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知识的调取能力?

如题所述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在教学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仅需要适应新的课程,并且要能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老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的自学如“画龙”,教师的指导犹如“点睛”,两者有机结合,效果更佳。其次,试着看懂例题。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试做“做一做”。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

  
第三,生活实际,创设“身临其境”。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运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事例相,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精辟,营造一个活跃学生思维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迫切地想学“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例如,教学“减法运算性质:a-b-c=a-(b+c)”时,我们可设置学生当售货员文具情境,让学生根据下面题目要求进行“”活动:“小明到学校小部一枝铅笔和一本数学练习本。一支铅笔价钱1角8分,一本数学练习本价钱4角2分,小明付了1元钱,找回多少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过程中如何“找退”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减法运算性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从而取得较好的自学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