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识TNTEL和AMD所有芯片的参数!! 越详细越好!!!

如题所述

1998年9月。AMD正式发布它的首款移动处理器Mobile K6 300MHZ。
2000年4月。AMD推出Mobile K6-III+和Mobile K6-II+系列移动处理器,进入0.18微米制程时代,并首次配备了PowerNow降频技术。
2002年4月。AMD发布Mobile Athlon XP,进入0.13微米制程时代,并在同年7月与ATI合作,通过高规格的Radeon IGP320M芯片组在笔记本电脑市场获得热烈的市场反响。
2003年9月。AMD正式推出支持64位技术的移动版本的Athlon 64系列处理器,移动处理器正式进入64位运算时代。
2005年4月。AMD发布Turion 64移动处理器,引起市场广泛关注,AMD的移动平台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与桌面平台从名称方面完全分离。
2006年7月。AMD推出Turion 64 X2处理器,移动处理器首次进入双核64位时代。
2008年6月。AMD发布Puma移动平台,标志着AMD也正式进入移动平台时代。
2008年11月。AMD发布超便携的Yukon平台,和Athlon Neo 64位单核超低功耗处理器,配套ATi X1250或HD3410显卡,标志着低功耗但低效率的Intel Atom时代的终结。
AMD(ATI)图形处理领域发展简史1985年8月20号,ATI公司成立。何国源与另外两名香港移民Benny Lau和Lee Lau共同创立了Array Technology Industry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ATI公司。
1986年ATI获得了自己的第一笔订单,每周被预订了7000块芯片,那一年年底,ATI赚了1000万美元。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ATI营业额几乎达到1亿美元,跻身加拿大五十大高科技公司的名单。
1991年ATI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块图形加速卡——Mach8。这块图形加速卡有板载和独立两种版本,能够独立于CPU之外显示图形。
1992年ATI推出了Mach32A,也就是Mach8的改进型。
1993年,在年营业额突破2.3亿加元后,ATI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之后由于股灾,ATI一度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在Mach64诞生后,由其带来的成功,ATI所有的麻烦都迎刃而解。ATI开始成立了自己的3D部门,这为后来的ATI奠定了基础
1994年,首块能够对影像提供加速功能的显卡Mach64诞生。这块显卡是计算机图形发展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Mach64所使用的Graphics Xpression 和Graphics Pro Turbo技术能够支持YUV到RGB的色彩空间转换,使得PC获得了MPEG的视频加速能力。
1995年诞生Mach64-VT版本。其完全将CPU解压的负担承担了起来,由于VT版本的Mach64提供了对视频中的X轴和Y轴的过滤得能力,所以对分辨率为320x240的视频图像重新调整大小至1024x768时也不会出现因为放大所产生的任何马赛克。
1996年1月,ATI推出3D Rage系列。开始提供对MPEG-2的解码支持。通过后来引入Rage系列显示芯片的iDCT等先进技术更大大降低了CPU在播放MPEG-2视频时的负担。
1997年4月发布3D Rage Pro。4千5百万像素填充率,VQ的材质压缩功能,每秒能够生成1百20万的三角形,8MBSGRAM或者16MBWRAM的高速显存,这些数字给了当时3D图形芯片的王者Voodoo以很大压力。
1997年,在2D时代非常强大的Tseng Labs公司被ATI收购,40名经验丰富的显卡工程师加入了ATI的开发团队。
1998年2月Rage Pro更名为Rage Pro Turbo,驱动也作了相应更新后,性能提升了将近40%。
1998年,Rage 128 GL发布。Rage 128 GL是首款支持Quake 3 中的OpenGL扩展集的硬件。
