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河镇的经济概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9


农业 耕地面积36700亩,人均1.35亩,全部为水网稻田和水浇地。是省、市粮食、棉花、油料、鲜鱼、蔬菜重要的生产基地。农业以种植粮食作物、棉花、油菜籽、水果、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22404万元(现行价),粮食作物以稻谷、小麦、玉米为主,豆类、薯类作物为辅。2011年生产粮食17668吨,人均654公斤。其中生产稻谷16559吨,小麦444吨,玉米422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水果、蔬菜和养殖业等。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7780亩,产量719吨,油菜籽种植面积26800亩,产量3900吨;2011年水果园面积1600亩,产量3976吨;蔬菜面积种植15600亩,产量94950吨,主要产品有黑皮冬瓜系列、蜜本南瓜、芫荽菜、美国黑西红柿、甘蓝、油麦、上海青等,其中黑皮冬瓜系列产量为6万吨,蜜本南瓜1万吨,芫荽菜200吨,甘蓝6000吨,美国黑西红柿100吨。畜牧业以牲猪、家禽为主,2011年牲猪饲养量15100头,年末存栏11577头,出售和自宰的家禽24.26万羽。2011年禽蛋产量1312吨。肉类总产量1449吨。渔业养殖,2011年有精养池塘9300亩,湖泊粗养200亩,鲜鱼产量达4556吨,渔业总产值达4727万元。
工业 以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花、鞭炮制造业,木材制造加工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材料生产业等,在农副食品加工业中有植物油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蔬菜及各类富硒产品加工,米、面制造加工,酒的加工,家禽肥料制造等。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5500万元,拥有工业企业17家,职工38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37.5%。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118个,职工212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7800万元。其中新口码头(新口村级集镇)集贸市场,年成交额2500万元,约占全镇三分之一,已成为与湖北省石首市团山区地域接壤的一个商业贸易边境重镇。全镇主要产品富硒营养香米和富硒鸡蛋畅销湖南省城长沙;黑皮冬瓜木架箱精包装后销往韩国;烟花、鞭炮销往省内各地和湖北省石首市各地。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各项贷款余额3895万元,比上年增长10%。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电视广播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处,有各类文化专业户5户。各类图书室13个,藏书22100册,有中、老年妇女腰鼓队1支,共30人,有舞狮、舞龙、虾灯及打击乐器队伍5支,共110人。有音乐、戏剧、安乡渔鼓、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79人。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374人,专任教师7人;小学3所,在校学生639人,专任教师6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394人,专任教师83人(含九年一贯制1—6年级小学教师在内);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94.7万元,比上年增长8%。
科技 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安乡县三岔河镇湘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芫荽菜栽培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合作社负责人雷家祥2010年获得第三届袁隆平科技进步奖。
2010年承担的市级科研项目《黑皮冬瓜的引种和推广》,获得常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奖金3万元。
2010年2月,承担的市级科研项目《水生蔬菜的引种示范与推广》,历时二年半,拟在2012年8月验收后申报市级科技进步奖。
2012年4月承担了省级科研课题《有机蔬菜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有县级富硒产品研究所1处,有科技人员3人,建立富硒产品基地8处,已成功开发出富硒鸡、蛋、猪肉、白酒、大米、菜籽油、渣辣椒、剁辣椒等8类28种规格产品,试销市场,深受欢迎。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卫生医疗机构21个,门诊部(室) 21个,有床位89张,每万人拥有病床3.2张,固定资产总值274.9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4名,其中执业医师12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注册护士1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0236人次。11个村民委员会村民、2个居委会居民、3个渔场渔民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100%。
