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病救助?报销比例是多少?

如题所述

【概念】大病救助:是我国推行的一种依托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平台的新型医疗救助制度。该制度资金投入稳定、服务平台共用、信息资源共享、结算支付同步、管理运行规范、救助效果明显、能够为困难群众提供快捷服务,范围覆盖城乡。

【报销比例】大病救助的详细报销比例,如下。

1、门诊统筹乡、村补助比例,分别提高到65%、75%。

2、一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在400元以下者,不设起付线。

3、二级医疗机构补助比例,提高到75%~80%。

4、三级医疗机构补助比例,提高到55%~60%。

5、省三级医疗机构补助比例,提高到55%。

6、儿童先心病等8种大病,新农合补助病种定额的70%,肺癌等12种大病,新农合补助病种定额力争达到70%。

扩展资料

一、救助对象

1、农村五保对象;

2、城镇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来源、无法定赡(抚)扶养人的人员(简称城镇“三无人员”);

3、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4、享受民政部门定期定量生活补助的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

5、享受民政部门定期抚恤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

6、总工会核定的特困职工;

7、城乡低收入家庭成员。

二、大病救助的申请资格

1、个人申请提供材料:

(1)医疗救助申请书;

(2)户口簿、申请救助人身份证;

(3)农村(城镇)低保证复印件;

(4)申请救助人住院的出院证明、转院证明;

(5)住院医疗费用发票原件;

(6)医疗诊断书、病历复印件。 

2、村(居)委会核实材料:

(1)调查核实;

(2)组织村(居)民代表评议;

(3)符合条件的村(居)公示;

(4)对不符合条件的返回申请人。

3、镇社会救助办工作:

(1)调查核实;

(2)符合条件的返回村(居);

(3)不符合条件的返回村(居),并书面告知不符合条件的原因。

4、区民政局工作:

(1)复核审批;

(2)符合条件的返回村(居)公示;

(3)不符合条件的逐级返回。

5、经过以上核实审查通过之后,方可对符合条件的发放对象发放救助金 。

三、大病救助标准

1、城乡低保对象、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因病(伤)住院,经新农合、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按照60%比例给予救助,一次救助最高封顶线为20000元。

2、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7~10级旧伤复发残疾军人)因病住院,经新农合、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和优抚部门专项救助报销后,每人每年最高给予20000元救助。

3、低收入困难家庭和患重大疾病家庭难以负担的困难群众因病住院,经新农合、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按照20%比例给予救助,一次救助最高封顶线为10000元。

4、城乡低保对象住院救助金额达到封顶线后,自付费用以10000元为起点,10000元以上部分按照30%比例进行二次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40000元;其他救助对象住院救助金额达到封顶线后,自付费用以10000元为起点,10000元以上的部分按照20%比例进行二次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20000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病医疗救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9

宋聪聪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

张保刚律师

擅长:公司法务

刘勇律师

擅长:损害赔偿

王莉律师

擅长:劳动工伤

陈娜律师

擅长:税务合规

朱哲雨律师

擅长:合同纠纷

李昌锁律师

擅长:经济纠纷

李金杏律师

擅长:债权债务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电话咨询
第2个回答  2018-12-10

一、城乡低保对象、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因病(伤)住院,经新农合、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按照60%比例给予救助,一次救助最高封顶线为20000元;

1、 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7~10级旧伤复发残疾军人)因病住院,经新农合、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和优抚部门专项救助报销后,每人每年最高给予20000元救助;

2、低收入困难家庭和患重大疾病家庭难以负担的困难群众因病住院,经新农合、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按照20%比例给予救助,一次救助最高封顶线为10000元。

3、城乡低保对象住院救助金额达到封顶线后,自付费用以10000元为起点,10000元以上部分按照30%比例进行二次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40000元;其他救助对象住院救助金额达到封顶线后,

自付费用以10000元为起点,10000元以上的部分按照20%比例进行二次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20000元。

二、大病求助群体

1、社会散居孤儿;

2、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7~10级旧伤复发残疾军人);

3、低收入家庭中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众;

4、患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支出过大家庭难以负担的城乡特殊困难群众;

5、见义勇为负伤人员;

6、以及区县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困难群众;

7、城乡低保对象;

8、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扩展资料:

救助对象

(一)农村五保对象;

(二)城镇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来源、无法定赡(抚)扶养人的人员(简称城镇“三无人员”);

(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四)享受民政部门定期定量生活补助的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

(五)享受民政部门定期抚恤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

(六)总工会核定的特困职工;

(七)城乡低收入家庭成员。

救助形式

大病医疗救助以“资助参合参保、基本诊疗费用减免、特殊门诊定额救助、住院医疗救助、重病慈善救助”五位一体作为大病医疗救助方式,救助对象无需再实行个人申请、审核、审批,

可直接纳入城乡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数据库,全面实行基本诊疗费减免、医疗保险补偿、医疗救助、个人自负“一单清”的同步结算服务。

大病医疗救助是指依托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平台,资金投入稳定、服务平台共用、信息资源共享、结算支付同步、管理运行规范、救助效果明显、能够为困难群众提供快捷服务、覆盖城乡科学规范的一种新型医疗救助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病医疗救助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5

你好,大病救助基金是职工医保的内容。是对医保统筹基金最高限额报销完后,超出的部分进行报销的。大部分地区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报销上限是8万元,超出8万元的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分级分段报销。最高上限是18万。社保医保没有病种划分,只按医疗花费进行报销。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医保的统筹基金报销还是大病医疗救助基金报销,都只针对合理的部分,自费药是不予报销的。也就是说,所报销的费用是减去自费部分后,按照比例进行报销。

但根据中国的国情,高昂的医疗花费很多都是发生在进口的自费药上的。所以,如果医保的统筹基金报销8万元,则实际花费可能要在10~12万左右。如果到达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的18万报销上限,则实际花费要在40万以上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3-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