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10个历史故事,10个成语故事.10个神话故事,只要大致类容就行字数越少越好

急需答案!!!!!!!!!!!!!!!!!!!!!!!!!!!!!!!!!!!!!!!!!!!!!!!!!!!!!!!!!1

历史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本来想全写上的,但字数太多,不行,对不起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07
神界中的天神和魔界中的妖魔以及尘世中的人间本不相通,在洪荒时代,大地忽然失去了平衡,无边无际的大洪水冲破了神、人、魔三界相隔的“天维之门”。
神、人、魔三界得以相通。洪水在人间泛滥成灾,邪魔从恶水中得到了强大的幽暗之灵,很快就成为大地上的统治者。
天神们不能容许妖魔对人类的欺凌,太阳神炎帝和众神降临人间,在不周仙山建起了太阳神殿。天神们治理水患,开始了一场驱逐群魔,修复“天维之门”的千年神魔大战。

在治理水患,消灭邪魔的过程中,神与人结下了同盟,并得到人间的祭祀。
本剧故事从太阳神炎帝和众天神在人间镇压最后的大邪魔地魔兽时,一场来自天神内部的叛逆发生了,神人魔三界一场全新的角逐开始了。
炎帝在取得灭魔之战的最后胜利之时,被伏魔天神突然袭击,压在了炎谷的镇魔石下,遭受着炎谷万年毒火的煎熬。千年之后,炎帝将被毒火消融。
伏魔天神义和盗得炎帝日光神镜,杀死战神刑天,击伤星神夸父。夸父以神界最快的神鸟鲲鹏,救走刑天刚出生的儿子后羿,逃往北极冥海之下。
战神刑天临死之时,将他的神力凝聚在圣灵石中,加在了儿子后羿体内,圣灵石是战神刑天的力量之源。他是神界的希望,将来只有他才能打败义和。
义和返回太阳神殿,拉拢对太阳神不满的火神祝融,欺骗水风雷三大天神。对众神宣布,炎帝是被刑天压在了炎谷中,将有千年之劫。

义和成为神界的天帝,代行太阳神之职。但是他对逃走的夸父和后羿却一直存在着极端的恐惧。于是,他关闭不周仙山的太阳神殿,以“天维之力”修炼着十只金乌,金乌炼成,义和就可以杀死炎帝和夸父,义和也将真正成为新的太阳神,统治神人魔三界。

天帝义和对众神说:只有金乌才能熄灭炎谷的毒火,才能救出太阳神,他将在一千年后,以金乌之力救出太阳神。
为了掩饰他的阴谋,义和表面上对炎帝的女儿精卫十分喜爱,让精卫过着快乐逍遥的生活。但暗地里,义和却又利用精卫布下更大的阴谋。
风神西王母一直在暗中查询着炎帝被害的真相,她为了保护精卫,一直将精卫带在瑶池仙境中。
夸父逃到冥海玄冰之下,日夜修练着能打败义和的冰弓玄箭,想抢在天帝义和之前炼成金乌,以解救太阳神,重新恢复神界的秩序。
一千年来,由于天维之门没有关闭。而天神又忙于自己的内乱,忽视了保护人间的职责,大地上的邪魔又起,趁机危害着人类。
在人间的有穷国一场悲剧正在发生,国王唯一的女儿湘瑶公主被瘟魔感染,生命垂危,国王不惜违背天人之约,祭祀邪神白帝。
信奉天神的巫师离洛为了救他深爱着的公主,不顾一切地闯入迷雾鬼林,请求以自己的生命换取雾灵之神老鬼的帮助。
女乐官素女和离洛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她一直恋着离洛,为了阻止离洛的牺牲,她恳求魔界中的十大邪魔之一的亮魔兽银灵子来帮助他。
亮魔兽是千年前神魔大战中逃脱的大邪魔,他并不危害人间,只是醉心自已修炼幽暗之灵,但他却被素女的琴音所迷惑,他为了保护素女,与魔界决裂,与天神相斗。
银灵子和素女,离洛和湘瑶、素女和离洛之间产生出一曲曲人与人,魔与人,神与人相恋相依的悲欢离合的令人可叹可歌可悲的爱情故事。

后羿在千年之后,被夸父和老鬼托付人间长大,成为森林中的神射手,但他自己并不知道他是天神的后代,是神界新的战神。其体内的圣灵石具有保护后羿的神力,当后羿在森林中遇到危险,圣灵石保护了他。但也让义和发现了他的踪迹,义和派出风、雷、水、火四大天神追杀后羿,想杀死后羿,夺取圣灵石。

