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走向衰落的明朝,是从哪个时期就开始的呢?

如题所述

明朝历史上争议最大的皇帝,莫过于明神宗朱翊钧。他继位初期励精图治,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壮举,但是后期却怠政严重,将近三十年不上朝理事,同时贪财严重,究其原因,一生纠缠于四个女人之中,心力憔悴,大明的中央政坛也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并为帝国的衰落揭开了序幕。

明亡,亡于万历。

明代的后妃多来自民间选拔,标准包括相貌端正,眉目清秀,耳鼻周正,唇红齿白,鬓发明润,身无疤痕,性资纯美,言行有礼等,尤为看重的还有必须出自善良有德、素有家教的良家。在文人墨客看来,后宫属于一个既美丽又烂漫的特殊群体,朝夕与皇帝相伴,“承得雨露,便为天人”,可实际能与皇帝产生风花雪月故事的, 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后宫佳人都在无限期待之中,由红颜走向皓首。即使是被皇帝临幸,也未必能改变命运,更别说获得幸福。

万历初年的政事,由张居正主持的“内阁”和冯保掌管的“司礼监”共同负责,万历帝的生母慈圣李太后则居中协调,可以说万历帝朱翊钧只是个挂名天子。更多的时间,万历帝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在万历15岁时,两宫太后觉得皇帝已经长大,可以为他选妃完成大婚了,于是就下诏天下,为皇帝选妃。当时锦衣卫指挥使王伟年仅13岁的女儿王喜姐经过千挑万选脱颖而出,成为了万历皇帝的皇后。可是对于年少的万历皇帝来说,这次大婚并不可心,他和这位13岁少女的结合,更多的是依从母亲李太后的愿望。王皇后,祖籍浙江余姚,具有江南水乡女子的柔美细腻,而且性格端谨,识大体,与两宫皇太后相处融洽,可惜王皇后仅生下一个女儿,令万历帝非常失望。

雄伟壮丽的宫廷,年轻貌美的妃嫔,却令朱翊钧索然无味,为了排解空虚与寂寞,朱翊钧迷上了喝酒。虽然万历帝酒醉之后,经常惹是生非,甚至有过手提宝剑追砍权宦冯保,因此差点被母亲慈圣李太后废掉皇位之事,少年天子经此一事,对母亲俞加敬畏。一日,朱翊钧去慈宁宫中向母亲请安,却被母亲宫中一个相貌清秀的宫娥所吸引,于是趁着母后不在,借着酒兴,临幸了这个唤作王氏的都人,放纵了一把,事后匆匆走人。



明神宗朱翊钧

谁知一夜春宵,宫女王氏珠胎暗结,怀了龙子。几个月后,身形发福的王氏被慧眼如炬的慈圣李太后发觉,一番问询之后,李太后喜笑颜开,心想:“自己当年也是宫女,因为被裕王临幸,产下朱翊钧,才改变了命运。如今王氏的遭遇,如同自己的往昔,莫非天意如此,当以此女婚配我儿。”于是传来儿子朱翊钧问及此事,万历却矢口否认。严厉的慈圣太后,立即命左右太监取来《内起居注》,叫万历自己看。事实面前,万历窘迫无计,只得如实承认。慈圣太后力挺王氏,万历不得不将其册封为恭妃,其后不久,更诞下了皇长子朱常洛。

王氏是幸运的,由一个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晋升为妃,更产下了皇帝的第一个儿子。王氏又是不幸的,万历对她的临幸,或许只是单纯的一次酒醉之后的猎艳。所有的这一切,都为后来恭妃王氏的悲剧埋下伏笔,而郑贵妃的出现,只不过激化了这一隐藏的矛盾。



引发政治危机的郑贵妃

郑贵妃,北京大兴人,14岁进宫,万历十年(1582年)三月被册封为淑嫔,乖巧玲珑,天资过人,一经介入皇帝的生活,就被万历皇帝惊为天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郑氏得宠原因,并非单纯的艳丽,更多地还是凭借其聪明机警并通晓诗文等其余妃子不具备的才华。她看清了万历这位少年天子内心的苦闷与忧愁,决心用自己的独有魅力去抚慰皇帝的内心,努力成为皇帝的精神伴侣。她不仅能聆听皇帝的倾诉,替他排忧解愁,而且她敢于挑逗和讽刺皇帝,甚至公然抱住万历,抚摸皇帝的脑袋。对其余人来说,郑氏胆大妄为,对于万历来说,已经将这个美丽明艳、天真烂漫的女人视作自己的知己。不到三年郑氏就由淑嫔升为德妃,再晋为贵妃。1586年,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地位更是如日中天。皇帝的殊宠,不仅令皇后、恭妃心生不满,更令满朝文武被迫陷入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

