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讲名人能言善辩的故事啊???

要多一点!!!!

  小孔融十岁时,他爸爸带了到京城去见见世面。这京城里有位姓李的大官很有学问,小孔融很想拜见这位大人,可是爸爸说他跟李府非亲非故,恐怕拜见不成。孔融想了想,对爸爸说:"我有个办法让李大人接见我。"孔融进了李府大厅,不慌不忙往前排的红木椅上一坐。由于人小,他坐在椅子上两脚悬空。李大人朝孔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心中有些疑惑,他:"小客官,你跟李家到底是什么亲呢?"小孔融不慌不忙地答道:"孔家和李家可亲着哩!我家的老祖宗孔子,曾经向你们的老祖宗李耳拜过师,向他请教过学问,这说明孔家和李家早在好几百年前就建立起了友谊。作为孔家的后代,我今天特来登门拜见您。"姓李的大官和在座的宾客,听了小孔融的一番话都十分惊奇,连声赞叹。

  又有一次,一位姓陈的大官来看李大人,正好小孔融也在。李大人指着孔融说:"这孩子是一位人间奇童!"姓陈的大官说:"小时聪明,长大了不定有用。"孔融一听,马上作出反应,他对这位大官说:"这样说来,大人您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呢!"姓陈的大官一听这话,不敢小瞧他了,夸奖说:"这孩子可真不简单,长大以后必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果然孔融长大后被曹操重用,与其他六位才子一起被称为"建安七子"。

  周总理回答记者问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巧妙的比喻

  一天,有人问英国光学权威W·S·富兰克林:“为什么一个物体在我们视膜上的像是倒立的,而我们都不感到物体是倒立的呢?”
  富兰克林想了一下回答说:“当你两耳同时听到一个婴孩啼哭时,为什么马上能肯定啼哭的不是双胞胎呢?”

  勋爵的伤

  有一个英国勋爵,擦破了点皮,受了一点轻微的伤痛,就去召请著名的外科医生塞缪尔·夏普。夏普给“病人”检查后,立即吩咐勋爵的仆人赶快跑到药房去取药。
  勋爵听到这急促的吩咐后,脸色都吓白了。他紧张万分地问外科医生:“我的伤口看来很危险吧?”
  “是的,如果您的仆人不尽快跑的话,那么我担心……”
  “将会发生什么意外……”
  “我担心,在他回来之前,您的伤口已经愈合了。”

  开皇家学会的玩笑

  英国植物学家、作家约翰·希尔(1716―1775年)因为未能被批准加入皇家学会,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他从朴茨茅斯给学会寄来一封信,信中他编造了一例神奇的病例:一名水手从桅杆上摔下来,跌断了一条腿。医生用绷带替他扎牢后,给他用焦油冷浸,效果奇好,3天内他的腿就恢复如初了。这一案例引起学会认真的讨论。谁知不久学会又收到约翰·希尔的来信,说他上封信上忘了说明那条断腿是木头做的。

  万能的复信

  弗兰西斯·克里克,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成名后,每天有大量的人来访和来信,使他应该不暇,无法工作。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设计印制了一种“万能的复信”,信上说:“克里克博士对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赴宴作讲演;参加会议;赠送像片;充当证人;担任主席;为您治病;为您的事业效劳;充当 编辑;接受采访;阅读您的文稿;写一本书;发表广播讲话;作一次报告;接受名誉地位;在电视中露面……”对方的来信提出什么要求,他就在相应的地方作记号答复。很快,他就从难于应付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了。

  注意观察

  德国著名内科医生约翰·舍莱恩不但有着高超的医术,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同样受人称颂。
  在一次实习课上,他给大学生们讲述:“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具备两种品质:第一,不苛求清洁;第二,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一些老医生在诊断糖尿病时,往往亲口尝一尝病人尿液的味道。”
  说完,舍莱恩给同学们进行了示范――把一根手指浸入盛有尿液的小杯子里,然后伸到嘴里舔了舔。做完这个动作,舍莱恩问学生们:“谁来试一遍?”
  一名勤奋的学生照样尝了尝尿液的味道。
  舍莱恩摇摇头对他说:“同学,您的确不是洁癖,这很好,但是,你没有观察力。您并没有发现,刚才我把中指浸入小杯子里,而舔的却是无名指。”

