉得自己真是一只伟大的小鱼儿,伟大而富有智慧,它又游向第三个鱼钩,由于前两次都没有什么危险,这一次它放松了警惕。

    然而就在它吞下第三只鱼饵蚯蚓的时候,猛然感觉到上颚一阵剧痛,接着被一股力拉着,拉出水面,它明白它被钩住了,它挣扎着想摆脱鱼钩,然而,怎么可能,钓鱼人兴冲冲地把它从钩上放下来,扔到鱼篓里,这个时候,小鱼儿后悔了,但一切都已经为时太晚了。

    《一对不听劝说的夫妇》——出自民间寓言故事

    有这么一对夫妻,住在鲁国的京城里。男的编得一手好草鞋,女的织得一手好麻布,男编女织,勤勤恳恳,小日子过得挺美满。

    有一天,他们听人说,越国那个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个粮米之乡,人们生活得很富裕,于是他们就决定把家搬到越国去。

    邻居们听说他俩要搬家,使好心好意地来劝说:“在这里生活得就满好嘛,为什么要搬到越国去呢?”“搬到外国,举目无亲,各方面都不方便,就怕你们会搞得讨饭也找不到门儿哩。”

    两口子听了,很不高兴,不服气地说道: “瞧你们说得多么可怕,我们俩会编草鞋,会织麻布,有这样过人的手艺,还愁发不了财?”

    邻居耐心地继续劝道:“你们在这里丰衣足食,就是凭着你们的好手艺。草鞋是供人穿的,可是越国那地方,遍地都是水,越国的人从小就是光着脚板走路,从来是不穿鞋的。

    麻布呢,是供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经常下暴雨,那里的人个个蓬头披发,谁见过越国有个戴帽子的啊?你们搬到那里,没法施展自己的手艺,怎么能维持生活呢?”

    可是,这一对夫妻对于别人的忠告,一句也听不进去,最后还是把家搬到了越国。到了越国以后,夫妻俩比在鲁国更加勤劳。男的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编草鞋,女的到半夜还 “咔哒咔哒”地织麻布。

    编出的草鞋,在屋里堆积得像一座小山;织出的麻布,也摞得快顶住了天花板。但却没有人来打问价钱,也没有一个人要出钱买他们这些东西。最后,他们夫妻俩只得收拾起行李,又重新搬回鲁国去了。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我要的是葫芦》——出自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包括2017版 )第14课的课文。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扩展资料: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26

1:不听劝告的鹰

一对鹰夫妻想在一棵树上垒巢,有一只田鼠劝它们不要垒,因为这棵树的树根已差不多烂了, 也许没几天树就要倒掉。可鹰夫妻觉得自己这样好的眼力也看不出这棵树会倒, 便不理会田鼠,继续垒巢,还在巢里生了一只小宝宝。鹰丈夫去找食物的一 天,树倒了,小宝宝和鹰妻子都掉下摔死了。鹰丈夫见到这个惨状,懊悔地说: 自己真不该不听田鼠的劝告啊!

2:不听劝告的驴子

古时候,有一只累极了的驴子,连走回自己圈的力气都没有了。

那是在冬天,非常寒冷。所有的街道都覆满了冰雪。

“我要在这儿停下了。”驴子说着,躺在地上。

一只饥饿的小燕子拍着翅膀飞到它旁边,细声对它耳语:“驴子,你不是在街道上,而是在结冰的湖上,可要小心啊!”

驴子累坏了,它不理会燕子的忠告。它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就睡着了。

它的体温一点一点把冰融化掉,最后,咔嚓一声,冰裂开了。

当它在冰水中游动时,他想早知如此,就该听从那友善的燕子的忠告。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中最低速和最糟糕的时候,通常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岂不知以如此心态来面对失败,将比失败本身更为可怕。

3:不听劝告的小鱼

听人讲,在一条知名的小河里,生长着许多许多的鱼,那些热爱钓鱼的老人们听说以后,每天就早早地来到海边,他们想钓很多鱼儿呢。

有一只小鱼,它生来就天不怕,地不怕,它很小的时候,就常一个人在靠近陡峭河岸的岸边独自玩耍,有时还故意围着鱼人的钓钩转来转去,而当钓鱼人把鱼竿提起来的那一瞬间,它就机灵的跑掉了,许多次都是这样。钓鱼人都气坏了,他们破口大骂,发誓一定要把这只调皮的小鱼钓上来。

另一只年龄大点的小鱼儿游过来,劝告这只调皮的小鱼儿说:“听我的,小妹妹,你别再这样胡闹了,太危险了,这样能有什么好处呢?

