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为明朝征战一生,为何被处死后百姓争食其肉?

如题所述

沈阳故宫春节期间,将推出“院藏对联展”“院藏年画展”。展出沈阳故宫院藏名家楹联24对,其中明末清初著名将领袁崇焕的行书七言联“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真源”将首次展出。

几百年来,关于袁崇焕换的争论从未停止,有人认为他是名族英雄,正由于崇祯皇帝处死了他,所以明朝才无法抵御清朝的入侵。也有人认为他是叛徒,正是他的通敌才导致明朝灭亡。

袁崇焕的书法遒劲有力,他当年可是进士出身。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后弃文从武,跟着孙承宗抗击后金,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被迫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皇太极举兵数十万绕过关宁防线,偷偷进入龙井关、大安口,袁崇焕率大部入关守卫,追击清军。明思宗朱由检下令嘉奖袁崇焕的部下,并让袁崇焕统领指挥各地援军。

后来清军越过蓟州往西,围困京城,袁崇焕忙率兵护卫京师,但行军速度赶不上清军,由此朝臣认为袁崇焕故意纵容清军入关。到达京城之后,朱由检召见袁崇焕,赏赐御用酒菜及貂裘慰劳袁崇焕,袁崇焕以兵马长途奔波,疲惫不已,请求入城休整,遭到拒绝。于是袁崇焕驻军城外,与后金军鏖战。

后金军退兵后,袁崇焕却被皇帝忌惮。当初后金军从蓟辽总兵刘策所管辖关口入关,而袁崇焕得知军情之后马上率部追赶,一直追到北京城,他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臣却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弹劾袁崇焕勾结清军,后来还想率军入城修整,居心叵测,朱由检对此也很怀疑。皇太极也趁机使用离间计,放出谣言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一旦清军攻下京城,便封袁崇焕为王,因此朱由检将袁崇焕下狱。

不久之后,袁崇焕被明朝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一时之间,御史言官都往袁崇焕身上“泼脏水”,百姓人人愤恨,行刑那天,百姓争相食其肉。可怜,为大明征战一生,最后竟死无全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3

袁崇焕戎马一生,是大明朝难得的名将,更是皇太极一直非常忌惮的人物,这样一个英雄最后被处死,还被百姓争食其肉,皇太极负有极大的责任。

但是满清和明朝发动战争,本来很顺利,但是明朝派出了大将袁崇焕,袁崇焕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打得清军连连败退,陷入瓶颈。皇太极看重袁崇焕的才能,多次想要招降,但是袁崇焕都没有同意。皇太极没办法,利用反间计,故意向明朝皇帝放出招降的消息,使得明朝皇帝对袁崇焕产生怀疑,再加之朝堂一些反派的扇风点火,明朝皇帝坐实了袁崇焕想要谋反。

在袁崇焕凯旋归来时,明朝皇帝直接赐死他,还在全国下诏袁崇焕想要背叛大明朝,有谋反之心。百姓们本来就对战争害怕,这下都信了,认为是袁崇焕导致的,所以都非常气愤,卖国贼被处死也不解恨,甚至还要争相食其肉。

第2个回答  2018-01-03

袁崇焕有这样的结局,真的是他的不幸,而且也直接导致了明军的覆灭,明朝的最终灭亡。袁崇焕,可以说是明末一位抗清大将了。崇祯即皇帝位之后,重用了袁崇焕,让他守护辽东,但是这个时候袁崇焕突然来了一句五年便可复辽。

虽然袁崇焕有能力,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守住五年就已经是烧高香了,更别说五年收复全部失地了。崇祯最讨厌的就是夸大话和骗他的人,袁崇焕这一句话,可以说是为他后来的赐死埋下了伏笔。当时袁崇焕已经做的非常不错了,在他的关宁铁骑的防守下,清军才一直没有进关。

但是皇太极即皇帝位之后,用了一招反间计,导致袁崇焕被杀。皇帝的决定是不能质疑的,尽管我感觉崇祯在做了这件事之后一定后悔了,但是不能质疑自己,因为自己是皇帝。而且他还让人宣传,说袁崇焕降清,才会有那样的残像的。

第3个回答  2018-04-24
首先说明一点,袁崇焕从来不是将,一直是文官。因为什么死?因为这个☞“谋叛欺君,结奸蠹国。斩帅以践虏约,市米以资盗粮。既用束酋,阳导入犯,复散援师,明拟长驱,及戎马在效,顿兵观望,暗藏夷使,坚请入城,意欲何为?致庙社震惊,生灵涂炭,神人共忿,重辟何辞!”冤枉吗?审了八个月,想让他枉死一个月就够了,根本不用费七个月的粮食,至少对比矫旨被冤杀的毛文龙来说是不冤的,毛文龙没有被审,罪名是杀人犯订的,事后崇祯擦屁股只有一条莫须有的死罪——通敌有迹。迹指什么?没说。
第4个回答  2018-05-27
看看袁嘟嘟经历的三场战争,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京城之战,每一战都是皇太极抢够了退兵,都不敢追击人家啊,名将都是在龟壳里诞生的啊?老百姓紧着腰带挤出来粮食养着这将军看着皇太极的马刀屠杀他们,不生吃他才怪,不过当时如果我在场我会建议烤烤在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