西王母这时也得知千年前的真相,她怀着满腔的悲痛,劝精卫利用她的美丽和聪明取得后羿的信任。然后,和后羿一起找到夸父的隐藏之地,夺取冰弓玄箭,救出太阳神。

不想,这一切,竟然是天帝更阴险的计谋。天帝在太阳神殿中得意于他所布下的“天命”,他的金乌也将在三十天内修炼成功。只是喜悦中的义和内心却更痛苦,他知道,这样做,他将离他所喜爱的风神妹妹更远。

权力的欲望,贪婪的野心让他不顾一切地要毁灭神人魔三界,他密谋和火神一起重建乾坤,再创世界。

精卫不愿意与暗害父的凶手刑天之子后羿合作,她要硬闯炎谷,幻想以她一人之力,就能救出父亲。结果几乎她陷于炎谷中受伤,被王母和青鸟救回,这一次的无功而返,让精卫得不接受西王母的计谋,她强忍着心中的委屈和悲愤去人间寻找后羿。

此时,精卫化成人间的少女,追寻后羿,故意落在人间有穷国请来的邪恶巫师之手,成为祭祀恶神白帝的祭品。

后羿此时被龙王和祝融追杀,失去相依为命的武伯,正好逃到有穷国中。救下人间少年小蓬子,不料反被有穷国武士捉住,当成祭祀白帝的祭品,和精卫一同被推到滚滚大河之中。
第一次的接触,精卫没有想到“仇人”之子居然为了救人会如此善良勇敢。她开始怀疑自己这样做是否合乎天神的道义。
但解救父亲,消灭邪魔的重任时刻提醒着她,她为了取得后羿的信任,与后羿一起深入到白帝的洞穴中。
精卫用自己的神咒和后羿一起,打败了危害人间的白帝,并对一直在人间长大的后羿,说出了他的真实身份和神界中的“真相”。
后羿决心和精卫一起去打败共同的敌人天帝义和。
精卫帮助后羿在迷雾鬼林找到刑天过去的弓奴老鬼(是一个介于神魔之间有另类,但忠于刑天和后羿),老鬼却施计气走了精卫。
后羿为了救人间的疾苦,逼迫老鬼去有穷国王宫救湘瑶公主,并在精卫的帮助下粉碎了一场人间为争夺王位而引发的灾难性人魔大战。
从病中苏醒的公主又陷于一个美好的梦中——她爱上了天神后羿。

素女不愿听信银灵子所说的人间大灾难将发生,她生死都要和离洛在一起,离洛却只将一同长大学习巫法的素女看成小师妹,他爱的是湘瑶公主,为了公主他一次又一次的几乎付出生命。

银灵子对老鬼和后羿的出现恼羞成怒,他利用魔力将后羿、老鬼、湘瑶、离洛、素女卷入幻境之中。

精卫为了救后羿,不顾一切地闯入幻境中与银灵子大战一场,素女为了救离洛,答应了银灵子。银灵子帮助众人夺取了雷神的石舟,准备前往北极冥海,却陷入了地魔兽的无极洞中。

在洞中,素女为了救离洛,死于地魔兽之毒手。
疯狂的银灵子与地魔兽大战一场,地魔兽却趁机利用巨大的力量,逃脱封印,熔入蓝灵珠之中。
精卫将素女的魂魄化入琴中,收复银灵子。
众人一路逃过水神共工,白帝的攻击,找到夸父。
在一路上,精卫和后羿之间产生出深深的恋情。后羿不听老鬼的劝说,一直对精卫深信不疑。
精卫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她一方面要继续欺骗后羿,一方面已从内心感到后羿并不是天神所说的邪魔。
为了救救危在旦夕的父亲,精卫强忍着心灵的伤痕,她忍住私情,坚强地执行着西王母的谋划。
冰洞之中,夸父拿出神弓玄箭,开启了后羿身中的圣灵石。
满怀豪情的后羿正憧憬着与精卫一起去打败天帝,恢复父亲战神的名誉,却被精卫断然夺去冰弓玄箭。
惊诧中的后羿紧追精卫不放,他一直追到炎谷中。
夸父也追了出来,但却陷入西王母的阻截之中。
炎谷边,精卫流着伤心的泪,怀着解救父亲的美好希望,怀着对后羿的深深歉意,射出了手中的玄箭。
玄箭落入炎谷中,毒火不但没有灭,反而更猛烈了。精卫伤心欲绝地倒在了炎谷边上。
而这时,炎谷中却跳出了火神祝融,他狂妄地夺取了冰弓。
后羿不顾老鬼的劝说,他仍然相信精卫不会骗他,他依然不将精卫视为敌人,拚出全部的灵力打倒火神,夺回了冰弓,冰弓玄箭虽然保住了,但后羿也受到重伤。

