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份版图何时形成

如题所述

中华民族的壮大有其历史过程,笔者称之为滚雪球式的融合、壮大。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
  通过春秋战国的战争融合,秦汉的统一标志着诸夏国家统一为一个单一的郡县制国家。秦朝由于它的王朝短促而颇受后世儒家的攻击,秦始皇在历史上的评价向来很低。但是,作为中国版图的第一个统一者,他第一次把长城以南、海南岛以北都归入到大秦的版图。汉从秦制,所以,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的融合是在秦汉之间。在西方对中国入侵以前,也就是西方从冷兵器进入热兵器时代以前,整个欧亚大陆的主要问题是偏南方的农业文明和偏北方的游牧部落之间的关系问题。古代中国的主要问题是以长城为界的农耕民族和游牧部落之间的融合与战争。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休养生息,终于建立起巨大的国力。汉朝分前汉和后汉,享国400年(后人以汉来指称我们华夏民族,汉的出现标志着华夏民族第一次伟大融合的完成)。当时,在北方,与秦汉相对立的北方游牧部落也第一次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形态,对长城以南的农耕文明的汉民族构成了强大的军事威胁。
  2.第二阶段
  东汉以后分裂为三方,曹操统一了北方,但是赤壁之战的失败,导致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尔后,在魏国,司马懿集团在曹魏政权势力上升,建立了西晋。西晋经历了短暂的统一,之后进入八王之乱。之后的一二百年内,陆陆续续进入黄河流域的北方少数民族统称为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本来在北方一带活动,趁中原战乱而大举南下,几乎占据了整个黄河流域,和未向南迁的汉民族在这里发生了冲突也进行了融合。所以,汉民族和五胡在黄河流域进行了一次混血,最后被汉文明所同化。东晋南迁到现在的南京,当时称作建康,并建立了东晋。并由此建立宋齐梁陈,史称南朝。北朝也经历过北魏、北周、北齐等。这一段时期对于华夏民族而言是一个战争、冲突、流亡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期。生活在那个时期的老百姓是极其痛苦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数百年的痛苦、战乱和流离失所,为佛教进入中国扫清了道路,或者说,中国接受佛教的社会心理因素已经具备了。
  从民族融合角度来看,一是北方的游牧部落进入黄河流域,和残存在黄河流域的汉人进行通婚,进行融合。二是黄河流域相当一部分汉族迁移到了南方,这是汉民族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南迁,和长江流域的,包括更南的广东和福建的土著,进行了通婚和融合。当时的土著有各种称呼,统称为北越(这个越和现在广东简称的那个粤是同音同义不同字)。北方先进的农耕文明和政治管理形式也向南方移动,这样,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再加上珠江流域就形成了一个大唐盛世,中华民族迎来了第二次伟大的融合。
  大唐盛世结束得太早,它是公元618年建国,755年安史之乱,中央政权衰微,地方势力坐大,史称藩镇割据,对那些不断进入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无力加以反抗。到晚唐,到了公元960年,大唐崩溃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这个阶段比较短暂,这一时期又是一个民族融合的高潮,也是汉族继续南下的高潮。
  之后,历史进入宋朝时期。宋在经济上比较发达,技术上有所创新,文化上十分辉煌,但是军事上特别羸弱。原因是宋定都开封,北面黄河,无险可据,另外,河西走廊和河套流域被西夏占领,蒙古草原被辽、金占领,这样,一个主要的战略武器也就是马匹特别少,而单靠步兵不足以战胜强大的骑兵。
  宋朝积贫积弱,一直到了蒙古民族在漠北的兴起,也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崛起于漠北。成吉思汗先向西进行扩张,进入中亚,也就是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一带,然后,蒙古骑兵加上中亚骑兵(蒙古人联合了色目人,也就是现在回族的祖先。中亚人因为肤色有些白,眼睛有颜色,所以我们把他们叫做色目人)这两大骑兵集团,自西向东,先灭亡了西夏,而后与南宋合作攻辽,再之后,蒙古军队越过长江,攻入四川、云南,最后把南宋消灭,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大元帝国。这个游牧民族建立的强大国家的汉化程度不够,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继承能力较差,也造成统治经验不足,享国不到百年就被朱元璋所灭。但是,大元帝国的建立也为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及版图的进一步扩展建立了巨大的功勋。云南正式并入中国的版图,并且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应该说是元朝所开创的。大元的版图,它为各民族的融合,包括欧亚大陆的交往、海上丝绸之路与路上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功不可没。
  当然,这一次东西交流,主要是对西方有利。如果没有这次交流,中国的四大发明大概就不会传到西方,而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西方的崛起是不可能的,这不是笔者的判断,而出自西方的伟大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当然,这对中国也有一些好处,比如说,中东的回律也即天文学传到了中国。元朝大科学家郭守敬是回族人,明朝的郑和也是回族人。所以,民族的融合和版图的扩展在汉唐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
  3.第三阶段
  最后是为我们当前13亿人的中华民族奠定了政治基础的明清两朝,尤其是清朝。中国自两汉以后,一直以中国人或汉人来指称自己。民族这个概念是从西方输入的,所以,近代以来,如何根据西方概念来进行自我指称就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实,这两句话不是孙中山的原创,而来源于明朝的《讨元檄文》。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后,派徐达率数万大军直捣北京,出发前让刘基写了《讨元檄文》,檄文里面就有这两句话,所以,朱元璋的起义有民族革命的意思。这两句话被孙中山吸纳了,但是孙中山所说的鞑虏指的并不是从海上入侵中国的西方列强,而是指满族。但是,要把满族驱逐出去,赶回老家,老家又在哪里呢?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一部分可以称为满族的老家,辽宁省则一直在大明的有效管制之下。“驱除鞑虏”之后建立的中华民族的版图又应如何划分呢?孙中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种狭隘的种族革命妨碍了他对未来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版图的考虑,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才想到五族共和,在五族的基础上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
  “中华民族”这个词是梁启超于1905年前后首先提出来的。按照西方的标准,要建立起一个民族国家,或者叫state或者叫nation或者叫state-nation,总而言之,是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国家。中国有五大民族,所以,孙中山再把五大民族包含在一个概念之下,叫中华民族。
  解放以后,我们按照四个标准: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进行了民族识别,结果,越识别,民族越多,一直到1979年定下56个民族。近代以来,中国被迫纳入到西方的话语体系里面,只能用西方的概念来进行自我表达,这就产生了问题。需要考虑的是,首先,56个民族都很古老,有各自的文化和血脉传统。其次,中华民族还很年轻,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才产生100年多一点,所以,要形成中华民族这个共同的观念,要维持中华民族永不分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希望能帮助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27
中国各省版图在历史上一直变更,现在的版图是建国后形成的,到目前为止最后一次变更时重庆成立直辖市,其他都是各省内部的一些变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