这里水域宽的很,你干嘛非要绕着鱼钩来回打转呢?你不是不知道:离鱼钩越近,就意味着离灾难和死亡越近,你干嘛去冒那个险呢?再说,或许你今天得手了,明天你又成功地溜掉了,但是后天呢?大后天呢?你总不会运气老这么好吧?你不如到安全的地方去玩耍。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陪你一起去。”

“不去,不去,”小鱼儿捂着耳朵,扭动着尾巴,不满地对年纪大一些的小鱼儿说:“这样多刺激,多好玩呀!要知道,我有眼睛,而且视力绝好,我能发现危险。你看,渔夫尽管诡计多端,到头来还是被我得手了,你如果害怕那鱼钩,你就走好了,我可不走,我喜欢那鱼钩上的蚯蚓,我就要把钓鱼的人气疯!”

这时,正好一个钓鱼的老人甩下三个鱼钩,上面都挂着新鲜的小蚯蚓,小鱼儿顾不得再说什么,就箭一样地冲了过去,它灵巧地咬掉了第一个鱼钩上的蚯蚓,又吃掉了第二个鱼钩上的蚯蚓,它有些轻飘飘起来。

它觉得自己真是一只伟大的小鱼儿,伟大而富有智慧,它又游向第三个鱼钩,由于前两次都没有什么危险,这一次它放松了警惕,然而就在它吞下第三只鱼饵蚯蚓的时候,猛然感觉到上颚一阵剧痛,接着被一股力拉着,拉出水面,它明白它被钩住了,它挣扎着想摆脱鱼钩,然而,怎么可能,钓鱼人兴冲冲地把它从钩上放下来,扔到鱼篓里,这个时候,小鱼儿后悔了,但一切都已经为时太晚了。

4: 不听劝告的小兔子

小兔子在房子后面的空地上种了一亩萝卜地,可是它嫌太少,不够吃,还想再多种一点。

可是哪儿还有地呢?

它正发愁的时候,突然发现田地附近生长着许多大树,郁郁葱葱的,于是它想:

“如果把这些碍事的树挖走,自己不就有地种萝卜了吗?”

说干就干,它拿起工具就挖起树来了。

邻居们都劝它不要挖掉这些树,可它就是不听。

挖了好几天,终于把树都挖走了,然后它在地里洒下了种子。

突然有一天,下起了倾盆大雨,河水猛涨,很快冲掉了小兔子新开的土地,连小兔子原来的土地也冲走了。

不仅如此,就连小白兔的房子和它自己,也被冲走了。

5: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拓展资料:

寓言意思:有所隐含的语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言或者寓言故事通常是一篇含有道德教育或者警世智慧的短篇故事,为文学体裁的一种,通常以简洁有趣的故事呈现,常隐含作者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历史发展: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学体裁,早在西元前六世纪,希腊、印度和中国就有许多寓言故事出现,如西方的伊索寓言、佛教的《百喻经》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著作。

公元前二世纪的战国时代更是寓言创作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连带地也创造出大量的哲学性寓言,在荀子、墨子、韩非子中都可看到不少寓言故事,《庄子》书中寓言约200则,更堪称为战国寓言的代表作。

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它往住叙述一个小故事,而又于具体的情节中,隐含着一种更深刻的思想,常语带双关,藉以阐发哲理,印证观念,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叙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诸子及史传使用,以作为陈说辞理的手段。

自从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就显出别具一格的文学意味。著名的“和氏献璧”故事,曲折感人;“造父御马”则描绘出造父是专政制度最佳辩护的人物形象;“郑袖劓美人鼻”,写出郑袖工于心计,巧言令色,口蜜腹剑,手段毒辣,故事情节曲折,宛如一篇短篇小说,而且人物形象鲜明。