此时,夸父和风神、水神、龙王都赶到炎谷,当精卫痛苦地质问着如母亲抚养她长大的西王母时。天上出现了天帝义和提前炼出的一只金乌,火神得意忘形地攻向精卫和后羿,企图一举杀死精卫、后羿和众神。

金乌是一团巨大的火球,大地上的人们望去,就像天上又出现了一个太阳。
神界的战争影响了人间的生存,成为国王的离洛巫师为了保护他的国家,为了保护心爱的湘瑶,受地魔兽的魂魄诱惑,让魔力充满在他的身上。
一个让人间和天神感到危险的大邪魔就这样复活了。
明白了真相的众神和夸父联手奋战火神,他们共同的信念是保护后羿,精卫从悲痛中解脱,她不惜一切地护着后羿逃出炎谷,躲开金乌的攻击。

夸父明白,少了一只玄箭,将不可能战胜天帝,于是,他用尽所有的灵力,以他的法象,紧追金乌,最终和金乌同归于尽。为了保护后羿,临死前抛出手杖,化成一片桃林,护住已受到重伤的后羿和正处在悲愤中的精卫。

拥有邪魔力量的离洛打败祝融,救出被火神掳走的湘瑶。
精卫却为了保护祝融挺身而出,放走火神祝融。
火神陷于深深的自责之中,他天神的正义遣责着他,火神祝融开始觉醒。
桃林中后羿终于依靠圣灵石的力量重新站了起来,历经同生共死,尽释前怨的后羿和精卫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他们将共同打败天帝,去完成解救太阳神,消除人间灾难的重任。
众神兵分二路,西王母、共工、龙王直上不周仙山,他们想在最好后的关头劝说义和放弃他的野心。
后羿和精卫飞到人间有穷国,及时阻止了要毁灭神庙的离洛。

湘瑶看到她爱恋着的天神哥哥又一次救了她,喜出望外之中又陷入悲伤。湘瑶明白她对后羿的爱只是一个梦,离洛才是现实的,为了她的国家,为了她的父王,她必须救活离洛。

送走天神的湘瑶不顾邪魔和天灾的威胁,她坚定的守护在神庙之中,守护在离洛的身体边,经历了亲人失去和目睹了天神之战的湘瑶一瞬间变得成熟起来,她以她的行动保护着国家和百姓。

不周仙山外,义和布下重重“伏魔灵力”阻挡消耗着后羿的力量,这样下去,后羿的力量将在金乌出来之前耗尽。
众天神一时束手无策,而千年之劫的时辰又将来到,太阳神正在炎谷被毒火消熔。
精卫扑倒在西王母身上痛哭流涕,后羿不听劝说,他愤怒地不顾一切冲向太阳神殿。
这时,火神祝融却带着赎罪的心情跪在了精卫面前。
精卫伸出了谅解的手,她相信天神的正义会战胜邪恶,她也需要祝融的帮助。
四大天神破解了天帝义和的大阵,来到了太阳神殿前。
与此同时,义和终于也炼成了九只金乌,他狂傲地走出太阳神殿。
为了胜利,精卫和青鸟不顾安危,飞身上天吸引金乌。后羿趁机一箭又一箭地将手中的玄箭射上天空,一只只金乌在空中爆炸、落下。
胜利的众神困住了天帝义和。
西王母以真情恳求义和能重新回到神界,关闭天维之门,救出炎帝。
极度失望的义和走出了最绝的一步,他突然吸取火神的元灵,以火神之躯重新扑向众神。
冰弓玄箭用完,四大天神失去一神,青鸟耗尽了灵力,老鬼倒在了地上,精卫绝望了。
后羿化出父亲的金戈和神盾,准备与义和做最后一战。
危急时刻,共工愤怒了。他站了起来,他威武不屈地逼向义和(火神的身躯),他以“水火”相克的灵力扑向了义和,在天地震荡中,水神火神一起消失了。

共工以自已生命的这一撞,撞开了“天维之门”。虽然消灭了义和,解救了太阳神。但天维之门的毁坏,也使天地失去平衡。一时不周山倒下,太阳神殿倒塌,大地东倾,洪水泛滥,邪魔复活,人类陷入了灭顶之灾。

