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以赛亚书》第六章的解释。

如题所述

【赛六1 年代小注】

一般认为乌西雅死于主前七三九年,是个历史转折点。七四○至七三八年间,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首度西进。严重的军事威胁自此开始,最后导致北国以色列灭亡,首都撒玛利亚

大祭司的袍子边幅装饰华丽出众(见:出二十八31~35注释),以及其他众多南北两国城市被毁,也有大批人口被放逐。亚述正蠢蠢欲动,建立称霸古代近东一个世纪之久的帝国。有关乌西雅的统治?全世界都要沦为亚述军队的掠物吗,看来只是时间的问题,各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

那宝座,在一旁的天使,乃是护卫宝座,不使亵慢和污秽不洁的人亲近宝座。且用以手取火炭炼炼洁净上帝所要使用的人,使之罪孽除去,罪得赦免。如此解说,犹太人历世相传以此种灵物为天使之一也。然在圣经注释家谓此灵物未必是天使,乃是一种表像而已。——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赛六3】「彼此呼喊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

「圣哉,圣哉,圣哉」上帝宝座周围的天使深深体会到他完全圣洁的品性。约翰所看见在宝座周围的活物也喊着说:“圣哉、圣哉、圣哉,主上帝”(启四8)。

上帝设法在以赛亚的心中加深有关他圣洁的印象,使先知可以不断地把他的这种品性教导他的同胞,从而鼓励他们放弃自己的罪恶,并追求圣洁。死海古卷1QIsa(见卷一第31页;卷四第86页)没有“说”字,“圣哉”只用了两次“圣哉”。

「他的荣光充满全地」参赛四十5。人一旦认识到上帝的荣耀和圣洁,就会在他面前谦卑。当“黑暗遮盖大地,幽暗遮盖万民”的时候(赛六十2),以赛亚展望上帝的荣光充满全地的日子。

【赛六4】「因呼喊者的声音,门坎的根基震动,殿充满了烟云。」

「门坎的根基」直译是“门坎的枢轴”,即用来安放门扇的底座。圣殿的根基似乎因上帝的声音而震撼。

「烟云」焚香时的烟云,反映上帝的荣光。参出十九18,西奈山上布满烟云,且有大地震;参启十五8,因上帝的荣耀,殿里充满了烟。

【赛六4 撒拉弗呼叫的效应】在亚喀得文献以及阿摩司书九1,柱顶门坎摇动是摧毁的开始。若是如此,烟云就是摧毁过程引起的结果。

不过,撒拉弗的呼叫很难视为大难临头的警告(神的圣洁打折扣的下场)。将烟云与震动视为神显现随之而来的现象比较恰当。烟云这个原文字也出现于四章5节。──《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六5】「那时我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

「我眼见」这个有关上帝圣洁和荣耀的异象,使以赛亚体会到人的罪孽和不配。他仰望上帝,再审视自己,就认识到自己与永恒之主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在“以色列圣者”(赛五24)面前,他感到自己罪孽深重。摩西来到上帝面前时,蒙上了自己的脸(出三6)。约伯也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四十二6)。

【赛六6】「有一撒拉弗飞到我跟前,手里拿着红炭,是用火剪从坛上取下来的,」

「坛」就是金香坛(见出卅1-5注释),主要用于祈祷(见出卅6-8注释)。约翰看见真心悔改之罪人的祈祷,掺着香呈到施恩的宝座前(启八3,4)。

【赛六7】「将炭沾我的口,说:“看哪!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恶就赦免了。”」

坛上取下来的炭代表上帝的恩典洁净人心的能力,也象征品格的改变。此后,以赛亚对于同胞的最大愿望之一,就是让他们也经历洁净和改变。我们今日最大的需要,就是有上帝之坛圣洁的火沾在嘴唇上。

【赛六7 洁净嘴唇】美索不达米亚的仪式中,常见以洁净嘴唇代表洁净整个人。特别是神职人员,这是必经的过程,然后才能到神的面前,报导自己所目睹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六7 除掉】这个字的翻译一直有不少困难(有的译本作「赦免」)。有关礼仪观念,请参:利未记一4注释。同样的动词出现于亚喀得礼仪文学,指的是「清除」礼仪上的不洁,并且特别用在洁净嘴巴的礼仪。有一个古老的巴比伦祷告,问卜的人以松香擦嘴,准备出现于众神会议当中。

巴比伦吟诵经文里,常见火作为洁净的工具。有一系列经文即以 Shurpu(「燃烧」)为题,主要内容就是除去礼仪上的不洁与越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六8】「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以赛亚立时回应。像保罗一样,以赛亚对以色列的最大愿望就是使他们得救(见罗十1)。他知道惩罚很快就会临到犯罪的人,深望他们放弃自己的罪。此后,以赛亚人生的使命之一,就是向以色列传达上帝警告和希望的信息,使他们能领会上帝的慈爱和圣洁,从而得救。

【赛六8】神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不是神没有意思去传福音,不是神没有意思去拯救人,乃是因为神没有得着人为他使用。许多人给虚荣、享受、家庭、安逸占有了,这些人只顾自己的事,对神的工作没有心。许多人不得救,不是神不要救,乃是你不和神合作。