1999年4月ATI发布了Rage系列的最后产品Rage 128 Pro。各项异性过滤,优化的多边形设置引擎,以及更高的时钟频率,使得Rage 128 Pro成了99年QuakeCon比赛的官方指定显卡,更高端的RAGE Fury Pro更是加入了Rage Theater提高了显卡的视频性能。
1999年,ATI采用AFR技术将两块Rage 128 Pro芯片管理起来,共同参与3D运算,这就是拥有两颗显示芯片的显卡RAGE Fury MAXX,曙光女神。RAGE Fury MAXX成为单卡双芯的始祖,并且也对今后的双卡或多卡并联技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99年,ATI在Nasdaq上市,开始以美元计算自己的价值。
2000年4月,ATI的第6代图形芯片Radeon256诞生。其提供了对DDR-RAM的支持,节省带宽的HyperZ技术,完整地T&L 硬件支持,Dot3,环境贴图和凹凸贴图,采用2管线, 单管道3个材质贴图单元(TMU)的独特硬件架构。由于架构过于特殊,第三个贴图单元直到Radeon256退市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程序支持它。Radeon256的渲染管线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进行可编程的着色计算。
2001年,ATI推出了新一代的芯片R200。R200完整的支持了微软的DX8.1及SM1.4,使用RIP映射来进行各项异性过滤,新的HyperZII技术更节省了带宽,先进的Video Immersion II技术加上双头显示提供了优质的视频服务,TRUFORM技术圆滑了三角形的棱角,使得画面更平滑,质量更好更精确地全屏抗锯齿美化了。
2002年2月,ATI从R200向R300转变的过程中收购了ArtX公司,并将其设计的“Flipper”卖给了任天堂作为其游戏机“GameCube”的显示芯片。尽管耗资4亿,但这次并购可以说是ATI最划算的一笔买卖,给ATI带来的最大帮助就是带来了一个技术高超且成熟稳定的技术团队,帮助ATI完成了R300的设计,为R300的辉煌作了铺垫。
2002年8月,ATI显卡芯片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R300核心问世。ATI对未来豪赌了一把,将宝完全押在了微软的DX9上。R300采用了新的工艺使得晶体管数目加倍却能拥有极高的频率,其硬件架构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像素渲染管线与TMU的比例为1:1,8条渲染管线形成了8x1的先进硬件架构。R300高级交叉内存控制器带来了256位的总线宽度,提供了接近20G/s的内存带宽。4个高级定点着色单元每个单元能够同时进行一次矢量和一次标量运算。更高级的SSAA和MSAA抗锯齿模式引入,最高16X的各向异性过滤性能,完整支持DX9的硬件规范,具有超长指令集和超长常数寄存器,DX9规定的MRT和24位浮点精度的完整支持等等。R300成为了当时性能最强技术最先进的显示芯片。在与对手当时的旗舰GF4ti4600的比较中,R300性能超出了15~20%,而AA与AF打开后,优势更是扩大到了40%~100%。NVIDIA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赶忙推出的NV30因为错误估计了DX9游戏大潮到来的时机,仍然采用了保守的4x2架构,尽管引入了相当多的新特性,却完全没有发挥的机会,在R300和DX9游戏面前节节败退,只有在以往的强项OpenGL游戏中才稍稍挽回了一点面子。
2003年2月,ATI推出超频版R300,命名为R350与R360,在市场上仍然获得了成功。
2004年5月,ATI的R420(即R400)发布。ATI的新一代显示芯片R420架构上和R300非常类似。两倍的R300像素渲染资源,16条像素渲染管线和16个光栅处理器,增加了PS指令的长度,加强了F-Buffer的管理,支持PCI-E 16X。而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命名为3Dc的Normal Mapping压缩技术,使用RGB或者RGBA格式将法线贴图压缩到4:1的程度而不会造成大量画面信息的丢失。ATI坚称还不到更新到SM3.0的时机,所以R420所支持的只是SM2.0+的技术规格。而仿照NVIDIA 双卡并联SLI技术的CF交火,在初始不成熟的驱动下,双卡并联在游戏中获得的性能提升并不是太多。