  唯一令男人心跳的办法

  贝因哈特晚年时极喜清静,多住在巴黎的一家高层公寓里,但崇拜者仍不断来访。
  某天,有位年事已高的崇拜者来看望贝因哈特。他好不容易爬上了高楼,气喘吁吁地来到贝因哈特的住所,等他稍稍恢复一点体力后问道:“夫人,您为什么要住得这么高?”
  “哦,亲爱的朋友,”贝因哈特乐滋滋地对他说,“这是我至今依然能使男人们的心砰然跳快的唯一办法。”

  半价广告

  自从贝因哈特写了那张便条后,她和全美国的教士便结下了不解的冤仇。教士们在讲坛上异口同声地把她诛为“巴比伦的**”。他们的谩骂非但没有使好奇心浓厚的美国人不理睬贝因哈特,反而使他们对她的兴趣大增。
  芝加哥圣公会的主教不满足于口骂,还印发了攻击贝因哈特的宣传品,措辞尖刻激烈。
  得知此事,贝因哈特委托她的代理人在去芝加哥之前给主教寄去一封信和一张银行汇票。她在信上写道:“主教大人,我即将到贵市演出,按惯例,要在广告费上花400美元,可是现在您已替我做了一半广告,特汇寄200元,赠给贵教区。”

  同行

  萨拉·贝因哈特(1844―1923年)是位很迷人的法国女演员,她的台下形象同台上形象一样充满戏剧色彩。她大胆、泼辣、风流洒脱不拘小节。因而也常受到卫道士们的攻击。
  在美国,就有一位教士咒骂贝因哈特是个“邪淫的小恶魔,从现代巴比伦派来腐蚀、污染新大陆的女魔。”
  贝因哈特听说此事后,很温和地写了一张便条给那位教士,上面工整地写道:“亲爱的同行,不知您为什么要如此猛烈地攻击我?一个演员是不应该让另一个演员太难堪的。”

  小异大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名演员让·加班(1904―1976年)到了纽约,一位记者问他,法国人对他们的盟友英国持什么态度。
  “我们赞成英国,又反对英国。”加班说,“那些赞成英国的人每天晚上在祈祷中都说:‘亲爱的上帝啊,让那些勇敢的英国人快获胜吧!’而那些反对英国的人在祈祷中则说:‘亲爱的上帝,让那些丑恶的英国人快获胜吧。’”

