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线胀系数中毛细管横竖是否有影响?

如题所述

毛细管一般指内径为0.4~2.0mm的细长铜管。作为制冷系统的节流机构,毛细管是最简单的一种,因其价廉、选用灵活,故广泛用于小型制冷装置中。那么毛细管长度对制冷系统参数有哪些影响呢?毛细管产生“冰堵”现象该如何来排除?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1

对吸气,排气温度及压力的影响

相同充注量时,毛细管越短,制冷剂流量越大,所以吸气温度,排气温度都会下降;同理,毛细管一定时,充注量越大,制冷剂流量越大,吸气温度,排气温度也是下降。

但流量的增大,使吸气压力也上升。对于排气压力,则是充注量一定时,毛细管越短越小;而毛细管长度一定时,充注量越大越高。

2

对冷凝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制冷剂充注量一定时,毛细管越短,冷凝温度和压力下降;

毛细管长度一定时,充注量越大,冷凝温度和压力越高;

3

对蒸发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制冷剂充注量一定时,毛细管越短,蒸发温度和压力越大;

毛细管长度一定时,充注量越大,蒸发温度和压力越大。

4

对过冷度和过热度的影响

制冷剂充注量一定时,毛细管越长,过冷度越大,过热度也越高;

毛细管长度一定时,充注量越大,过冷度越大,过热度越小。

5

对制冷量,功耗,性能系数EER的影响

制冷剂充注量一定时,毛细管的长度越长,功耗越小,但制冷量也变小,EER变小;

当充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因为换热温差影响较大,这时制冷量变大,EER也变大。

6

毛细管系统的设计要点

1)在高压侧,一般不会使用储液器,其实储液器是否使用并不取决于是什么样的节流装置,而是看整个系统的运行是否需要,如热泵系统,停机抽空系统。对于冰箱,空调等本来系统设计就很少需要储液器。

2)在吸气管,最好使用气液分离器,对于冰箱,如果回气管比较长,可以保证回气温度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压缩机公司推荐最小为5oC)可以不使用,对于空调,多数空调压缩机都会在出厂时就带了一个气液分离器。

因为毛细管系统在停机时,高低压侧会平衡而使蒸发器积聚了制冷剂液体,气液分离器可以很好的防止液击和制冷剂迁移。

3)高压侧能容纳所有充注的制冷剂,这是防止毛细管堵塞时破坏高压管路系统和压缩机。

4)在蒸发器高负载工况下,因为毛细管系统可以反馈到冷凝器侧,所以冷凝器要考虑到这种工况下冷凝压力是否会过高,因此而需要增加冷凝换热面积。

5)冷凝器出口到毛细管入口之间的管路最好不要积存制冷剂液体;

一种说法是因为当压缩机停机后,这部分制冷剂液体会因为压力下降而蒸发,流入蒸发器后冷凝,从而给制冷空间带来一部分热量,这对冰箱这种封闭空间可能会有影响,对空调而言,这部分热量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种说法是这会延迟高低压侧平衡的时间,可能造成低转矩压缩机再次启动时出现问题,这个一般可以在控制上增加延时开机来解决(其实这对于降低起动电流对其他电器件或电网的冲击也是有好处的)。

6)毛细管入口必须加过滤器,以防止堵塞,特别是现在使用的HFC 制冷剂,如R134A,R404a,R410a等对水分比较敏感,在设计上都要求必须加干燥器。

7)制冷剂在进入毛细管之前,最好有一定的过冷度,这个可以通过在蒸发器加一段过冷管,或者和吸气管产生热交换,这样使毛细管内的气体闪发最少,从而增加制冷量和保证制冷剂流量。

但是要注意在低温工况时,可能因为吸气管有一点回液而使过冷度过大,从而使毛细管流量增大,反过来又使过冷度现增大,最终可能造成回液。

判断毛细管“冰堵”的方法

判断方法一:接通电源,压缩机启动运行后,蒸发器结霜,冷凝器发热,随着“冰堵”形成,蒸发器霜全部化光,压缩机运行有沉闷声,吹进室内没有冷气。停机后,用热毛巾多次包住毛细管进蒸发器的入口处,由于冰堵处融化后而能听到管道通畅的制冷剂流动声,启动压缩机后,蒸发器又开始结霜,压缩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又会产生上述情况,这就可以判断毛细管冰堵。

判断方法二:(1)压缩机的加液工艺管上装接一只三通检修阀。⑵启动压缩机,运转一段时间后,若低压一直维持在0Pa的位置,说明毛细管可能处于半脏堵状态,若为真空,可能是完全脏堵,应作进一步检查。此时压缩机运转有沉闷声。⑶停转压缩机后,如压力平衡很慢,需十分钟或半小时以上,说明毛细管脏堵。脏堵位置一般在干燥过滤器与毛细管接头处。若将毛细管与干燥过滤器连接处剪断,制冷剂喷出,这就可以判断毛细管脏堵。

毛细管“冰堵”的排除方法

确定毛细管“冰堵”后,先将制冷系统内制冷剂放掉,重新进行真空干燥处理。对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蒸发器、冷凝器进行一次清洗处理。 在重新连接制冷系统时,最好更换使用新的干燥过滤器。如没有新的干燥过滤器,可将拆下的干燥过滤器,倒出里面装的分子筛,把过滤器内壁用汽油或四氯化碳冲洗,并经过干燥处理后使用。

如属由于制冷剂本身含水量过大而形成“冰堵”,可在制冷剂钢瓶出口处加一干燥过滤器。使得制冷剂在充注时水分即被吸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温度计的热惯性,升温时实际温度高于读数温度,降温时实际温度低于读数温度,采取了升温,降温同一温度对应的标尺读数n取平均的办法,可消除这种误差。

铜棒温度不均匀,中下部温度高,上部温度偏低,温度计所在部位不同,可使测量结果有所不同,由于温度计在中上部,可是测得的线胀系数偏小。

光杠杆原理公式具有近似性,只有当dn很小时才近似成立。

某一温度点的线膨胀系数和某一温度区间的线膨胀系数,后者称为平均线膨胀系数。前者是单位长度的材料每升高一度的伸长量;平均线膨胀系数是单位长度的材料在某一温度区间,每升高一度温度的平均伸长量。

扩展资料:

固体物质的温度每升高1℃时,其单位长度的伸长量,叫做“线膨胀系数”。单位为1/℃或1/开。符号为αl。其定义式是lt=l0(l+al△t)。

由于物质的不同,线膨胀系数亦不相同,其数值也与实际温度和确定长度1时所选定的参考温度有关,但由于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变化不大,通常可以忽略,而将a当作与温度无关的常数。

线膨胀系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类似于热容的变化。a值在很低温度时很小,随温度升高而很快增加,在德拜特征温度以上时趋向于常数。线膨胀系数的绝对值与晶体结构和键强度密切相关。键强度高的材料具有低的线膨胀系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