神庙前的湘瑶仍在坚信天神哥哥会来救她的,会来救离洛的。
银灵子为了让素女安息,也与地魔兽的魂魄展开了生死相博。
倒塌的太阳神殿前,太阳神告诉悲伤的众神,天神只有作出牺牲,才能解救人类,才能重修天维之门。
后羿为了拯救人类,失去了神力,变为凡人。
精卫为了解救人类,化为青鸟,投身大海。
神庙前,湘瑶和复苏的离洛紧紧地拥抱地一起,人间的灾难已消失。

精卫的灵力为救人类消耗怡尽,她成为了一只忘记了前因后果的青鸟。但她仍存有最后时刻一丝的记忆,她要拯救人类,她要填平大海,她用嘴琢起石子,不断地投向大海,她要填平大海……

大地上的灾难消失,后羿来到大海边,他痴情地看着青鸟(精卫)落入他手中,眼中流下了泪水。
第2个回答  2009-04-13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开天辟地 八仙过海 火眼金睛 人神共愤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天女散花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天衣无缝 涸辙之鱼 女娲补天

出自古诗词的成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

ACBC式成语:
拔帜易帜 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长亭短亭 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为饯别处。也指旅程遥远。
出尔反尔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大错特错 完全错了。
大谋不谋 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待理不理 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当断不断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当着不着 指应该做的事不做,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得步进步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得寸则寸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得过且过 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好说歹说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花说柳说 形容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哄人。
混应滥应 指随便答应别人的请求。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封建礼教认为,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
见怪不怪 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
剑及屦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将错就错 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将机就机 利用顺便的机会。
将计就计 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解铃系铃 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今月古月 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进旅退旅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就事论事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旧雨今雨 原意是,旧时,每逢下雨宾客也来,而现在一遇雨就不来了。后以“旧雨新雨”代指老友新交。
屦及剑及 屦:鞋;及:赶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
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买空卖空 买卖双方都没有货款进出,只就进出之间的差价结算盈亏。也用来比喻政治上招摇撞骗的投机活动。
南阮北阮 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
南枝北枝 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念兹在兹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七事八事 形容事情多而杂乱。
骑驴觅驴 骑着驴去找别的驴。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
骑马找马 骑着马去找别的马。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人云亦云 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似懂非懂 好象懂,又好象不懂。
随乡入乡 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唐哉皇哉 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
讨价还价 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
听之任之 听、任:随,任凭;之:代词,代人或事物。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
心服口服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惺惺惜惺惺 惺惺:指聪慧的人;惜:爱惜。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
要价还价 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一了百了 了:了结,解决。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一误再误 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倚老卖老 卖:卖弄。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
以暴易暴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以德报德 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以毒攻毒 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
以讹传讹 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以火救火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以杀去杀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水济水 用水来给水增味。比喻随声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以水救水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以水投水 把一条河里的水倒到另一条河里。比喻事物相似,很难辨别。
以心传心 佛教禅宗用语。指离开语文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
以血洗血 洗:洗雪。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以夷伐夷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以战去战 用战争消灭战争。
毅然决然 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意志坚决,毫不犹豫。
应有尽有 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
优哉游哉 指生活悠闲自在。
有一得一 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盂方水方 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载舟覆舟 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在官言官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在家出家 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朝斯夕斯 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形容求学勤奋而有恒心。
知法犯法 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知我罪我 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第3个回答  2009-04-15
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自己的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荆轲当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音jiān)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太子丹说:“拿兵力去对付秦国,简直像拿鸡蛋去砸石头;要联合各国合纵抗秦,看来也办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见秦王,挨近秦王身边,逼他退还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应了最好,要是不答应,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还有秦国将军樊于期,现在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为难,说:“督亢的地图好办;樊将军受秦国迫害来投奔我,我怎么忍心伤害他呢?”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于期,跟樊于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

樊于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

樊于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年才十三岁的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拉着秦舞阳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樊于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

朝见的仪式开始了。荆轲捧着装了樊于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

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

秦王政左右的侍卫一见,吆喝了一声,说:“使者干么变了脸色?”

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舞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于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

秦王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

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过去。

秦王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他跳过旁边的屏风,刚要往外跑。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

两个人像走马灯似地直转悠。

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

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秦王政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儿。

秦王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

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就给武士们杀了。 (来源:常青树)

参考资料:http://www.huaxia.com/wh/jdgs/lsgs.html

第4个回答  2009-04-06
历史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