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能吃腊肉吗

如题所述

高血压患者能吃腊肉腊鱼吗 吃一些是没有问题,但是腊肉尽可能少吃。因为腊肉类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是造成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基本原则:迈开腿,管注嘴。 要多运动,不要随便吃对身体不利的高脂肪和胆固醇高等食物。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顺便提高一些防治高血压知识,供你参考。 高血压患者的病人应注意什么? 总的原则:管住嘴,迈开腿,“好大夫”伴随你,生命最宝贵。 一、关注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 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掉;每22秒钟就有一位同胞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继续呈上升趋势,死亡多发生在创造力最高、对社会和家庭贡献最大的年龄组,它的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心脏病是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死亡率仍远远高于癌症。20%~30%的冠心病患者并无心绞痛,而以猝死为第一症状。目前,心脏病是全球女性第一杀手,超过三分之一妇女因心脏疾病或中风而去世。其死亡率仍远远高于癌症。 二、预防心血管病 攸关性命的极其重要事情 1、高血压 可能随时引爆脑卒中 只要是高血压患者,就存在可能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血压在夏季会自然降低,不少高血压病人因而忽视治疗,自测、服药都暂停,结果每当到秋冬季节气温一下降,高血压立即发作,严重的还会“引爆”脑卒中。平时必须积极主动预防。 每天早上醒来后,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而每天傍晚五六点,也是一天中血压偏高的两个小高潮。在这两个时段中,高血压病人都需要格外当心。 2、要想有效地预防心脏病、脑卒中,定期自测血压是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 (1)高血压,是许多重大慢性疾病的警讯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脑中风、冠状心脏病、动脉硬化、肾功 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的重要威胁因素,患者还常常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心律不齐,也是疾病的警讯 心脏内的激动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更快、 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 生改变,就叫“心律不齐”。冠状动脉心脏病、心肌病变、心脏衰竭、高血压、 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精神疾病等疾病,皆可能有心律不齐的症状。 当人体处于心、脑血管病或其它慢性病前期,心血管系统系统会出现心慌、 胸闷、气短的情况,伴有心律不齐和血压不稳现象,是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3)及时听取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及早发现慢性疾病的隐患 每天定期定时的连续测量血压,不仅能够监测自身血压变化的情况,同时也能 够监测自身健康情况的变化,并能够及时听取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配备一台瑞士保健专家生产的血压计,作为居家血压测量时的最佳伙伴。“带心律不齐警示功能的全自动臂式电子血压计”,它拥有世界最优秀的血 压测量技术。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可正确判读心跳过慢、心跳过快、心房早搏、 心室早搏引起的心律不齐,并显示心率不齐警示符号。可在心脏早期出现异常 时,提醒您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实施相应的治疗,为健康争取时间。 预防心血管病,定期自测血压是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卫生部号召:在家定期自测血压,可以提高治疗的主动性。对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普通人群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平时必须严密观察,特别是 现在30多岁的年轻人血压升高也逐年偏多。如发生脑卒中,后果将十分严重。 三、防患于未然 为心脏保驾护航 1、心脏疾病 损失巨大 心动骤停,由于突发性,而且20%的人没有任何先兆,病情发展极快。心脏性猝死无法预测,在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心脏性猝死。 在医学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要抢救心脏猝死者,必须在最初4分钟内进行,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即降低10%,如果时间在4分钟以上,即使把他们抢救过来,患者不是脑死亡就是植物人,超过10分钟抢救治疗,已基本毫无意义。 全国每年约100万人猝死,多数发生在救护车往医院路上。即使当救护车在接报后1分钟内响应,如果遇到路上堵车,到现场时候一般已超过抢救的“黄金时间”,无法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心脏性猝死,抢救成活率达不到1% 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心血管病使许多患者致残或丧失劳动能力。由于心脏病时常有复发的可能,因此一旦得病对人的劳动能力影响是终身的, 心脑血管病属于不可以逆转性疾病,治疗花费巨大。无法达到彻底根治,仅仅能够减轻、缓解病情,延缓病变。患者要终身服药、定期复查,花费支出庞大。 2、远程监护心脏 为心脏保驾护航 心脏病具有突发性强的特征。有些症状因发作时间短、发作无规律性,往往是患者来到医院,在做检查时又捕捉不到心电异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而不能得到及时的医学治疗。因失去宝贵的早期诊断抢救时间,而导致死亡。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急性突发事件,其中有超过70%以上发生在医院之外, 然而,我国现阶段对心血管疾病的控制还是以治疗性干预为主,甚至是“过度治疗”。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防性干预仍是一片空白。建立有效的、可以延伸到家庭的救护体系,是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有效途径。 最新面世的“护心宝”,凝聚了当今最尖端的技术,除具备强大的商务手机功能外,还可以测量血压、心电和心脏监测。