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孝子刘秀祥,如今怎样了?

如题所述

01从五口之家到母子相依为命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望谟县的一个偏远山村。

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在他出生之前,父母已经有一儿一女,家里算不上一世无忧但是温饱尚可,刘秀祥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自然也是备受呵护的。

1992年,刘秀祥的父亲突然生了急病,人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不行了。

家庭支柱倒下了,让这个普通的家庭一下子陷入困顿。刘秀祥的母亲突然变得神智有些恍惚,原本在读书的哥哥姐姐也不得不辍学,干活来帮补家里。

辍学后的姐姐对他说:"无论生活再苦,都要坚持读书,并且要出人头地。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好好学习。对于我们这个家庭背景来说,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

那时年仅4岁的刘秀祥还没有上学,姐姐的话让她意识到读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这些看着没一句吉利的话却是刘秀祥家里的真实写照。

父亲倒下了,但好在还有哥哥姐姐帮补家里日子也还能过得下去。

刘秀祥11岁那年,天降冰雹,把村里的庄稼都毁了。刘秀祥家里自然也不例外,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就是雪上加霜。

一夜之间全家4口人一年的口粮都没了。

面对这样的绝境,姐姐选择嫁人来挣脱泥沼。虽然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但她也不过年仅17岁。把这样的重担压在一个未成年人的孩子身上,实在是有些残忍,

哥哥选择逃避来躲避责任,哥哥在走之前悄悄把家里唯一值钱的物件——一头耕牛拿去卖了,带着钱永远的离开了这个看不到希望的家。

这场变故,彻底摧毁了刘秀祥母亲的精神,愈发的疯癫,从此正常的生活就离刘秀祥远去了。

11岁本来应该是被照顾被呵护的年纪,他反而要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

虽然姐姐走了,但是读书的信念却深深的刻在他脑海里,他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

02从“帐篷”到“猪圈”的六年

一个11岁的孩子带着一个不能自理的母亲要活下去,还要读书,看起来根本是一个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刘秀祥把家里的地租给别人,换来一年500斤的口粮,周末就和村里的大人一起去山上挖药材卖,用赚来的钱买油盐,还有母亲要吃的药。

就这样过了两年,小学毕业的时候,刘秀祥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上了当地重点中学。

但是除了好成绩以外他一无所有,这就意味着他即使考上了重点中学也读不起。

最后他用优异的成绩换取了民办学校免费入读的资格。

学校在县城,为了能够继续上学和同时照顾母亲,他把母亲也一起带了过去。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他,即使连最便宜的房子都租不起。

他就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搭了一个简易的稻草棚,作为母子两人的栖身之地。

刘秀祥白天要去上学,晚上安顿好母亲以后,就去捡垃圾卖废品每个月能挣20来块钱。

有人说20块钱能干啥?买两把青菜就没了吧。

所以刘秀祥从来不买菜,母子两人的饭就是日复一日的白开水泡饭。或者就是白水煮菜叶,菜叶是从菜市场捡来的。

就这样硬生生的,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熬过了三年,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还攒下了600块钱的“积蓄”。

上高中时,他的住所从“稻草棚”变成了“猪圈”,这个猪圈是真正意义上的养猪的地方,高中学校在更为繁华的地段,附近也没有可以用来搭帐篷地方。

他就以每年200块钱的租金租下了别人家闲置出来的猪圈。

03带着母亲读高中、二次高考

为了维持母子两人的生活,他白天在学校上课,周末或者放假的时候会帮人做些零工,更多的时候是晚上放学后去捡垃圾,有时候一捡就是一整晚。

即使他的学习时间比周围的同学少了很多,但是他的成绩却依旧名列前茅。按照他的勤奋程度和天分,考上大学应该是理所应当的事。

但是命运总是会在你看到希望的时候,给你一个戛然而止,让你在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给你一个功败垂成。

信念是个好东西,它能激发出人身上巨大的潜能,但有时也会让人内耗过度。

刘秀祥的信念是通过考上大学改变命运,所以他才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屹立不倒。但是随着高考一天天的临近,这种一考定成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身体的消耗和巨大的压力,终于让他在高考前一周病倒了,8年的努力终归是功亏一篑。