每一个弟兄姊妹,若是都愿意和神合作,神所救的人,就不是我们能计算的了。神的工作所以不能出去,乃是因为神没有得着人。神必须得着你,神才能作他所要作的工。

【赛六8 我们】天上的宝座四围环绕着天庭众员,是我们很熟悉的形容,从乌加列文献就已常见(多见于《凯雷特史诗》),不过迦南人的天庭是众多神祇构成的。类似的例子也见于十世纪贝布罗斯的叶希米珥克王的建筑物铭文,以及在卡拉特珀的阿齐塔瓦达王的石碑。

亚喀得文的《埃努玛埃利什》记道,是众神会集,指定玛尔杜克为他们的首领。这个会议由五十名神祇组成,其中七名是决策核心。在以色列的信仰,天使或灵体(即神的众子或天军)取代了众神。──《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赛六9】「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赛六9~10 先知的角色】形容眼睛与耳朵没有发挥当有的功能,以及心地刚硬发沉的笔法,与其他讲到病症的经文,或是恐惧的状况,颇为符合。在撒母耳记上二十五章,拿八就是患了瘫痪、中风,或是心脏病,他的心就变得跟石头一样。

有一首巴比伦智慧赞歌提及,有个受苦的人形容自己因恐惧而引起的瘫痪,致使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我们很难断定,以赛亚信息里的瘫痪是出于灵性毛病,还是出于恐惧。先知的角色是不论听者有无反应,都要传递信息。即使没有反应,至少清楚证明了百姓的罪咎。──《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125 神何以恐怕百姓听见、明白信息、回转得医治?赛六9~10】

答:神所赐下的信息,乃是关乎百姓要受严厉审判的事(11-13),他差遣先知以赛亚去,「他说:你要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见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要使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

(9,10)这里是说百姓将要听见,只会看见,却不明白信息中所含的意思,因为他们厌弃神的训诲(五24),为罪中不洁之民,以至他们的耳目发沉昏迷,心里蒙昧无知。

由此可见,神原来并没有恐怕他们罪人悔改得医治,得蒙拯救之意(赛一18-20,五九l,提前二4)乃是神的鉴察,深知他们心里刚硬,出于他们自己的存心,惟恐自己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换一句话说,就是当时的百姓不愿意接受神启示的话语,拒绝和藐视神的救恩,因罪不肯回转得救(参赛廿九13,五九2,卅15),所以灾祸就要临到他们了

(13)(参拙著新约圣经问题总解--上册30题)。――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赛六10】「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

以色列人的属灵感官十分麻木,未能注意到上天最惊人的信息。他们的状况与硬着心不听上帝藉摩西所传信息的法老一样(见出四21注释)。在以赛亚的时代,上帝没有蒙蔽百姓的眼睛,使他们良心麻木。这种局面是他们拒绝上帝的警告而自己造成的。

每一次拒绝真理,都会使他们的心地更加刚硬,灵性更加迟钝,直到最后无法感应属灵的事。上帝不喜欢恶人死亡。他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离开犯罪的道路,能够存活,不致死亡(结十八23-32;卅三11;提前二4;彼后三9)。

【赛六11】「我就说:“主啊!这到几时为止呢?”他说:“直到城邑荒凉,无人居住,房屋空闲无人,地土极其荒凉。」

「主啊,这到几时为止呢?」以赛亚所面对的,是一个悲惨的前景。他不相信上帝所描述的情形会长期延续。在不久的将来,百姓一定会认识和接受上帝救赎的信息。所以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直到城邑」上帝给以赛亚凄凉的回答是,这种局面会延续到犹大的完全毁灭。没有悔改和幸存的希望。只有余民能够得救。为了那批忠心的人,以赛亚要宣布拯救的信息。但这个民族就整体而言,会拒绝转离罪恶的途径。这种拒绝会最后导致无法挽回的完全毁灭。城里将无人居住,土地将完全荒废。

【赛六12】「并且耶和华将人迁到远方,在这境内撇下的地土很多。」

「将人迁到远方」预言将要被掳。先是在以赛亚的时代被亚述人,然后是经过一百年被巴比伦人,掳到异国他乡。这是摩西在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以前早已预言的(利廿六33;申四26-28;廿八64)。因为上帝的应许是有条件的。

「撇下的地土很多」上帝本来希望鲜花盛开的土地,将变成一片荒野, 无人居住,毁灭代替了繁荣。

【赛六13】「境内剩下的人若还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灭,像栗树、橡树,虽被砍伐,树不子却仍存留。这圣洁的种类在国中也是如此。”」

「十分之一」由于本节的一些细节不很清楚,翻译和解释就比较困难。直译是:“但在她(即“土地”,见第12节)里面将有十分之一;她(“土地”或“十分之一”)还将(“存留”或“回来”);

她(“土地”或“十分之一”)将像笃耨香树或橡树被烧掉,在倒下时,有树墩(留下)在她(“土地”或“十分之一”)里面(或“在他们[指笃耨香和橡树]里面”);在她的树墩有神圣的种子。”本节的基本含义是清楚的。

「树墩子」可能指一种能够提取树脂的笃耨香树。这种树可能被剥光树皮,只剩下树墩。但树墩里会长出新树来。所以这是鼓励和希望的信息。以赛亚的工作不是完全徒然的。最后将有一批余民得救。

「圣洁的种类」在“树墩”里还保留着生命,最终将出苗长成一棵新树。《旧约》经常用树来比喻上帝的子民(见赛六十五22;耶十七8;参但四14,23)。从这“圣洁的种类”里,将兴起一个光荣的新以色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