  明星正面和背面

  被称为“瑞典的夜莺”的歌剧女高音歌手珍妮·林德(1820―1887年)在美国演出时,一批旅游者敲开了她的门。这位歌星问他们想干什么,其中一个人说,他们只想看她一眼。
  “这是我的正面,”说着女歌星调转身子,“这是我的背面。好了,现在你们可以回家去说你们看到我了。”说完她就关上了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31
周总理回答记者问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巧妙的比喻
  一天,有人问英国光学权威W·S·富兰克林:“为什么一个物体在我们视膜上的像是倒立的,而我们都不感到物体是倒立的呢?”
  富兰克林想了一下回答说:“当你两耳同时听到一个婴孩啼哭时,为什么马上能肯定啼哭的不是双胞胎呢?”
  勋爵的伤
  有一个英国勋爵,擦破了点皮,受了一点轻微的伤痛,就去召请著名的外科医生塞缪尔·夏普。夏普给“病人”检查后,立即吩咐勋爵的仆人赶快跑到药房去取药。
  勋爵听到这急促的吩咐后,脸色都吓白了。他紧张万分地问外科医生:“我的伤口看来很危险吧?”
  “是的,如果您的仆人不尽快跑的话,那么我担心……”
  “将会发生什么意外……”
  “我担心,在他回来之前,您的伤口已经愈合了。”
  开皇家学会的玩笑
  英国植物学家、作家约翰·希尔(1716―1775年)因为未能被批准加入皇家学会,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他从朴茨茅斯给学会寄来一封信,信中他编造了一例神奇的病例:一名水手从桅杆上摔下来,跌断了一条腿。医生用绷带替他扎牢后,给他用焦油冷浸,效果奇好,3天内他的腿就恢复如初了。这一案例引起学会认真的讨论。谁知不久学会又收到约翰·希尔的来信,说他上封信上忘了说明那条断腿是木头做的。
  万能的复信
  弗兰西斯·克里克,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成名后,每天有大量的人来访和来信,使他应该不暇,无法工作。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设计印制了一种“万能的复信”,信上说:“克里克博士对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赴宴作讲演;参加会议;赠送像片;充当证人;担任主席;为您治病;为您的事业效劳;充当 编辑;接受采访;阅读您的文稿;写一本书;发表广播讲话;作一次报告;接受名誉地位;在电视中露面……”对方的来信提出什么要求,他就在相应的地方作记号答复。很快,他就从难于应付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了。
  注意观察
  德国著名内科医生约翰·舍莱恩不但有着高超的医术,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同样受人称颂。
  在一次实习课上,他给大学生们讲述:“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具备两种品质:第一,不苛求清洁;第二,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一些老医生在诊断糖尿病时,往往亲口尝一尝病人尿液的味道。”
  说完,舍莱恩给同学们进行了示范――把一根手指浸入盛有尿液的小杯子里,然后伸到嘴里舔了舔。做完这个动作,舍莱恩问学生们:“谁来试一遍?”
  一名勤奋的学生照样尝了尝尿液的味道。
  舍莱恩摇摇头对他说:“同学,您的确不是洁癖,这很好,但是,你没有观察力。您并没有发现,刚才我把中指浸入小杯子里,而舔的却是无名指。”
  唯一令男人心跳的办法
  贝因哈特晚年时极喜清静,多住在巴黎的一家高层公寓里,但崇拜者仍不断来访。
  某天,有位年事已高的崇拜者来看望贝因哈特。他好不容易爬上了高楼,气喘吁吁地来到贝因哈特的住所,等他稍稍恢复一点体力后问道:“夫人,您为什么要住得这么高?”
  “哦,亲爱的朋友,”贝因哈特乐滋滋地对他说,“这是我至今依然能使男人们的心砰然跳快的唯一办法。”
  半价广告
  自从贝因哈特写了那张便条后,她和全美国的教士便结下了不解的冤仇。教士们在讲坛上异口同声地把她诛为“巴比伦的**”。他们的谩骂非但没有使好奇心浓厚的美国人不理睬贝因哈特,反而使他们对她的兴趣大增。
  芝加哥圣公会的主教不满足于口骂,还印发了攻击贝因哈特的宣传品,措辞尖刻激烈。
  得知此事,贝因哈特委托她的代理人在去芝加哥之前给主教寄去一封信和一张银行汇票。她在信上写道:“主教大人,我即将到贵市演出,按惯例,要在广告费上花400美元,可是现在您已替我做了一半广告,特汇寄200元,赠给贵教区。”
  同行
  萨拉·贝因哈特(1844―1923年)是位很迷人的法国女演员,她的台下形象同台上形象一样充满戏剧色彩。她大胆、泼辣、风流洒脱不拘小节。因而也常受到卫道士们的攻击。
  在美国,就有一位教士咒骂贝因哈特是个“邪淫的小恶魔,从现代巴比伦派来腐蚀、污染新大陆的女魔。”
  贝因哈特听说此事后,很温和地写了一张便条给那位教士,上面工整地写道:“亲爱的同行,不知您为什么要如此猛烈地攻击我?一个演员是不应该让另一个演员太难堪的。”
  小异大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名演员让·加班(1904―1976年)到了纽约,一位记者问他,法国人对他们的盟友英国持什么态度。
  “我们赞成英国,又反对英国。”加班说,“那些赞成英国的人每天晚上在祈祷中都说:‘亲爱的上帝啊,让那些勇敢的英国人快获胜吧!’而那些反对英国的人在祈祷中则说:‘亲爱的上帝,让那些丑恶的英国人快获胜吧。’”
  明星正面和背面
  被称为“瑞典的夜莺”的歌剧女高音歌手珍妮·林德(1820―1887年)在美国演出时,一批旅游者敲开了她的门。这位歌星问他们想干什么,其中一个人说,他们只想看她一眼。
  “这是我的正面,”说着女歌星调转身子,“这是我的背面。好了,现在你们可以回家去说你们看到我了。”说完她就关上了门。提问者评价太棒了,老兄评论(16)|417天chizao会晴的 |五级采纳率30%擅长:穿越火线QQ堂开心农场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其他5条回答2012-03-12 20:38热心网友周总理回答记者问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评论|02012-03-12 17:39热心网友小孔融十岁时,他爸爸带了到京城去见见世面。这京城里有位姓李的大官很有学问,小孔融很想拜见这位大人,可是爸爸说他跟李府非亲非故,恐怕拜见不成。孔融想了想,对爸爸说:"我有个办法让李大人接见我。"孔融进了李府大厅,不慌不忙往前排的红木椅上一坐。由于人小,他坐在椅子上两脚悬空。李大人朝孔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心中有些疑惑,他:"小客官,你跟李家到底是什么亲呢?"小孔融不慌不忙地答道:"孔家和李家可亲着哩!我家的老祖宗孔子,曾经向你们的老祖宗李耳拜过师,向他请教过学问,这说明孔家和李家早在好几百年前就建立起了友谊。作为孔家的后代,我今天特来登门拜见您。"姓李的大官和在座的宾客,听了小孔融的一番话都十分惊奇,连声赞叹。
又有一次,一位姓陈的大官来看李大人,正好小孔融也在。李大人指着孔融说:"这孩子是一位人间奇童!"姓陈的大官说:"小时聪明,长大了不定有用。"孔融一听,马上作出反应,他对这位大官说:"这样说来,大人您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呢!"姓陈的大官一听这话,不敢小瞧他了,夸奖说:"这孩子可真不简单,长大以后必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果然孔融长大后被曹操重用,与其他六位才子一起被称为"建安七子"。
第2个回答  2012-03-20
孙中山

