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林有关的文言文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6

1. 【守林人阅读答案】

“八仙桌子”自然保护区是天津市的最高点.每个登上保护区顶峰的人,都会对那里的守林人肃然起敬. 经过3个多小时的攀登,时近黄昏,我们终于登上了海拔1千多米的顶峰.山顶上有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石头房子,这就是守林人邓福春和李世春办公、休息的地方.通过谈话,我们理解到自然保护区的资源非常丰富.3万多亩林子简直就是林海,( )有松树、果树,( )特别适合次生阔叶树生长.这里还有200多种可以入药的植物.森林中有许多野生动物,( )跑着狍子、狐狸、豹,( )有几十中鸟在鸣叫. 谈了一会儿,突然雷声滚滚,闪电霍霍,风雨大作.“场部,场部,山上有暴雨雷电!”李世春抄起报话机叫道.“密切注意山林情况!”场部命令.话音未落又是一道闪电,一声闷雷,仿佛要劈开他们所在的这座山峰.放下话机,老少二人走出小屋,仔细地观察着山林,他们的身影在雷雨中晃动…… 山美,森林美,看林人?普通农民,成年累月辛勤守卫着大山,正是由于他们的奉献,山里的一切才显得更美丽.这样的守林人怎能不使人肃然起敬呢?阅读题: 1.在( )中填上恰当的词. 2.“肃然起敬”的“然”解释为__________,整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 3.作者对守林人肃然起敬的原因是 4.在第3自然段中用“~”线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5.概括第3自然段段意. 6.在文中用横线划出点明中心的句子,用“ΔΔ”划出中心句中的中心词. 7.文章最后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 8.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很普通的守林人 参考答案: 1.不仅,还,地上,树上 2.的样子;对守林人产生恭敬,钦佩的态度和心情 3.成年累月辛勤守卫着大山 4.仿佛要劈开他们所在的那座山峰 5.守林人冒着狂风暴雨观察着山林 6.“山美,森林美,看林人?普通农民……才显得更美丽”.奉献 7.不好,反问句表示肯定,语气更强烈 8.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他们具有奉献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2. 《树林》阅读答案(正确答案)

《树林》阅读答案 树林 伊甸 ⑴入秋了,呼喊了一个夏天的蝉儿终于偃旗息鼓,树林像一个玩累了的孩子,变得乖顺和安静。

⑵走进幽暗的树林,给人一种黄昏即将来临的错觉。【A】树林里密密地生长着许多又高又瘦的树,好像运动场上那些摩拳擦掌、腾挪跳跃的高个子跳高运动员。

那几块碎银子般的亮光就是天了,天是不是也有窥视欲?它的几缕眼角的余光常常有意无意地从树叶的缝隙处溜进来,想窥见树林里的秘密。其实树林并不是为了不泄露隐私才把自己遮盖得那么好,它只是想让它所有的孩子一心一意地生长,不受那些过于荣耀和风光的事物诱惑。

树林是自足的,谦卑的,除了树木的生长它没有其他任何的贪图。因此树林是简单的,朴素的,树林里没有自命不凡的岩石,没有钩心斗角的灌木和为所欲为到处抢占地盘的野草。

那种空旷和恬静给人带来内心的安宁。 ⑶石板路边上长着的一些青苔,让人忍不住想去抚摸一番。

但当我们俯下身子,捡起来的却是几片落叶。这些落叶不像我们平时在马路上见到的落叶那样,是憔悴的,病态的,过早凋零的有一种被摧残、被欺凌的感觉,让我们满怀怜悯。

这里的落叶不需要怜悯,它不像那些马路上的落叶带着一种幽怨的黄色,它是完全抛弃了泪水和伤感的。它是百分之百的褐色,这种褐色非常纯粹,非常干净,非常老成,仿佛它历尽沧桑,早已看透命运。

这些落叶带给我们一种超凡脱俗的淡定。树林里铺满了落叶,一年又一年的落叶变成了泥土。

这里的泥土也是褐色的,褐色中居然带着一点点红,像是血丝,这些泥土是不是开始有生命了呢?我的同伴把这些有生命的泥土捧进一个塑料袋里,说要带回去让它孕育新的生命。在层层叠叠的落叶中依稀长着一些蕨类植物。

【B】它们怯生生地伸出低矮的枝叶,仿佛只要有人吆喝一声,它们就随时准备缩回这些枝叶。 ⑷惊心动魄的一幕是:一棵缠绕着枯藤的树横倒在地上,显然,它已失去了生命。

我想像着悲剧发生的过程:那株藤悄悄地从地底下钻出来,开始向树身上爬,起先,树还拼命地往上生长,想让自己的头颅摆脱藤的纠缠,但藤也疯狂地往上生长,并且把自己的指甲刺进树的身体里,后来,藤终于长得比树还高,比树更加枝叶繁茂,终于,树挺不住了,它在发出一声绝望的哀鸣以后轰然倒塌。这棵树死了,依靠它活着的藤也死了。

寂静的树林里像风一样吹过几缕忧伤和叹息。 ⑸耳畔隐隐约约传来了几声鸟鸣。

根据鸟鸣的方向推断,这些鸟是在树林的边缘。是不是这个树林太大了,树林深处太安静,太幽暗,让喜欢热闹和光亮的鸟儿不肯往里面飞呢?这时我才发觉,在这树林深处,要找到一个昆虫,一个小动物,甚至一个脚印,是何等不易! ⑹终于那安静、那幽暗对我们也失去吸引了。