引公木先生的话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17

    一意孤行的典故: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

西汉时期,有个叫赵禹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看到了他写的文章文笔犀利,寓意深刻,认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比得上他,便让赵禹担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让他同太中大夫张汤一同负责制定国家法律。

为了用严密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办事的官吏,他们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对原有的法律条文重新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当时许多官员都希望赵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条文修订得有个回旋的余地,便纷纷请他和张汤一起作客赴宴,但赵禹从来不答谢回请。几次以后,不少人说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研究,赵禹和张汤决定制定“知罪不举发”和“官吏犯罪上下连坐”等律法,用来限制在职官吏,不让他们胡作非为。消息一传出,官员们纷纷请公卿们去劝说一下赵禹,不要把律法订得大苛刻了。


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谁知赵禹见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闲聊。丝毫不理会公卿们请他修改律法的暗示,过了一会,公卿们见实在说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辞。谁知临走前,赵禹硬是把他们带来的重礼退还。

这样一来,人们才真正感到赵禹是个极为廉洁正直的人,有人问赵禹,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他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2.亡羊补牢的典故:

【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3.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

【出处】《韩非子·喻老》

扁鹊周游列国四处行医时,路过齐国便去拜见蔡桓公。在与蔡桓公谈话的过程中,扁鹊发现他的脸色有点不对劲,就对蔡桓公说:“你的皮肤上看着有点小病,如果不治的话肯定会加重。”蔡桓公不以为然,他在扁鹊离开后说:“医生为了体现自己的功劳,就是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

十天后,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扁鹊说:“您的病加重了,已经病到了肌肉里,再不治会更严重。”桓公听了以后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特地去看桓公的病情,看到桓公的脸色大惊说:“您的病情现在已经到了内脏,再不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桓公听到这样的话,立马就翻脸离开。

再过了十天,桓公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特地派人去问扁鹊,可是扁鹊说:“皮肤上的病可以用汤药医;肌肉中的病可以用针灸医治;肠胃里的病可以用药剂医治;但是骨髓里的病,确是无药可救。桓公自己多次拒绝医治,现在我也没有办法了。”

桓公听说扁鹊的话,将信将疑。可是没过五天,桓公突然发病,这才急急忙忙找人去请扁鹊。而扁鹊担心桓公加害自己,便一路逃到了秦国。没多久,桓公就病逝了。

4.长平之战的典故

赵括是赵奢的儿子,兵书是读了一些,但无实战经验,是位只会纸上谈兵之徒。赵王要任他为将时,赵括母亲不同意,赵王不听。赵括母亲要赵王保证其子失败后,不牵连她,赵王同意。

赵括取代廉颇后,全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针。秦国听到赵括已代替廉颇,于是暗中任命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王龁为副将,下令军中绝对保密。赵括到后,求胜心切,立即派兵出击,秦军佯装败走。赵军追赶,陷入白起设置的包围圈中。

秦军把赵军包围后,将其粮道断绝。赵军只得在包围圈中筑工事坚守,以待援军。秦昭王听到后,赶到河内,赐民爵一级,把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部征发到长平助战,用来堵塞赵国的援军及粮道。赵军被围困46天,草粮断绝,赵士卒"阴相杀食"。

赵军分为4队,轮番向外冲击,都不能突围。赵括亲自出战,被秦军射死,赵军于是大败,白起认为赵士卒反复无信,于是将降卒全部活埋,只放走240人归赵报信。

这次战争,秦军前后斩杀赵国士卒达45万,仅被活埋的就达40万人。赵国这次壮者尽死长平,国力大损。它继齐国之后,也从此衰落下去,再不能同秦国一争高低了。

5.拒谏诤兵败淝水的典故

建元十九年(383年)苻坚伐晋,苻坚在君臣认识不一的情况下,于五月下达了进攻东晋的命令.随后调集九十多万兵力,陆续向东晋进发,大军旗鼓相望,绵延千里。东晋孝武帝虽然昏庸,但其宰相谢安是很有才望的政治家。

