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国,有什么发展的呢?

如题所述

1921年革命前,蒙古是落后的单一畜牧业国家。当时,游牧养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牧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0%,居民生活必需品的2/3来自畜产品,另1/3依赖进口。那时的蒙古没有工业、农业和现代化交通运输,商业操纵在外国资本家和商人手中,他们有的来自中国内地,有的来自俄、日、英等国,故而没有本民族的银行、货币。1921年革命后,蒙古政府废除一切外国商号和高利贷者的债务。1924年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沿着非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的总路线,没收了封建主财产,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份。蒙古在单一畜牧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种植业、工业、运输业、建筑业等经济部门,并形成了拥有3.81万人的工人、职员阶层。1948年至今先后通过并实施了发展国民经济及文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八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因为新起的"民主化"和改革浪潮而中断。在这40年间,蒙古经济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20年代至50年代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25年起组织牧民合作社,后经曲折发展,至1959年底才基本完成,全国99.3%的牧民和77.3%的牲畜加入了农牧民合作社。 2,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由牧业国向工业-农牧业国发展。经过几个五年计划建设,其国民经济中所居地位不断提高。1985年与1960年相比,工业固定资产增长24.7倍,而农牧业只增4.8倍;工业总产值增长8.2倍,农牧业增67.6%。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1960年工业为14.6%,农牧业为22.8%;而1985年工业为32.6%,农牧业为16.2%,说明已逐步变为工业-农牧业国。但蒙古经济地运转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外国制约,1962年加入经互会后,蒙古经济更处于苏联的严格控制之下。工业企业的85%由苏联援建,工业设备的90%和日用消费品的70%靠苏联供应,对外贸易的80%以上都是同苏联进行。多年来,苏联一方面给予了蒙古一些经济援助,1948-1985年间达130亿卢布;另一方面,苏联长期以来也以不平等贸易等手段,从蒙古掠夺走一些战略原料、矿产品、畜产品和肉食。经济上的另一问题,是按苏联模式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的、用行政方法管理经济的体制,使国民经济僵化、呆滞、推动发展的活力。 3,80年代后期至今 蒙古从1986年起实行第八个五年计划。土这一时期,蒙古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加快发展速度;改革管理和计划工作;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个体、集体和社会的利益保持均衡;加快生产中的科技应用;在农牧业推广实施承包制等。 1990年,蒙古在政治上受"民主化"浪潮的影响,实行多党议会制度,经济改革也沿着与以往大相径庭的道路发展,开始实行苏联、东欧式的急遽经济改革。蒙古政府明确宣布实行市场经济;议会(国家大呼拉尔)通过了私有化法,成立了私有化委员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国家、集体所有制占统治地位向私有制转轨。自1991年起,分两个阶段实行私有化,即首先实行对中、小企业和服务性行业的"小私有化"。1992年10月,农牧业的私有化结束,新成立了各种公司350个,合作社8个,牲畜和土地的90%已归私人所有。1994年,服务业、商业的私有化全部完成;食品加工、采矿、建材、建筑、运输和轻工等部门的私有化也进入尾声。但是,蒙古国家禁止在铁路、民航、石油及大型灌溉系统等部门或领域实行私有化,而且在电站、输电线、煤矿和金属矿、通讯及一些面粉、肉类、水泥、酿造厂中仍有51%的股权。在此期间,俄罗斯停止对蒙古的援助,大大削减了对蒙古的能源和零配件供应,从而使蒙古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90-1993年,蒙古经济接连4年滑坡,分别下降2%、9.9%、1.3%;大批工厂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国家的生产降至1980年的水平,全国经济遭遇到从30年代以来的最大困难;1991-1993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是209%、321%、183%;同期失业人数由6万增至近10万,人民生活贫困化加剧,全国26.5%的人口即近6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犯罪率迅速上升。1992年上台的扎斯莱政府,实行了有计划地坚持推进私有化、保证重点创汇企业和扶持中小、放开物价、汇率自由浮动、紧缩政府开支等一系列措施,使蒙古经济逐渐复苏。1994年蒙古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1%,这是4年经济滑坡后的首次增长;通货膨胀率降至65%,农牧业和工业均有所增长。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预定增长3%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估计,蒙古国经济将在今后四五年保持增长势头。 从经济结构看,蒙古在80年代已由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发展为工业-农牧业国。90年代初,按产值计算的国民经济各部门构成是:工业36%,商业28.4%,农牧业20.7%,运输业7.2%,建筑业5.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