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以工代教)考试试题

如题所述

保育员(以工代教)培训教材复习题(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
1、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 A )
A、文字的产生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说的是教育的( B )
B、长期性
3、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教育是指( C )
C、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4、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 D )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大学教育》是教育学产生的标志
5、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 B )
B、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
6、对于一个家庭来说,( A )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A、父母
7、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的对象一般为( B )
B、6—12岁的儿童
8、我国的小学教育产生于殷周时代。其中以( C )办的私学规模最大。
A、 孟子 B、老子 C、孔子
9、学制教育产生的标志是( D )
D、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奠定了小学教育在“学制”中的法定地位
10、( B )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佳阶段,更是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中字阶段
11、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表现在(1)普及性(2)基础性(3)( D )
D、强制性
12、( A )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导向性、激励、评价的作用。
A、小学教育目的
13、小学思维培养的最有效途径是( B )
B、培养思维品质
14、小学德育的特点表现为基础性和( C )
C、奠基性
15、小学德育的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 D )
D、思想教育
16、在学校教育中,特殊儿童是指那些在( C )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A、生理 B、心理 C、教育
17、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实质,在于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关键在于( B )
A、发展 B、行成
18、小学课外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 B )
B、个人活动
19、所谓( C )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C、教学反思
20、( D )是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以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有备于我”。
A、庄子 B、老子 C、孔子 D、孟子
21、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说的是个体发展的( A )
A、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B、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2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 C )作用。
A、次要 B、客观 C、主导
23、“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等典故反映出人的( D )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主观能动性
24、( B )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A、1980 B、1994 C、1996
25、( D )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A、因势利导 B、随机应变 C、对症下药 D、教育机智 E、掌握分寸
26、教师的( B )是其专业发展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现代教师素质的必须组织部分。
A、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B、反思能力
27、把学生作为( C )来对待,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
A、完整的人 B、独特的人 C、责权主体
28、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 ),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A、人格力量 B、知识水平 C、精神风貌
2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指的是新型师生关系的( C )特点。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
30、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是基础,发展( B )是核心,发展体能是保证,思想品德是方向,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理想目标。
A、能力 B、智能
31、“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指的是教学原则中的那种原则( C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32、( A )是历史最悠久、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33、( B )是中小学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A、实验法 B、练习法 C、实习作业法
34、( C )是上好课的前提。
A、上好课 B、课外作业 C、备好课
35、备课的要要做到三方面的工作:备(钻研)教材、备(了解)学生、( C )
A、备作业 B备知识 C备(设计)教法
36、( A )是教案的主要部分。
A、教学进程 B、教学目的 C课的类型
37、( B )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师面对学生进行 信息情感交流和行为作用的主要环节。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38、( B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布置作业 B、课外辅导
39、( B )是衡量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打造快乐课堂也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
A、民主管理 B、课堂的快乐指标
40、( C )是教师最有效、最直接的“教具”。
A、姿态 B、目光 C、微笑
41、( B )和学校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主因素。
A、社会环境B、家庭因素
42、“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是( A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43、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 C )三种形式。
A、责任感 B、荣誉感 C、理智感
4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是( A )的提验。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45、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非常形象地说明了( B )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A、心境 B、情绪 C、情感
46、学生常见的焦虑是( A )
A、考试焦虑 B、生活焦虑 C、情感焦虑
47、儿童多动症高峰发病年龄为( B )
A、6---12岁 B、8----10岁 C、10----12岁
48、教师是在知识含量高的教育领域从事职业活动的人,职业的成功有赖于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 C )
A、知识素养 B、良好的师德 C、教学能力
49、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A )
A、《孟子.尽心上》
50、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 )
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1、(  A  )是教师最主要的品质,是教师职业首先的核心部分。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具体体现) C、团结协作  D、为人师表
5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属于自我防御机制中的( D )
A、否认 B、退行 C、幻想 D、投射
53、“有法可依,无定法可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指的是教师劳动的(B)
A、复杂性 B、创造性
二、多项选择
1、下面是教育的社会属性的是( ABCDEFG )
A、永恒性 B、相对独立性 C、生产性 D、民族性 E、继承性 F、历史性 G、长期性
2、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 CDE )
A、学生 B、教师 C、教育者 D、受教育者 E、教育措施
3、下面属于教育学的基本问题的是( ABCDE )
A、教育与教育学 B、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C、教育活动与教育事业
D、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 E、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
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部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ABC )
A、普及性 B、基础性 C、强制性 E、自由性
5、小学德育的特点表现为(AB   )
A、基础性   B、奠基性
6、小学德育构成是( ABC )
A、道德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教育 D、文化教育
7、怎样正确理解“将天赋培养到极致”( ABC )
A、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孩子的天赋
B、了解天赋的价值,能找到所对应的、适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C、根据年龄的特点,有针对性、有阶段性地设计培养方案
8、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ABCDE )
A、建立健全班级制度;
B、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C、协调好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
D、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E、密切联系家长,争取社会配合。
9、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 ABC )
A、提高小学生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重要途径之一;
B、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培养专门人才的成才打好基础;
C、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0、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ABCD )
A、系统性原则 B、程序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反馈性原则
11、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为(ABC )
A、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
B、尊重学生的成长,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C、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12、以下是小学教学反思的类型的是(ABCD )
A、纵向反思 B、横向反思 C、个体反思 D、集体反思
13、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有(ABCDE)
A、写随笔论文 B、做案例点评 C、写备课经厉 D、讲教学故事 E、写教案反思
14、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是(A B)
A、有肋于教学研究的深入 B、有助于实践智慧的生成
15、景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ABCD)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6、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ABCD)
A、忠于人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为人师表
17、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ABCD)
A、语言表达能力 B、教育教学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18、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E)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C、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E、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19、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为(ABCD )
A、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尊重学生;
B、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品格;
C、现代的教育观念;
D、教师的反思能力。
20、现代学生观( ABC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1、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 AB )
A、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 B、课堂的组织环境
22、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ABC)
A、从重“教”向重“学”转变;
B、从重知识教育向重能力转变;
C、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
