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三杰的书香世家的感悟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唐河县涌现了冯氏三杰:长兄冯友兰(1895——1990年),字芝生,著名哲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相当于院士);次兄冯景兰(1898——1976年),字淮西),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学部委员;小妹冯沅君(1900——1974年),原名恭兰、淑兰,著名文学家、教育家。
冯氏三杰的成长与其父冯台异、其母吴清芝的教诲密不可分,冯台异早逝,冯氏兄妹主要得吴氏的养育、教导。
《唐河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记载:
冯台异(1866—1908年),字树侯,号复斋。清代唐县祁仪镇(今祁仪街)人。原籍山西高平县,其始祖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来唐县经商,定居于此。兄弟3人,排行第二。自幼读塾书,博学多识,为县内名儒。
吴清芝(1862—1944年),字静宜,女,唐河县咎岗镇东北小吴庄(今昝岗乡沟西行政村)人。“其先闽人,清初随云南右路总兵涂公孝臣屯垦唐县,因家焉。”
约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冯台异任唐河县崇实书院山长;任内,修缮院舍,整肃院纪,树立院规,建树颇多。登戊戌科第三甲进士,后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湖北方言学堂庶务委员(总务长),并参加勘探粤汉、川汉两铁路。光绪三十三年,任湖北崇阳知县,秉公循理。翌年殁于任所。
吴清芝通诗书,有见识,有魄力,不信鬼神,勤劳俭朴。台异偶用鸦片应酬,她必劝谏,甚至泣下。台异殁后,按清例可请报亏空,家属可得一笔钱。吴清芝临财不苟,说:“是卖死者!”坚决不肯循此例。扶柩回唐县后,继续教育子女读书。时家中无钟表,她划线于地,以志日影。影至某线休息,至某线读书写字,皆有规定。她说:“吾教书无他长,但耐烦有恒耳。”对子女,总是循循善谤,从不责罚。她说:“小儿有错,须于其善时开导之,若于其怒时折之,不但不易听从,且身体亦易吃亏。”
1909年,唐县开办官立端本女子小学堂,但风气未开,家长多不肯令媳女出闺门,次年,吴清芝应县劝学所长吴简斋之请出任监学,聘女教师2人,招生30余名。1911年春正式开学授课,设修身、习字、国文、算术、体育等课程。吴清芝带淑兰食宿校内,晚上她总是提着一只座钟,准时进入教室,监督学生自习,从不间断。她说:“吾办学校,无他长,唯使师生间和而已。”
1930年,冯友兰、冯景兰将吴清芝接去北平供养。1935年冬回乡。1944年12月22日,这位伟大的母亲病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