2005年10月,ATI发布R520。与R420一样只有16条渲染管线,在采用极线程分派处理器后,R520能够最多同时处理512个线程,先进的线程管理机制使得每条渲染管线的效率大为提升;8个引入SM3.0的顶点着色单元,动态流控指令得到了支持,采用R2VB的方式绕过了SM3.0对VTF的规定;采用了256位的环形总线尽管增加了内存的延时,却灵活了数据的调度;支持FP32及HDR+AA;而先进的Avivo技术使得ATI产品的视频质量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ATI认为未来游戏将会对Shader的要求更高,所以像素着色单元与TMU的比值应该更大。于是R580采用了48个3D+1D像素着色单元,却使用了与R520相同的16TMU。这种奇特的3:1架构被证明在如极品飞车10和上古卷轴4等PS资源吃紧的新游戏中能够获得比传统的1:1架构更为优秀的表现。先进的软阴影过滤技术Fetch4则让R580对阴影的处理更有效率。
2006年7月24日,AMD正式宣布以总值54亿美元的现金与股票并购ATI.10月25日,AMD宣布,对ATI的并购已经完成,ATI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已经成为了历史。AMD公司也成为PC发展史上第一家可以同时提供CPU,GPU以及芯片组的公司,这在PC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7年,AMD(ATI)公司发布了R600核心。继承了ATI重视视频播放能力的传统,R600系列的所有产品都具有内置的5.1声道的音频芯片,将音频与视频信号通过HDMI接口输送出去,R600与G80一样,都属于完整支持DX10的硬件设计。64个US共320SP,浮点运算能力达到了475GFLOPS,大大超过了G80 345GFLOPS的水平。512位回环总线为芯片提供了更大的显示带宽。采用了新的UVD视频方案,支持对VC-1与AVC/H.264的硬件解码。对Vista的HDMI音视频输出完整支持,通过DVI——HDMI的转接口能够同时输出5.1环绕立体声的音频和HDTV的视频信号。
2008年8月,AMD(ATI)公司发布R700核心。SIMD阵列扩充为10组,是原来的RV670的2.5倍,流处理器数量也由320个增加到800个。而且每组SIMD还绑定了专属的缓存及纹理单元,寄存器的容量也有所增加,纹理单元相应增加到10组,总数达到40个。此外,RV770的全屏抗锯齿能力大幅增强。RV770还是保持4组后处理单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6个ROPs(光栅单元),但AMD重新设计了光栅单元的内部结构,改善了之前较弱的AA反锯齿性能。R00/670每组后处理单元内部包括了8个Z模板采样,而RV770则提高到16个,因此它的多重采样(MSAA)速度几乎可以达到以前的2倍。当然,RV770的反锯齿算法最终还是要由Shader来处理,而RV770的800个流处理器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最终抗锯齿性能有不小的提升。RV770可以依靠800的流处理器的处理能力轻松突破1TFlop的浮点运算能力。成为第一款成功达到1TFlop的GPU核心,这是显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并且内建第二代UVD视频解码引擎。相对于第一代UVD技术而言,主要在以下有所改进。1.更好地支持超高码率的视频编码与播放。2.支持2160P及更高分辨率视频编码。3.支持多流解码,即可同时解码多部高清影片,比NVIDIA在GTX280上实现的双流解码更强大。4.继续内置高清音频模块并可以通过HDMI接口输出7.1声道的AC3和DTS编码音频流。在制程方面,AMD(ATI)公司在业界率先采用55nm制造工艺的GPU核心,使晶圆成本得以降低,以控制成本,同时,55nm制程的热功耗设计比此前的显卡更出色,可以有效的降低发热量和提高超频能力。最后要说的是,RV770支持DirectX 10.1。DX10.1改善了Shader资源存取功能,在进行多样本反锯齿时间少了性能损失。它还能够提高新游戏的阴影过滤效率,进一步提高光影效果。此外DX10.1还支持32位浮点过滤,能够提高渲染精度,改善HDR画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07
那是不可能的啊,INTEL和AMD都还没倒闭,以后还要出CPU的,没办法把全部的芯片规格告诉你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