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银行,那朝廷发的俸禄是怎么到官员手上的?

如题所述

在汉朝,官员按职级的大小领取不同等级的俸禄。官员以“石”表示职级的大小领取俸禄。“石”是一种测量谷物的量器,也就是说是钱财只是辅助,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到了唐朝,官员们依旧是按照品级来进行俸禄发放的,以九品来区分品级,作为发放官员俸禄的标准。这时候的俸禄发放方式开始多样化,俸禄不仅仅只包括禄米,还包括俸钱、职分田等等方式。

到了明朝的官员又划分为九品十八级,俸禄也分得越来越细了,分成十八等。明朝初期,俸禄主要由禄米和宝钞(发行的一种纸币)组成,不久宝钞贬值被废弃,再到了后来,明朝朝廷入不敷出,财政越来越紧张,禄米也开始慢慢减少,开始折合为银两。但由于折算的非常不合理,因此明朝官员实际能拿到手的俸钱非常的少,明朝官员俸禄也成为了中国历代王朝最低的俸禄。

清朝前期延续明朝的俸禄制度,官员的俸禄也很少。但是经过雍正的改革,官员的俸禄有很大的改善,但是随着清朝的腐化堕落,官员俸禄也出现了变化。

不管中国历史上的俸禄记载最详尽的就是清朝,我们看看晚清时期朝廷是怎么发俸禄的。

在晚清时期,有本著名的《越缦堂日记》,是晚清官员李慈铭积四十年心力,铢积寸累而写成,记载了自己清咸丰到光绪四十年间的朝野见闻、尤其李慈铭还是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还在日记里记账,所以我们看看他是怎么拿工资的就知道了。

光绪十三年(1887年)五月,李慈铭被授予户部江南司郎中一职。按说户部管理财政,江南又是富裕地方,但清朝各司都有两个郎中:满郎中和汉郎中,满郎中是首席官,汉郎中只能是次席官,所以李慈铭其实是一个无实权的副官,一年中,他基本都不去衙门上班,只在有时候去点个卯,年终考核必须去一次之外,其他时间基本上不管司里的事,当然,身为官员,俸禄依然照发。

他的俸禄是135两银子,和大约1200斤的糙米,作为一名官员,他的工资都是司里的工作人员送到家里来的。 比如日记里记载四月十六日,送来春夏两季俸银45两; 五月 初三,送来养廉银10 两等等。

以上是京官,不是地方官。

地方官的工资,当然无法向现在一样直接打到工资卡里,他们的俸禄一般都是依据地方上每年的征税额度来进行自己截留。而在古代,收税的,发俸禄的都是他们地方官自己,所以地方官要捞钱,比京官要容易得多。

比如雍正五年,湖北布政使黄焜曾经 向雍正汇报湖北征收地丁银加收火耗的情况。

火耗是按国家正式税收的10% 加收, 也就是 每一两银子的正式税收加收一钱银子。 这一 钱 银子就是官员的收入:

总督分一分五厘, 巡抚一分五厘, 布政使一分五厘, 按察使六厘, 守巡道四厘, 各 府知府一分等等。雍正时期反腐工作抓得好,所以地方官员们拿得不敢太贪心,但我们知道,大多数时候并不是这样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1
发现银。古代朝廷发俸禄是直接让官员去领现银的,他们再拿回家保管起来。
第2个回答  2021-03-01
古代虽然没有银行,但是朝廷有相关的财务部门,古代官员的俸禄,都是由朝廷的财务部门直接发放工资到每个官员的手上
第3个回答  2021-03-01
在古代的不同朝代所领取工资的方法都不一样,但大部分的工资都是一年一发,只要到了规定的时间,官员就可以去当地的粮仓领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