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可以结婚哦?

如题所述

结婚年龄,按国家婚姻法规定,女22周岁,男25周岁,就可以结婚了。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青年男女刚过18周岁,就准备结婚了,这在农村地区一些学历较低人群中比较普遍。而在大城市里,有很多30岁到35岁的大龄青年也还是单身,40岁左右结婚的也大有人在,所以说,什么时候可以结婚,这要看你们个人的情况,你们在法定结婚年龄,双方的感情已经发展成熟,那就准备结婚,就可以结婚。

拓展资料
在男生眼里,最适合结婚的女孩子,往往有这些特点。

01.

做事有分寸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印象深刻。

有女生问,自己脾气一向很好,会一直迁就自己的男朋友,这次吵架后整整三天没有理自己,以前拉黑对方,对方会想办法加回来,这次对方却一直没有联系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记得当时的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橱柜突然倒下,是因为钉子早已经松动,这才有突然倒下的结局。”

男生对一个女生的宠爱,总是有限度的。

上限往往取决于爱意的深浅,越是爱一个人,越能包容对方更多的缺点。可下限取决于女生对恋爱最基本的尊重。

当一个女生,连给男生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把男生对自己的好当成理所应当。

前期男生也许能够忍受,可到了后期,这段感情大多维持不了太久。

维持不下去的原因,不是不爱,而是爱得太累,一个人低自尊久了,哪怕是因为爱才有的委曲求全,也是会想要离开的。

特别是到了考虑结婚这一步,男生选择的大多是一个能陪自己过一辈子的女生,恋爱期间女生越是能“作”,做事越是缺少分寸,男生结婚前分手的概率越大。

就像曾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女生在结婚前,突然将彩礼从10万提到了20万,男生家里有条件,可因为这个改变,他选择了分手,因为他不知道和一个说变就变,丝毫不在乎他人感受的女生在一起,余生到底该怎么过。

这不是说女生不该有脾气,不该有小性子,只是在说一切都该有一个尺度,只有在这个尺度内,女生才能够为所欲为而且被包容和偏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0
法律分析:1、满22周岁的时候
我国大陆的法定结婚年龄是22周岁,所以第一步要先满22周岁,然后才可以去领证结婚。
2、对象满20周岁的时候
男生自己满22周岁还不行,和男生结婚的女孩子也要满结婚年龄才可以,我国大陆女生年满20周岁才可以领证结婚。
3、自愿结婚的时候
我国结婚是自愿的,所以满了结婚年龄,却还不愿意结婚的小伙子就不要去领证了,等自己琢磨明白了,自愿结婚的时候再去吧!
拓展资料
结婚的意义,是给爱的人一个承诺,彼此扶持相伴到老。
彼此扶持相伴到老这就是爱情千万年以来最好的模样也是夫妻相处最佳的模式爱情假如脱离了形式会变得容易流失与不稳定。
一、结婚的真正意义是过更幸福的生活
结婚的真正意义是两个人共同组建一个家庭之后,去过更幸福的生活。如果结婚后的生活不幸福,那么就失去了婚姻的意义所在。
结婚的真正意义应该是幸福的美满的,是比之前单身一个人的时候更幸福快乐的生活。婚姻存在的本质就是让人们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所以结婚后必须要过得更好,才是找到了结婚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结婚的真正意义是共同抵挡风雨
结婚的真正意义是两个人一起共同抵挡生活中的各种风雨,遇到困难你们一起携手面对,走过风雨之后你们就一起拥抱最灿烂的生活。结婚的真正意义就是让两个人在经历风雨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最终不断包容与理解,两个人成为最默契的战友。
三、结婚的真正意义是认同彼此认同爱
结婚的真正意义是认同彼此,认同你们之间的爱。没有爱的婚姻肯定没有真正的意义,当两个人做出结婚的选择时,你们一定是对彼此充分认同的,你们也一定是深爱着对方的,这样的结婚才是有意义的。结婚后的生活才能每一天都过得非常有意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2-20
答:什么时候可以结婚,
1、年龄满22周岁
我国法定结婚年龄是22周岁
2、对象满20周岁的时候
男生满22周岁还需要和男生结婚的女孩子也要满结婚年龄才可以,我国女生年满20周岁才可以领证结婚。
3、自愿结婚的时候
我国结婚是自愿原则。
结婚的程序大体可以有三种形式:
1、仪式制。
即结婚必须举行一定的仪式,否则婚姻不具有法律效力,包括宗教仪式、世俗仪式和法律仪式。不同国家因传统习惯的不同,规定的结婚仪式也不同,也有的国家规定,宗教仪式和法律仪式可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2、登记制。
即结婚必须进行登记,否则婚姻不具有法律效力。
3、登记与仪式结合制。
即结婚既要进行登记又要举行仪式,否则婚姻不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实行结婚登记制,即结婚必须履行的程序是结婚登记。
为保证结婚登记制度的实施,1955年5月、1980年10月和1986年3月我国颁布了三部婚姻登记办法,现行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从1994年2月1日起施行。结婚登记已是我国婚姻成立的法定程序,是合法婚姻成立的惟一形式要件。男女在登记结婚并取得结婚证后,无论是否同居生活,无论是否举行结婚仪式,都具有法律上的夫妻身份关系,其婚姻受国家的承认和法律的保护。如一方或者双方反悔,必须按离婚程序办理离婚手续,才能解除婚姻关系。反之,如果男女双方仅举行结婚仪式或同居生活,但没有进行结婚登记的,则其婚姻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由于我国在历史传统上一直都是以举行结婚仪式作为婚姻成立的标志,因此,至今仍有一些地区的百姓结婚仅举行婚礼而不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1989年11月21日提出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从1994年2月1日起,凡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一律按非法同居处理,这意味着我国从此不再承认事实婚姻。
第3个回答  2023-03-09
男性22岁女性20岁
根据《婚姻法》规定:男生的法定结婚年龄是22周岁,如果年龄不满22周岁,婚姻登记部门是不办理结婚登记的,即使结了婚也是属于无效婚姻,即如果由于年龄有误、造假等原因提前结婚了,婚姻也是无效的。

如果没有办理结婚登记,而举办了婚礼,婚姻关系法律上是不予认可的。

资料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 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第一千零五十二条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一千零五十三条 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一千零五十四条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
对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
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第4个回答  2023-03-10
根据《婚姻法》规定:男生的法定结婚年龄是22周岁,如果年龄不满22周岁,婚姻登记部门是不办理结婚登记的,即使结了婚也是属于无效婚姻,即如果由于年龄有误、造假等原因提前结婚了,婚姻也是无效的。
如果没有办理结婚登记,而举办了婚礼,婚姻关系法律上是不予认可的。
资料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 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第一千零五十二条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一千零五十三条 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一千零五十四条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
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