体育 2011年有学校体育场4个,县属部门篮球场1个,镇机关篮球场1个。2011年5月1日劳动节时,镇政府组织了三岔河镇乒乓球友谊赛,参赛人员达60名。社区组织了一支中老人年妇女健身舞蹈队,参加人员达110名,2个居委会和新口村码头安装了健身器材15台,全镇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1%。
广播电视 1994年6月建成三岔河镇有线电视台,1996年7月由镇文化站申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改名称为三岔河镇广播电视站,现有数字电视和有线电视用户1780户,入户率25.1%。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6户,人数76人,支出25.58万元,比上年增长12%,月人均280.4元,比上年增长5%,医疗救助30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9人次,共支出6450元,比上年增长6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85户,人数581人,支出61万元,比上年增长23%,月人均87.5元,比上年增长1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4.7万元,比上年增长18 %,社会福利费18万元,比上年增长3%;敬老院(五保新村)1处, 2003年4月—2004年3月,筹集资金89万元,统一建房18栋,住房63间(统一为一室一厅一厨一厕),已收养农村五保户65户,五保老人76人。五保老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13人,参保率79.2 %。 交通运输 境内有正在建设的常德市至岳阳市的常岳高速公路,途经合家垸村,距三岔河镇驻地4公里;有省道306线东西横贯境内,并在三岔河城镇经过。境内的东、西两条河道7、8、9月间的洪流期可通航,南往南县茅草街、沅江市、长沙等地,往北经藕池进入长江水域沙市、宜昌等地。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支局1处,邮政业务总量158万元,其中纯收入148万元。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1283份。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15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00门,固定电话用户1500户,电话普及率18.8%;移动电话用户3008户,互联网用户358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90万元。
水利建设 境内防洪大堤32.8公里,穿堤涵洞涵闸设施21处,1951年—2011年末,60年间为新修、加固、加宽、加高大堤共投工日1655万个,移动土方6480万立方米,使1951年仅有海拔高程36.5米,堤顶面宽仅有5.0米的防洪大堤成为了现在海拔高程40.0米,堤顶面宽6—12米,使国家指定的蓄洪垸,在不下令蓄洪的情况下,便成了确保垸。
1973年11月—1974年4月,当时的安化公社组织男女劳动力共4500人,耗人工40万个,共完成土方80万立方米,开挖了一条北起黄金村,南至合家垸村的“黄合渠”,全长22公里,为了北高南低的等高截流,沿渠建节制闸10座,先后建电力排灌站9处,机尾渠长10.8公里,安装机组19台,总装机容量2435千瓦。“黄合渠”西侧道路宽8米,2007年已成镇公路砼硬化。
1964年—1974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将22个小垸基本上合成了一个大垸,铲除了解放后遗留下来的7处废墹堤,开挖了直通南北、横贯东西的排灌渠道150公里,加修了斗沟毛渠170公里,通过干支渠将全镇32800亩耕地划成了90°正角的400—800亩的水利化大格子,新建涵闸240座,初步实现了高标准园田化16400亩,占总面积的50%,10年全镇共完成土石方520万立方米,投工380万个,完成的土方量比1964年前15年完成的土方量还多1.2倍。
遵照洞庭湖区治理方案要求,2001年5月—2002年12月,实施了顺水筑台,移民建镇,境内东、西共筑安民台62处,宽11.0米—40.0米,全长12350米,共构筑土方617.5万立方米,将居住在外流河滩、河洲上和影响大堤内、外坡的村(居)民户转移到安民台上,共移迁1734户,5322人,国家和自筹资金共投资5100万元。 公共交通 1981年建成三岔河镇客运车队,共有客运汽车20辆,日发客运汽车79班次,其中镇发常德南站2辆,发安乡县城、新口集镇码头客车18辆,日均容量240余人次。
给排水 1979年建成三岔河镇自来水厂,有深水井2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给水12万立方米,镇区主要街道两侧铺设D600排水管道4000米,洪水管道D160共12000米。1999年,新口村始建了镇第二自来水厂,2007年扩建。新口集镇码头及全村铺设供水管道D75-110共8000米,全村供水719户,其中五保户、低保户47户免费供水,全村供水率达100%。
供电 1998年建成供电所,2009年供电所迁至三岔河镇省道306线街道的中段路南。近年年均供电量为564.94万度。
园林绿化 2011年镇区有花坛102个,绿化面积6800平方米。
街道亮化 2002年9月起实施了城镇主要街道夜间的照明亮化,立照明专用杆93根,挂250瓦的日光节能灯泡93个,夜均供电量110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