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汝今者,识精无明,能生诸缘 缘所遗者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佛是不迷的,知道山河大地、天人鬼畜都是自己真心变现,都是自己,但是众生以为有个我和我以外的一切,迷失本性了,实际上是无明变现,若果觉悟了,就没有无明了,就知道万法其实就是自己,那就是佛了,就是回归真心本体了。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你的这个清净本体,识精元明就是众生的阿赖耶识,如来藏;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种子生现行,能生诸缘,现行熏种子,缘所遗者。

缘,在这里是个名词, 指代真心所变现的种种事物,比如山河大地,花花草草都可称为缘,所以不要局限理解为是指事物间的联系,这样理解,带入到经文中 便好理解了。

扩展资料

则汝今者,识精无明,能生诸缘 缘所遗者出自《楞严经》,原文:

1、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

2、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直译为佛告诉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集(颠倒、造业、业报三者因果关联、集聚在一起)的原因,以及诸修行人无法证菩提成佛道。

乃至别成声闻缘觉或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的原因,都是因为不明二种根本而错乱修习所导致的。这就好比煮砂想要煮成饭,纵然煮上无数劫,也不可能成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楞严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27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你的这个清净本体(识精元明就是众生的阿赖耶识,如来藏)……

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种子生现行(能生诸缘),现行熏种子(缘所遗者)。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  什么是真心?就是菩提涅槃之如来藏清净本体。什么是如来藏清净本体?你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那什么又是阿赖耶识呢?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就是的。