  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年)在一次革命行动失败后,转移到上海重振旗鼓,等候时机东山再起。

  有一天,几个革命同志闲来无聊,凑了4个人打麻将娱乐。不巧,被孙中山撞见了。他们自知犯错,一阵惊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面对如此尴尬场面,孙中山不但继续叫他们打下去,而且还笑着说:“打吧,打麻将很像我们革命起义,这一局输了没啥关系,可寄希望于下一局,永远充满了机会,永远充满了希望。”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衫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一定会惩罚你的!”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
  
  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
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竺可桢

  民国时期,科学家竺可桢在浙江大学任校长,深受师生的爱戴。

  一天,在联欢会的节目单上,有“校长训话”。

  竺可桢一看,感到在联欢会上来个“训话”,实在不妙。于是,他在讲话时说:“同学们,‘训’字从言从川,是信口开河也。”

  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辜鸿铭

  张勋生日,大学者辜鸿铭(1856—1928年)送给他一副对子,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后来,辜鸿铭和胡适说到这件事,说“擎雨盖”指的是清朝的大帽子,而“傲霜枝”指的是他和张勋都留着的长辫子。

  辜鸿铭既会讲英国文学,又鼓吹封建礼教。

  他当北大教授时,有一天,他和两个美国女士讲解“妾”字,说:“‘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这两个美国女士一听,反驳道:“那女子疲倦时,为什么不可以将手靠男人呢?”

  辜鸿铭从容申辩:“你见过1个茶壶配4个茶杯,哪有1个茶杯配4个茶壶呢,其理相同。” 王宠惠

  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时,有一次参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间有位英国贵妇人问王宠惠:“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像我们,都是经过长期的恋爱,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美满啊!”

  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的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吗?”
  杨小楼

  杨小楼(1877—1937年)在北京第一舞台演京剧《青石山》时,扮关平。演周仓的老搭档有事告假,临时由一位别的花脸代替。这位花脸喝了点酒,到上场时,昏头昏脑地登了台,竟忘记带不可少的道具——胡子。

  杨小楼一看要坏事,心想演员出错,观众喝倒彩可就糟了。灵机一动,临时加了一句台词:“呔!面前站的何人。”

  饰演周仓的花脸纳闷了,不知怎么回事。“俺是周仓——”这时,演员得做一个动作:理胡子。这一理,把这个演员给吓清醒了,可是心中一转,口中说道“——的儿子!”

  杨小楼接过去说:“咳,要你无用,赶紧下去,唤你爹爹前来!”