皇长子朱常洛5岁时,王恭妃还未受封,而朱常洵刚刚出生,郑氏即被封为皇贵妃,距离皇后的位置也仅一步之遥。这样一来,不仅王皇后难以忍受,以内阁为首的文官系统更是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火药味。“皇帝欺朝中无忠臣,要行废长立幼之举。”此类谣言满天飞,恭妃王氏也是如临大敌,幸而慈圣李太后对于长孙常洛非常喜爱,王皇后对于常洛也是视作己出。早在皇三子朱常洵出生以前,首辅申时行就曾建议万历早立太子,以固国本。但万历皇帝不喜欢王恭妃,自然也不愿意将朱常洛立为太子,于是借口皇长子年龄尚小,推托过去。郑氏受封为皇贵妃,遭到朝中很多大臣的反对,户科给事中姜应麟上疏,请求先册封恭妃王氏为皇贵妃,理由是恭妃诞下了皇长子,希望万历能收回成命。由于言辞尖锐,导致万历皇帝大怒,将姜应麟及求情者一律下狱。此后南北两京数十人接连上疏申救,万历对此皆置之不理。

郑贵妃





万历皇帝的内心无疑是愤懑的:天子富有四海,册立谁为皇贵妃,是朕的家事,满朝文武居然合起伙来干涉天子的家事,实在是非常无礼。

皇后王喜姐的内心无疑是非常难堪的:皇后名义上主管后宫,但是郑氏这个贵妃的待遇居然已经超越了自己这个正宫皇后,如果再晋升为皇贵妃,那么自己的皇后位置,怕是也会早晚不保。

恭妃王氏的内心无疑是非常痛苦的:自己被天子临幸,皇帝过后居然翻脸不认账,自己已经为大明诞下皇长子,可是却迟迟没有被皇帝立为太子,自己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封赏。

贵妃郑氏的内心无疑也是非常不平的:自己了解皇帝,皇帝宠爱自己,双方都将对方视作自己的知己,过去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自己做个皇贵妃有什么不对吗?

整个大明文官群体的内心无疑也是非常困惑的:贵为天子,怎好如常人那样感情用事、为所欲为呢?可以说,因为郑氏的出现,尤其是郑氏诞下的皇子朱常洵的出现,大明的中央政坛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并为帝国的衰落揭开了序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30
莫过于明神宗朱翊钧。他继位初期励精图治,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壮举,但是后期却怠政严重,将近三十年不上朝理事,同时贪财严重,究其原因,一生纠缠于四个女人之中,心力憔悴,大明的中央政坛也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并为帝国的衰落揭开了序幕。
明亡,亡于万历。
第2个回答  2022-04-08
我的理解应该是世宗嘉靖开始的,为什么了,倭寇在明朝一直就有但唯独嘉靖时期是最厉害的,而倭寇主要是在江南地区做乱,明亡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江南士绅掏空明朝财政,倭寇之乱可以说是苦了百姓肥了士绅,在嘉靖朝江南不知道有多少士绅地主与倭寇勾结,而朝廷不能快速解决倭寇也让士绅看清明朝在江南的掌控力的真实情况,造成后期江南士绅感对抗朝廷的局面,江南财政上缴中央一年比一年少的局面
第3个回答  2022-04-10
确切的说应该是从英宗土木堡之变开始,但之后还有个弘治中兴又让明朝复苏了,所以土木堡对明朝时局影响并不算太大。真正衰落最严重的话是从神宗万历开始,万历之后,明朝就无力回天了。以至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励精图治但明朝仍然灭亡了
第4个回答  2021-03-30
从皇帝朱祁镇开始,明朝国力衰退。皇帝朱祁镇亲征瓦剌被俘,皇帝换成朱祁钰,明朝朝政动荡,军事收到很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