仅供参考,请以法师讲经为准。

第2个回答  2017-08-30
你的清净本来,你的真心本体,能生出一个“自我”及种种的缘,导致你不断攀缘,攀缘心不是往回看的,是往外攀缘的,就越来越迷,迷失真心本性了,真心好像丢了,其实是迷了,没有丢,回不去了。
佛是不迷的,知道山河大地、天人鬼畜都是自己真心变现,都是自己,但是众生以为有个我和我以外的一切,迷失本性了,实际上是无明变现,若果觉悟了,就没有无明了,就知道万法其实就是自己,那就是佛了,就是回归真心本体了。“能生诸缘 缘所遗者”其实就是迷的过程。
第3个回答  2017-09-22
缘,在这里是个名词, 指代真心所变现的种种事物。比如山河大地,花花草草 都可称为缘。所以不要局限理解为 是指事物间的联系。 这样理解,带入到经文中 便好理解了,“识精元明”(指代真心,‘六识之精,元初本明之体,即便为真心’), 能变现种种色尘;若将其变现之物 一个个剥离开, 所遗留下来 别有全性 之物 便是 你的真心
第4个回答  2018-06-26
解读《楞严经》之:二种根本(译白加解读)(最新版)
*
《楞严经》原文: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
~~译白1、
佛告诉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集(颠倒、造业、业报三者因果关联、集聚在一起)的原因,以及诸修行人无法证菩提成佛道,乃至别成声闻缘觉或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的原因,都是因为不明二种根本而错乱修习所导致的。这就好比煮砂想要煮成饭,纵然煮上无数劫,也不可能成饭。
(~~解读:所以,二种根本的开示,它不仅是对普通众生的开示,更重要的是对诸修行人乃至对诸菩萨们的开示。它对于指导我们修行证菩提成佛道,意义重大。)
*
译白2、什么是二种根本呢?阿难,一是无始生死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你现今与所有众生,执用攀缘心作为自心、自我根本。
二是无始的菩提涅槃,这种元清净体。也就是你现今八识之精华(八识之识体)元本是一种明性,然而此八识之本元明性能生诸缘起法(包括色法、心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乃至五种无为法,包括见相二分),众生于此“诸缘起法”中认物为己、执我执法,故而遗失本心、遗失了识之本元明性(遗失本明)。
由于众生遗失了识的这种本元明性,虽然终日上下求索、造种种行(包括凡夫行、外道行、仙人行),但不能自觉本明,冤枉落入六道七趣当中。
*
(~~解读:1、执攀缘心为自性,是众生的生死根本。所以,众生修行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破攀缘心之执。七处征心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对心的认识原来存在这么多的漏洞和无知,从而达到一种自我否定的效果,然后才能老老实实虚心接受佛对于心的开示。
2、然后,再由佛来开示:我们对心的认识执着的问题在哪里,对我们执着的这个攀缘心进行剖析、破解,然后再进一步指示真心。~~这就是佛简单介绍完“二种根本”之后,要讲解的两个重要内容。
所以,“二种根本”这段话是经中承上启下的关节点。
3、攀缘心是什么?佛介绍完二种根本之后,就会来解读这个攀缘心。我们注意看下文。
4、第二种根本所说的“识精”,指识体,指八识之识体。“识精元明”,是说:我们八识之识体元本是一种明性。
这种明性也就是第二种根本“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所具有的属性。《楞严经》后文中所说的“菩提妙净明体”、妙明真精妙心、觉明无漏妙心、如来藏常住妙明妙真如性,都可以用这个“明”字来概论,都是指这个第二种根本“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只是用词不同而已。
所以“识精元明”的这个“明”,代指“菩提涅槃元清净体”,也就是第二种根本。
5、“识精(元明),能生诸缘”:八识之识体元本是一种明性,此八识之本元明性造就了诸缘起法,所以说:“识精元明,能生诸缘”。这诸缘包括:色法、心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乃至五种无为法,包括八识之见相二分,包括一切缘起法。
6、本人以前认为:“能生诸缘”应该解释为“八识能生诸缘”,因为唯识学说“八识能生万法”。~~其实这样解释并不符合《楞严经》的义旨。理由有二:
(1)、《楞严经》的观点是:识性虚妄,八识之体是虚妄的。
《楞严经》后文云:“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这就说明,依《楞严经》的观点:识性(识体)是虚妄的,没有真实性,没有真实自体。
既然识性是虚妄的,那么说“八识之体能生诸缘”就是一种不了义的说法。而《楞严经》“二种根本”的开示,不可能是不了义之说。
(2)、《楞严经》的观点是:是本妙明心造就了一切缘起法。
《楞严经》(显见不失)中云:“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这不就是对此处“第二种根本的开示”的最好诠释吗?
《楞严经》中云:“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此处这个心,当然是指我们的本妙明心。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是本妙明心造就了世间一切法。
~~所以,依《楞严经》的观点,是八识之本元明性(即本妙明心)能生诸缘。而不应理解为:八识能生诸缘。
*
7、“缘所遗者”是指:而众生恰恰就是在“色法、心法、心所法”中、在“八识之见相二分”中,认物为己、执我执法,以迷积迷、终不能返,故而遗失(迷失)了八识的这种本元明性。
8、由于众生遗失此“识之本元明性”,虽然上下求索,造种种凡夫行、外道行、仙人行,虽然种种修行,也不能自己觉悟识之本元明性,甚至无法放下攀缘心之执,所以只能枉入六道七趣当中。
9、所以,宇宙万法真正的根本、本元不是八识,而是八识之本元明性。此本元明性就是八识之本元,就是“色法、心法、心所法”、“见相二分”乃至五位百法之根本、本元,就是宇宙万法之根本、本元、本来面目。所以又把它称作:如来藏常住妙明妙真如性(简称如来藏性)。
《楞严经》十番显见要指示的,就是这个八识的本元明性。
所以,八识之本元明性就是第二种根本~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根本,才是一切有为法的真正根本。
而攀缘心,那就不是我们的根本,是我们错认攀缘心为自心、为自我根本了,这种错认和执着(即“用攀缘心为自性”)就造成了我们的生死轮回,所以说执用攀缘心为自性是我们众生的生死根本、根结。
*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