这个时候,他真的想放弃了。

可看着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时,他犹豫了:“跟那些孤儿比起来,我至少还有母亲,她虽不能养育我、照顾我,但只要有她在,我就还有家。”

即使是为了母亲,他也不能死。

在整理东西的时候,他看到自己的日记中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北大才女刘媛媛在“寒门贵子”中曾经说过:命运给你一个更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自己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刘修祥不止没有鞋子,而且已经低到了极致,那就再反击一次。

这一次他如愿以偿考到了山东临沂大学,依旧带着自己的母亲去上学。

后来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报道。

别人眼中的“不可思议”,只是他坚持了9年的无奈心酸。

04 32岁爆出新情况:入选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12年,刘秀祥毕业了。

和绝大多数还在投简历的应届生不同,他根本不愁找工作。在未毕业前他就已经收到深圳、北京等多家企业提供的入职邀请,而且待遇颇丰,在当年就开出了1.2万的高薪。

在他的事迹没有被广泛报道前,他并没有想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或者是能够影响别人的人,他的心愿很简单,就是在大城市找一份工作,让自己和母亲能够体面有尊严的活着,仅此而已。

这很容易理解,当你跟一个饭都吃不饱的人去谈理想,是不是有点残酷?

一个用尽全力冲破黑暗的人是绝对不会愿意再回到黑暗的。

就在他准备签订就业合同之际,却得知他一直资助的一个女孩儿要辍学嫁人了。

从高中开始他一边捡垃圾上学,一边从手指缝里省出来钱来去资助了三个跟他一样贫困的学生。

可这个女孩儿最终还是辍学了,她才15岁,这带给刘秀祥极大的震撼。

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能走出来,是因为他没有向命运低头,比别人多坚持了一下而已。

如果有更多的人知道他的故事,那么他们或许就会相信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最后他决定放弃高薪的工作,用自己的经历去影响别人。

他说:“哪怕只影响了一个人,发生些许改变,我都觉得非常值。”

2012年他带着母亲再次回到出发的地方,再次来到他人生的分水岭,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他当老师的8年多时间里,接手过成绩最差的班级,创造了全班47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的奇迹。

为了把那些辍学的孩子们拉回校园,跑坏了8辆摩托车,改变了众多孩子的命运。

他说:“我能走出去,大家也一定能走出去。人生必须有梦想,当孩子们感觉艰难的时候,可以看看我”

如今32岁的他又曝出了新情况,入选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这是他对他这么多年付出的一种肯定,回顾他当初的梦想:走出大山,去大城市找一份工作。

现在的他没有做到。

但是,成功并不能仅仅通过外在的物质和金钱来衡量,刘秀祥对母亲的不离不弃,对学业的孜孜不倦已经完成了他最初的愿望,从这一点上看他在做人上是成功的。

教人成功的鸡汤很多,有说怎么想比怎么做重要,也有人说做就完了。我觉得放在他身上都不合适,他就是在绝境中求生,悬崖峭壁上找出路。等想好了再去做,路早就没了。

如果只是做,也许社会上就只是多了一个平凡的孝子带着母亲过着平凡的生活。刘秀祥的难能可贵在于,他心中有光,即使身在泥沼也能看清前行的方向。

他不仅走出黑暗,还用自身的光芒照亮千万个和曾经的他一样的人,为这个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大城市从来都不缺乏月薪上万的白领,但是这个社会却急需一个“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好儿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7
他之前已经顺利毕业了,并且因为他的孝顺,他也被很多人赏识,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现在生活得很不错。
第2个回答  2021-02-16
1988年,刘秀祥出生于贵州的一个贫苦山村,在他4岁的时候,身边的痛苦便接踵而至,父亲因病去世,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被斩断,母亲因未能承受住这般打击,患上间歇性精神病,这对于一夜之间失去家庭主心骨的贫苦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好在家中还有着其他的哥哥姐姐,他们凭借着自立自强的意志,在田地里劳作获得收成,以此维持着一个家庭最基本的生活,但在长期的痛苦心境中,刘秀祥的哥哥姐姐们相继选择离家出走,再无音讯
第3个回答  2021-02-16
如今他已经参加工作了,并且现在他的工资非常高,他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房子,还请了一个保姆照顾母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