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怎样对待传统婚姻文化

如题所述

1

婚姻
《礼记·昏义》中对婚姻是这样定义的:“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
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
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从这几句中国古
代比较经典的关于婚姻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婚姻的目的只在于家
族的延续和对于祖先的祭祀。完全是以家族为中心的,不是个人的,也不是社会的。在中
国封建社会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祖先的祭祀两者关系非常密切,有时是密不可分的。但就重
要性而言祖先的祭祀在目的上更重要一些,为了使祖先能“永享血食”才务必要使家族永
远的延续下去,可以说对于祖先的崇拜是第一目的,或者最终目的。因此,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子孙结婚是对于祖先的一种神圣的义务,而独身和无后则被认为是一种对祖先不孝
的行为。孟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对此最好的说明。无后,祖先便成了没有后
代去祭祀的鬼了,而古人相信鬼是必须血食的。

2

家庭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家庭的结构和功能是不尽相同的,其含义也不完全一致,
因而很难对它加以界定。我们知道,在仰韶文化时期所出现的连排房,不但有连间或套
间,而且还带有火塘;当然,火塘可能是出于取暖的需要,但也未尝不可用于炊事。所
以,当时不但是“聚族而居”的,还可能是“分爨而食”的;而“分爨而食”便是家庭的
基本标志,因为这表明它是一个财产—生活的共同体。《后汉书·郑均传》中提到:“

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常称疾家庭,不应州郡辟召。”从中我们可以得知郑
均此人重义且忠厚老实,赡养守寡的嫂子和带着的孤儿,恩惠礼数都能做到。经常称因忙
于家庭不去应州郡的召令。我们可以大致的知道传统社会的家庭就是一种以婚姻和血缘关
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了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