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时代》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2019年4月21日 星期日

昨天去图书馆,借了6本王小波的书,准备一本本看看,不知道是否可以抓住其闪光点。

说实话,刚打开看《白银时代》读时,有点堵,有点以前做代数的昏睡和无聊感。

刚开始只是读到某些片段能引起共鸣,觉得他说得很对呢,只是写的方法同以前看的文章叙述方法不同。文中作者有时是现实生活与他写的小说里的内容混合在一起,他没有明确交待,会一阵晕眩;越往后看,慢慢就跟上了他的步伐,看了一句就立马明白是又切换到他的小说《师生恋》里了呢还是作者的本身生活。其实同大部分人的工作生活互渗透、真假感情互串场的场景也一样吧。又如同说演员演的不好的看哪部片都是一个模子都是他本人,演得好的演员就是演什么就是什么,你完全忘记了演员本身,电影或电视里的事就是真的,那个人也是真的,不是在演,是在真实的生活。可是跳出来看,那影视剧却是假的呀。

感触颇深的话之一:

老师说,世界是银子的。然后是一片意味深长的沉默。这句话没有结尾,所以是一个谜。

在后面说:你说的是热寂之后整个宇宙会同此凉热,就如同一个银元宝。众所周知,银子是热导最好的物质,在一块银子上,绝不会有一地方比另一块更热。

我开始以为说的是这个世界是金银社会,再看是会是说世界是一体的,有某地方热马上其他地方会热,要凉下来马上全部凉下来。现在的网络社会不就是这样,热点也不会保持很久。人们似乎比以往更热情也似乎更健忘似乎更没有自己独特的意见,越来越趋向同一思想,越来越像在共用一个大脑,各地的人就像庞然大物的一个零部件而已。

感触颇深的话之二:

领导不笨,“克”不笨,我也不笨。我们总是枪毙一切有趣的东西。这是因为越是有趣的东西,就越是包含着恶毒的寓意。

曾经的历史上的统一服装与样板戏,在远点的历史就是八股文了。现在的应试教育。都限制了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自然竞争之美。

包括现在看到小学要求统一考美术、音乐,英语的考级等。时间和生命是那么有限,却要在条条框框里完成必备动作后, 才允许去做有趣的事?可是每个人的资质精力有别,有些穷其一生也没法完成必备动作呀。

我们的很多伟人中也不是都样样都完成了必备动作呀。

可惜我们在大环境之下就只能先适应大环境,然后在可怜的有限的自留地里看是否能发展出自己兴趣精神之粮,不排除等到外界环境可以了,可惜那珍贵的种子已腐烂了。

可悲可叹!

感触颇深的话之三:

我们有时说人浮于事、没有温度的人、没有认真生活,就是指没有全身心投入实际生活的场景,心与情绪没有被实际生活调动起来吧。活在当下就是真正生活。

感触颇深的话之四:

罗马诗人维吉尔有诗云:下雨天呆在家里,看别人在街上奔走,是很惬意的。

我确定看过这句话, 继而想起刚进时看过简友明诚致曲翻译的《维吉尔之死》,翻译得非常棒,字句优美有张力,有非常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及留有很大的想像空间给读者。我在想不是奥地利的吗?后来一查,我记混淆了,写《维吉尔之死》的作者赫尔曼•布洛赫才是奥地利的。

当时几个兴趣相投的简友一起互相看文评论,好不乐哉!

希望《维吉尔之死》能继续翻译下去,也希望我有机会可以看完。

感触颇深的话之五:

什么是真正的小说?是凭自己主观意见想写的小说,而不是按要求下杜撰的小说。什么是真正地生活,是按自己意愿的生活方式来生活,而不是在已画好的条条框框里如跳梁小丑般的生活。可是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就是少有人做到,所以要呐喊要提醒。

还有个疑问,为什么多次提到踩脚呢?

第一遍以艰难喝药的状态看完了,纵向对比,我越看到后面越觉得似乎摸到了一点门道,好似在原始丛林中行走,完全不知道方向,然后慢慢在树的缝隙中看见了星星点点阳光,然后感知到了风的方向,然后联系现在的季节,什么季节一般吹什么风,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了太阳的走向,终于在心理模糊估计出了一点大概几点,东南西北方向的大概位置了。

心中明朗一点后,我又准备翻动第二遍,目前还没完全理解王小波的中心思想,或者他写的时候没有想单一地表达单一的中心思想。

我继续看继续理解,如有新发现再后补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