23、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ABCD)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 D、心理相容
24、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ABCD)
A、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
B、要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
C、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D、要讲民主,宽松和协。
25、以下是教学的基本任务的是(ABCDE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
B、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核心);
C、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保证);
D、培养学生高尚的审判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方向);
E、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体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目标)。
26、教学过程的结构即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ABCDE)(赫尔巴特提出的五段教学法)
A、激发学习动机(内部动力)
B、领会知识(中心环节)
C、巩固知识(必要环节)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27、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ABC)
A、钻研教材(备教材) B、了解学生(备学生) C、设计教法(备教法)
28、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
A、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B、要使学生的思绪活跃
C、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D、要使个别学生得到昭顾
29、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ABCDEF)
A、教学目标明确B、教学内容准确C、教学结构合理D、教学方法适当E、讲究教学艺术F、板书有序
30、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意义(ABCDE)
A、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B、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
C、有利于学校领导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
D、有利于家长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
E、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部方针政策和选拔人才提供依据
31、素质教育的要求(ABCD)
A、掌握书本知识 B、学生学会学习 C、要引导学生发展能力 D、要使学生学会做人
32、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ABC)三种式。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3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ABCDE)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D、信号功能 E、健康功能
34、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ABC)
A、情绪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B、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C、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35、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ABC)
A、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
B、反抗情绪与逆返心理;
C、对异性的情感
36、中小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ABCDE)
A、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B、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C、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
D、提高情商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宽以待人;
E、有针对性进行不良情绪的调适。
37、良好情绪的标准(ABCD)
A、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B、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C、具备情绪反应转移的能力;
D、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8、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ABCDE)
A、教育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B、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C、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D、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E、通过实验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39、如何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ABCD)
A、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B、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C、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D、加强自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40、心理健康的标准是(ABCDEF)
A、自我意识正确 B、人际关系协调 C、性别角色分明
D、社会适应良好 E、情绪积极稳定 F、人格结构完整
4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ABCD)
A、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B、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C、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部能力;
D、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4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ABC)
A、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B、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C、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43、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ABCD)
A、生理因素 B、家庭因素 C、社会因素 D、心理因素
44、儿童产厌学症的原因是(ABC)
A、学校教育的失误 B、家庭教育的不当 C、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45、治疗儿童厌学症的方法(ABC)
A、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家长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养态度,采用民主式的教养方式建立和谐的家庭气氛;
C、纠正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尽量避免这些风气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46、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ABC)
A、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B、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C、与家长合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47、留首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ABCDE)
A、父母教育缺失 B、监护人教育不当 C、学校教育不足 D、社会教育缺乏 E、自我调控差
48、教师的期望效应也叫(AB)
A、罗森塔尔效应 B、皮革马利翁效应
49、怎样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ABC)
A、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 B、组织有效的干预 C、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50、以下是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的为( ABC )
A、负担过重,过分疲劳
B、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太大
C、个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观需求难以实现之间存在矛盾
D、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54、51、教师是在知识含量高的教育领域从事职业活动的人,职业的成功有赖于教师良好的( C D )
A、知识素养 B、良好的师德 C、教学能力 D、知识结构
55、班级管理具有(ABC)
A、社会化功能 B、个性化功能 C、教育性功能
56、班级管理模式有(ABC)
A、平行管理模式 B、班级民主管理模式 C、班级目标管理模式
57、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ABCD)
A、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B、有助于运用教育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研究;
C、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
D、有助于教师依据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58、注意的特点(AB)
A、指向性 B集中性
59、学习动机包括(AB)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三、判断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错)(纠正: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人类是先有学校才有教育的。(错)(纠正:先有教育才有学校)
3、教育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对)
4、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对)
5、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的现象。(对)
6、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对)
7、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一定是教育者。(对)
8、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学是一种社会活动。(错)
9、教育者是人类文明和知识的象征。(对)
10、幼儿教育是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错)
11、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将天赋培养到极致的教育”。(对)
12、小学生心理辅导以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小学生为对象。(错)
13、备好课是上好课乃至做好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对)
14、学生学习动机不是自发产生的,教师要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对)
15、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一般将教学评价分为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对)
16、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对)
17、尊重学生也是关爱学生的具体表现之一,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对)
18、未成年人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活动。(对)
19、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对)
20、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即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
21、我们不能期望在学校里教授的东西能使学生受用终身。(对)
2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对)
23、教学方法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对)
24、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对)
25、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内有启发性,可以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错)(纠正: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能单从形式上加以判断)
26、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新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对)
27、在教学中合理地利用眼神交流,会起到较好地教学效果。(对)
2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和教师的基本心理学规律。(错)(纠正: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29、人格障碍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对)
30、长期的职业压力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01
您好,保育员,在我们可以拿到的,不用自己来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