在前秦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内部矛盾得到缓和,出现了上下齐心.同仇敌忾的局面。他们趁前秦大军尚未完成集结之际,主动在淝水决战。

交战前,苻坚急于求胜,在未经核实敌情,不明东晋意图的情况下,不听部将的劝阻,盲目同意退军决战。中了东晋的圈套,一退而不可收拾,导致淝水惨败。不仅前锋统帅苻融被杀,苻坚自己也被流矢射中,落荒而逃。

拓展资料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

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参考资料:寓言故事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3-17
夫妻妒影

有一对夫妇,他们的心胸很狭窄,总爱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有一天,妻子做了几样好菜,想到如果再来点酒助兴就更好了。于是她就拿瓢到酒缸里去取酒。

妻子探头朝缸里一看,瞧见了酒中倒映着的自己的影子。她也没细看,一见缸中有个女人,以为是丈夫对自己不忠,偷着把女人带回家来藏在缸里,嫉妒和愤怒一下子冲昏了她的头脑,她联想都没想就大声喊起来:“喂,你这个混蛋死鬼,竟然敢瞒着我偷偷把别人的女人藏在缸里面。你快过来看看,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丈夫听了糊里糊涂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跑过来往缸里瞧,看见的是自己的影子。他一见是个男人,也不由分说地骂起来:“你这个坏婆娘,明明是你领了别的男人回家,暗地里把他藏在酒缸里面,反而诬陷我,你到底安的是什么心眼!”

“好哇,你还有理了!”妻子又探头往缸里看,见还是先前的那个女人,以为是丈夫故意戏弄她,不由勃然大怒,指着丈夫说:“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任凭你哄骗的吗?你,你太对不起我了……”妻子越骂越气,举起手中的水瓢就向丈夫扔过去。

丈夫侧身一闪躲开了,见妻子不仅无理取闹还打自己,也不甘示弱,于是还了妻子一个耳光。这下可不得了,两人打成一团,又扯又咬,简直闹得不可开交。

最后闹到了官府,官老爷听完夫妻二人的话,心里顿时明白了大半,就吩咐手下把缸打破。一个侍卫抡起大锤,一锤下去,葡萄酒从被砸破的大洞汩汩流了出来。不一会儿,葡萄酒流光了,缸里也就没有人影了。

夫妻二人这才明白他们嫉妒的只不过是自己的影子而已,心中很是羞惭,于是就互相道歉,重又和好如初了。

这对夫妻见到自己的影子时,毫不思考分析就被嫉妒冲昏了头脑了,伤了和气。我们遇到怀疑的事,不要过早下结论,要客观、理智地去分析,才能够了解真相。

三个兄弟

从前有弟兄三人,常闹别扭。一天,老大说:“我们是同胞兄弟,整天吵吵闹闹也对不起死去的父母,还要伤神惹气,太划不来了。”

两个弟弟都说:“对,对,兄弟问最亲,从今以后我们要和睦相处,只能补台,不能拆台,谁要是再故意扭着劲儿,就罚他请客!”

转天早晨,老大说,“你们知道吗?昨晚,街东头那口水井,让西头人给偷去了。”

“没——”老二刚要说:“没那事!”忽然想起昨天的商定,赶紧改口说:“没错儿!怨不得半夜我听街上‘唏哩哗啦’一个劲地响,开始我还当是发大水,后来才听出是偷井的。”

老三把脖子一梗说:“纯粹胡诌列!井会让人偷去?”

老大说:“你看,又闹别扭了!请客!”老三只好回屋取钱。

妻子听说后,让老三赶紧上炕蒙被,由她去送钱。见了老大说:“大哥啊,你三弟回屋就闹肚子疼,竟生下个小孩来,他正坐月子,我替他把钱送来了。”

老大说,“弟媳怎么也胡说起来,男人哪有生孩子的?”

三弟媳说,“大哥,你也闹别扭了,干脆谁也别请谁了,两顶了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03-17
《不听劝告的鹰》、《不听劝告的小鱼》、《一对不听劝说的夫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