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时候,蒙古族和汉族都是异族,为什么满族把蒙古族当做自家人,而排斥汉族

如题所述

因为清朝有满蒙联姻的传统。

满蒙联姻是清朝三大国策之一,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与边区的蒙古族,保持了三个世纪的通婚,建立了世代姻亲关系。也正是这种姻亲关系,对中国北方这两大民族的长期和好、对清廷统辖与治理边疆蒙古地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计入关前后的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586次,入关前联姻的32年间,为84次,入关後的268年间,为502次。这总计586次的通婚,满族皇家出嫁给蒙古的女子(包括皇女公主及其他宗女格格)多达430名,其中入关前27名,入关後403名。

扩展资料

清廷出嫁蒙古的宗女,绝大多数与皇帝并不见面,还有一部分是满蒙王公间自行结亲,乾隆以后嫁与蒙古的公主也不入居蒙古,都不存在皇帝让出嫁女监视蒙古之事。

清入关后入居蒙古的公主,都是嫁入与清廷关系密近的部落。从史事及情理上分析,都看不出清帝有将公主、宗女等出嫁以监视蒙古王公的意图。

而且自行通婚在满蒙联姻史上始终存在,清初较少,乾隆以后逐渐增多,嘉道以后成为主流。其中,既有满族宗室王公与蒙古王公的自行结亲,也有皇族之外的满洲旗人与蒙古的结亲。前述满洲旗人与蒙古的结亲均属自行通婚,因为清廷并没有制定将满洲旗人与蒙古指婚的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蒙联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满蒙联姻:皇帝指婚有监视蒙古王公之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6
清朝并没有把蒙古族当做自己人,所谓的蒙满一体不过是名义上的,满清对蒙古实行减丁政策,当年满清本来是同蒙古结盟才入主中原的,多位皇后是蒙古人,但是满清对蒙古人防范却是比任何时候更严厉。满人先祖建立的政权“金”就是被蒙古人灭掉的,金没能阻止蒙古的统一和扩张。满人非常注意吸取教训。当时满清统治者认为削弱蒙古有两条路,一是减少其人口而是分裂出更多部落。

就第一点,减少蒙古人口,其实当年金朝也曾采用这个政策,只是执行方式不同,金采用的是减丁政策,每隔几年就派大军到蒙古草原去杀一轮,对蒙古有影响力的王公也会诱捕杀之(铁木真的爷爷俺巴孩汗就是被金皇帝钉死在木驴上的)。虽然这种方法也可以减少蒙古人口,但是副作用太大,负担很重,并且激起蒙古对金的强烈仇恨。而满清要聪明的多,也隐蔽的多。清初,朝廷就在蒙古大力推广黄教,财政给予巨大补助,入黄教的不能婚育,但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非常高,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蒙古黄教繁盛异常,蒙古人口却从清初的500万锐减至民国初的80到100万,而同期中国人口从6000万增长到了4亿。满清的政策隐蔽而成效显著。

就第二点,满清坚决反对蒙古部落统一。朝廷以仲裁者的身份出现在蒙古的部落纠纷之中,抑强扶弱,同时划定各部落的牧场的地区,任何部落不能越界牧马,更不得部落兼并,违者中央政权就会出手打压。康熙剿灭格尔丹就是其中一例。(不过清划定的很多界线如今成为国界线,实属伤感。)

清的政策隐蔽而又卓有成效,蒙古一蹶不振,根本对中央政权行不成有效威胁,基本解除了北方边患。
满族人要和明朝政府作战,他们需要盟友,和明朝长期对立的蒙古部族,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入关后,满族人基于统治汉族地区的需要,自然要在被统治的汉族之外,找个根深蒂固、可靠的战略伙伴,无疑,蒙古人又是最佳的搭档。不过,随着清政府逐渐被中原和江南士民所承认,满蒙一体之外,又出现了满汉一家。随着政府权力日益对汉族开放,乃至在蒙古草原上,竟出现一个蒙古人怎么想也想不通的既成事实:“清朝在蒙古的利益,日益变成汉人的利益,占统治地位的满人的观点,变得更像汉人.”《剑桥中国晚清史》的作者认为:“清王朝久已接受汉族的文化价值和标准,蒙古人显然不是盟友而是臣属了。”

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满清不过利用蒙古,而却明亡了蒙古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满清的满人慢慢被汉人同化,到了清后期汉人的势力比八旗大得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8-06
其实都是满族人的一厢情愿,没入关之前为了拉拢蒙古人,入关后为了稳固政权,采取满蒙联姻。与其说满人排斥汉人,不如说又敬又怕,他自己知道汉人才能远超满人,又怕汉人造反,所以不会重用汉人。这是为了维护统治,汉人地位不高,接触不到高层,到了末期,汉人因为少有掌权者,所以在那些满清纨绔想找麻烦就找麻烦,看来就低人一等,实际皇帝还是很警惕重视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