  “领法旨!”那演员赶紧下去戴好了胡子,又上台来了。
  李抱枕

  著名音乐家李抱枕,曾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音乐教育博士。他致力国内音乐教育,贡献很大,其中《离别歌》、《闻笛》等乐曲流传甚广。

  李抱枕平时教导学生十分有趣。他曾告诉学生:早年教育音乐时,一些调皮的学生连8个主要音阶都唱不准,有人唱成“独览梅花青腊雪”。后来,有的学生搞恶作剧,竟唱成“多来米饭,少来稀粥”。引得学生们捧腹大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生关系水乳交融。

  一些合唱团的学生在演唱时,常犯只看谱不看指挥的毛病。李抱枕非常幽默地对同学们说:“好的合唱团员把谱记在脑袋里面,不好的合唱团员把脑袋埋在谱里。我恳求各位在唱的时候,多‘赏’我几眼,别老是‘埋头苦干’,因为在实际演出时,我们不能说话,只能彼此‘眉来眼去’。”
  
  李抱枕一席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从此唱歌时眼睛再也不离指挥了洪深

  1942年,戏剧家洪深在桂林写了一个剧本,剧中有一反面人物叫张经理,可是戏上演的第二天就被禁演了。原来,广西银行经理也姓张,硬说这个戏是讽刺他的,不让演。洪深为此立即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宣布:“我写了一个戏,其中有个反面人物叫张经理,想不到本地也有一个张经理,并提出了抗议。现在我决定,把张经理改成洪经理,今后我写的戏中的坏蛋全都叫洪深。”

  由于他的幽默和灵活,救活了一出好戏。
  邝新华

  著名粤剧演员邝新华在70多岁时,老眼昏花,但迫于生计,还得登台演出。

  一天,他在台上扮演将军,在两军交战中提枪杀敌。不料一时没有看清,竟误向锣鼓手那边杀去,全场哗然失笑,大喝倒彩。

  邝新华知错,立即按枪疾声道白:“不好了!沙尘滚滚,杀错良民,如何是好?”
  梁思成

  一次,建筑学家梁思成(1901—1972年)做古建筑的维修问题学术报告。演讲开始,他说:“我是个‘无齿之徒’。”

  演堂为之愕然,以为是“无耻之徒”。这时,梁思成说:“我的牙齿没有了,后来在美国装上这副假牙,因为上了年纪,所以不是纯白色的,略带点黄,因此看不出是假牙,这就叫做‘整旧如旧’。我们修理古建筑也要这样,不能焕然一新。”
  于右任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879—1964年)精于书法,尤善草书,求他的字的人很多。
 
  有一天,有人特备酒筵请他写字,饭后拿来纸笔,于右任在酩酊大醉之中挥毫,留下一行“不可随处小便”而去。

  第二天,那人拿出这行字请教于右任,于右任知道自己酒后失笔,连声道歉,沉思良久,似有所得,于是叫人取来剪刀,将一行字剪成几块,重新拼排,说:“你看,这不是一句很好的座右铭吗?”

  那人一看,禁不住大笑,再三拜谢。6个字重新安排,原来是:“不可小处随便。”
第3个回答  2012-03-12
小孔融十岁时,他爸爸带了到京城去见见世面。这京城里有位姓李的大官很有学问,小孔融很想拜见这位大人,可是爸爸说他跟李府非亲非故,恐怕拜见不成。孔融想了想,对爸爸说:"我有个办法让李大人接见我。"孔融进了李府大厅,不慌不忙往前排的红木椅上一坐。由于人小,他坐在椅子上两脚悬空。李大人朝孔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心中有些疑惑,他:"小客官,你跟李家到底是什么亲呢?"小孔融不慌不忙地答道:"孔家和李家可亲着哩!我家的老祖宗孔子,曾经向你们的老祖宗李耳拜过师,向他请教过学问,这说明孔家和李家早在好几百年前就建立起了友谊。作为孔家的后代,我今天特来登门拜见您。"姓李的大官和在座的宾客,听了小孔融的一番话都十分惊奇,连声赞叹。

又有一次,一位姓陈的大官来看李大人,正好小孔融也在。李大人指着孔融说:"这孩子是一位人间奇童!"姓陈的大官说:"小时聪明,长大了不定有用。"孔融一听,马上作出反应,他对这位大官说:"这样说来,大人您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呢!"姓陈的大官一听这话,不敢小瞧他了,夸奖说:"这孩子可真不简单,长大以后必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果然孔融长大后被曹操重用,与其他六位才子一起被称为"建安七子"。
第4个回答  2012-03-12
周总理回答记者问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