远处原本被我们所厌烦了的犬吠声、汽车喇叭声、人的叫喊声又开始诱惑我们,我们匆匆向树林外走去,向喧哗和骚动走去…… (选自《散文》2012精选集,有改动) 17.简要概括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物。(4分) 答: 18.在文中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从描写角度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5分) 答: 19.阅读文章第⑶段,说说作者写马路上的落叶有何用意。(4分) 答: 20.联系全文,揣摩从被吸引走进树林到受诱惑走向喧哗作者情感发展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

(5分) 答: 参考答案: 17.树林、天光、落叶、泥土、蕨类植物、枯藤、鸟呜。解析:此题孝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仔细阅读文章,即可找到答案。比较简单。

18.A运用比喻的修辞,具体刻画出了树林里的树的形状及情态。B运用拟人的修辞,将蕨类植物的小心翼翼、羞怯的情态描写得生动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根据要求,作答时,需从“描写角度”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19.以马路落叶的憔悴病态、令人怜悯与伤感反衬出树林中落叶的纯粹干净、老成淡定。 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把握。

为突出某种事物或某人,而描写另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人,其目的是形成对比,从而反衬出某种事物或某人。此文是表现树林的,所以在第③段中描写马路落叶是为了突出树林中的落叶。

20.被树林的乖顺和安静所诱惑,树林中的落叶、泥土、蕨类植物让作者赞叹、折服,树林中的枯树与枯藤让作者惊心动魄,忧伤叹息,树林边缘的鸟鸣、树林中的寂静幽暗让作者担心、惊惧、胆怯,继而离开树林。(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完成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比如,从第②段“因此树林是简单的,朴素的……那种空旷和恬静给人带来内心的安宁”可知作者被树林的简单、朴素、安宁、恬静吸引了。

从第③段“这种褐色非常纯粹,非常干净,非常老成,仿佛它历尽沧桑,早已看透命运。这些落叶带给我们一种超凡脱俗的淡定”可知作者被森林的纯粹、老成、淡定所折服。

从第①段第一句可知枯树让作者感到惊心动魄。从第④段“寂静的树林里像风一样吹过几缕忧伤和叹息”可以感知到作者的忧伤和叹息。

从最后一段可以感知作者的担心、胆怯。

3.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

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

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 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

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 ”仲尼曰:“生无所息。”

子贡曰:“然则赐②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③,则知所息矣。”

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

人胥④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

’死也者,德之徼⑤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

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

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

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 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

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选自《列子⑥·天瑞》)[注]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

②赐:子贡之名。③圹:坟墓。

④胥:皆;都。⑤徼:求取。

⑥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 《列子》为道教经典之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且百岁,底春被裘 被:穿着B.子贡闻之,不喻其意 喻:明白C.一人失家,一世非之 非:不是D.有人钟贤世、矜巧能 矜;自夸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古人对待死亡的达观认识的一组是(3分)①死期将至,亦有何乐 ②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③死之与生,一往一反 ④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⑤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 ⑥死也者,德之徼也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B.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生命,而在林类看来,人人都会死,死后还会在别处重生,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C.列子用子贡倦于学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与辛劳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休息和解脱,才能使人回到安宁的状态之中。 D.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过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赞扬其中的哪一种人,反对其中的哪一种人。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

”(3分)(2)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3分)参考答案:2.C(责怪)3.B(①认识不达观⑤是对生的认识。)4.D(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所)失的,这两种人都不值得赞扬,只有圣人知道所赞扬的什么,所反对的是什么)5.(1) 孔子到卫国去,在田野上看见了他,回头对学生说:“那位老人是个值得对话的人,试试去问问他。

”(意思对、语句通顺,“适”,介词结构后置分别1分。)(2)同时又怎么知道我现在的死亡不比过去活着更好些呢?(意思对、语句通顺,“安”、“愈”各1分。)

【参考译文】林类的年纪将近一百岁了,到了春天还穿着粗皮衣,在田地里拾取收割后遗留下来的谷穗,一面唱歌,一面往前走。 孔子到卫国去,在田野上看见了他,回头对学生说:“那位老人是个值得对话的人,试试去问问他。”

子贡请求前往。在田埂的一头迎面走去,面对着他感叹道:“先生没有后悔过吗?却边走边唱地拾谷穗?”林类不停地往前走,照样唱歌不止。

子贡再三追问,他才仰着头答复说:“我后悔什么呢?”子贡说:“您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已经死到临头了,又有什么快乐值得拾谷穗时边走边唱歌呢?”林类笑着说:“我所以快乐的原因,人人都有,但他们却反而以此为忧。 我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所以才能这样长寿。

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又死到临头了,所以才能这样快乐。”子贡问:“长寿是人人所希望的,死亡是人人所厌恶的。

您却把死亡当作快乐,为什么呢?”林类说:“死亡与出生,不过是一去一回。因此在这儿死去了,怎么知道不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出生呢?由此,我怎么知道死与生不一样呢?我又怎么知道力求生存而忙忙碌碌不是头脑糊涂。

4. 说明文阅读走进森林答案

走近森林张志毅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niǔ) 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⑤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万~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qī) 息繁衍.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 ~ 30吨氧气.⑧ .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⑨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代替的.9、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2分) 答: 10、根据对第①段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1分0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① 、微生物资源 ② :林地土壤、水分等 11、文章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2、第⑦段画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3分) 答: 13、文章第⑧段画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说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请写在下面.(3分)答: 14、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2分) 答案:9.文章是从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10.动物资源 非生物资源11.可以让人清楚的看出森林的蓄水量很大.12.不可以,因为森林不能完全消除“温室效应”,只是可以缓解.13.森林能够有效的保护环境.14.治理土地沙化,就是保全我们未来的生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