只要30秒,就可简便地用手机自行采集心电图,将信号发送到“远程心电监测中心”,随时、随地实现心脏监护。 “远程心脏监护系统”,将现代医疗技术和先进IT、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 能够提供实时的远程心电监测和有效的院前预警。配备专业的诊疗医生,为入网用户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为广大的亚健康人群,为心脏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提供一个维护健康的最便捷的办法。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联系紧急救援。对减少心脏病突发事件,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著名心血管领域专家胡大一教授指出: “尽管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也研发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对抗心血管疾病,但这些先进技术成本很高,无法在许多欠发达国家推广应用。即使发达国家,在用先进医学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再先进的技术和药品都并没有减少发病死亡率,都是一种结果的延缓,对患者是痛苦,对社会是负担。“ 胡教授指出: “10个心肌梗死,有9个是可被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是可被预防的。” 而日益增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通过采取简易可行、价廉和有效的措施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和吸烟)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可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我们必须早日有的放矢地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可尽早降低日后发生心血管病的几率,更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医疗开支,减少疾病的痛苦和患者家庭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预防心血管病等慢性病,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我国医学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过:“花一快钱预防,可以节约8.59元的治疗费用,可以节约100元的抢救费用。” 预防心血管病,是攸关性命的极其重要事情。胡大一教授强调说:“现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未来心血管疾病还要夺取多少人的生命,缩短多少人的生命,完全取决于我们现在的反应和行动,无论是公众还是医务工作者,都要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的维护和基本的预防作为自己的责任。” 如果您需要详细资料,可发邮件与我联系。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高血压属全身性疾病,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往往能够很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从而间接达到降压目的。对于高血压病来讲,降血压是本,改善由于血压升高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是标,临床用药应“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比如,当眩晕发作不能站立时,当头痛难忍上冲巅顶时,当失眠严重彻夜不寐时……应首先考虑如何迅速缓解症状,然后再集中力量降压,其效果往往比较明显。 一、降压药 (一)、西药方面: 特别提醒:西药会有付作用,建议找中医用中药调理为佳。 1、安博维,可以单独使用,副作用是头痛。 2、厄贝沙坦,可以单独使用。 3、复方安博诺,复方制剂降压的效果很好(由氢氯噻嗪和厄贝沙坦及利尿剂复方组成,氢氯噻嗪、厄贝沙坦均有降压的作用)。 4、阿司匹林,副作用是出血和胃刺激。为减少副作用,要买胶囊外壳的。 (1)一般预防,口服100mg/片,每日一次,晚上临睡时服。发病时每日三次。 (2)此药价廉,而对预防心血管的血栓有显著疗效,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 (3)高血压患者,同时也是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的高危人群,发病率较血压正常者高3~5倍。因此每天服1片预防ICVD,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5、注意事项: (1)、患者本身要明白,目标血压要降低到多少?正常舒张压是140,收缩压是90,重要的是,在出现糖尿病、肾病合并症状况时,一定要降到130/80。 (2)、任何降压药物都有它的副作用,在治疗高血压过程当中,血压如果下降得过快的话,可以减少剂量; (3)、选择合适服药时间(凌晨、下午4到8点,在这两个时间段,是高血压突然增高的“双峰期”,也是心血管疾病恶化及心血管猝发事件的高发期,容易发生猝死、心肌梗死、脑中风) (4)、重视补充饮水,特别是老年人身体内部由于“管理缺水信号” 开关失灵,不感到渴,不喜欢喝水。身体缺少水,严重影响血液的运行,增加心脏疾病的危险。 (二)、中药、中成药方面: 复方丹参片,可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 黄芪,不仅能降糖、降脂、降压,还可改善冠脉供血,提高免疫机能,因此用于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症的治疗非常合适。例如,将生黄芪用于舒张压高、脉压差小的病人,不仅能降低舒张压,还能增大脉压差,并可明显改善病人的气短、乏力、胸闷等症状; 三七,可以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降压、降糖、降脂、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作用,因此也很适合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 第一,饮食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酸饮食,即脂肪占每天总热量的20-25%,胆固醇低于300毫克/天,不要使用动物脂肪、肥肉、奶油糕点,禽类的皮、内脏、鱼籽等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 第二,糖食不要太高,因为糖食可以转变为脂肪。 第三,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第四,多运动。 第五,多吃蔬菜,每天1斤左右。多吃水果,特别是苹果和香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