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在三国什么水平?

如题所述

陆逊属于名将。

《三国演义》中对赤壁之战大书特书,可正史中对夷陵之战记载得非常详细,尤其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让他流芳百世。

由于小说演义的影响,使得后人把关注点集中到周瑜、关羽、诸葛亮、曹操等人身上,结果忽视了陆逊的真正才能。当刘备以倾国之兵东征时,孙权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陆逊,“权以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让他统领5万兵马迎敌。

接到任命书后,陆逊给孙权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你孙权已经任命为前线大都督,那么你就该完全相信我,不要插手我的具体派兵布阵了。夷陵之战持续了近一年时间,期间刘备想尽了各种办法与吴军决战,但是陆逊以防守为主,就是不愿跟刘备交战。

当时孙桓所部担任讨伐刘备的前锋,他被蜀军所包围,于是向陆逊求救。陆逊坚持不派出援兵,其他部下不理解,陆逊说:“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

意思是说,孙桓在军中威望很高,而且守卫的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只要我的计策开始实行,即便不派援军去救他,他自然会解围。当陆逊火烧连营后,刘备大败,孙桓果然解围。

夷陵之战将陆逊卓越的军事才能完全体现出来,金圣叹对他赞不绝口,称他是“三国第一人”。夷陵之战胜利后,孙权问陆逊是否乘胜追击。陆逊则明确给予反对,主张班师回朝。陆逊认为如果乘胜追击,曹魏很可能南下偷袭,后续发生的事情果然再次证明了陆逊的预见。

陆逊结局:

陆逊的最终悲剧来自太子和鲁王的不和,而两人的不和又在官员的子弟中形成了依附的派系。结果陆逊做了两件事情都对他造成了不利:一是写信给全琮,说他庇护自己的儿子,结果得罪全琮,这必然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二是上书孙权,表示自己坚决维护太子的地位,这让孙权很不爽。

结果陆逊被孙权多次派人责备,最后郁闷而死,终年63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