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周,西周的乐师都是瞎子?

不论是《论语》《左传》《春秋》 《诗经》等古籍,都如此提及。

在古代盲人乐师称作“瞽(音gǔ)”、“蒙(méng)”,或“瞍(sǒu)”。《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乐官,属于春官、地官(职责是掌握礼仪)管辖,实是礼官之一种。而“瞽蒙”就属于春官,其职责是“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就是说这些盲人器乐演奏家,以演奏各种乐器为职,也担负礼仪演出中的声乐部分,并在琴瑟等乐器伴奏下,讽诵诗歌。
历中上著名的盲人乐师是战国时晋国师旷,据说:当师旷弹琴时,马儿会停止吃草,仰起头侧耳倾听;觅食的鸟儿会停止飞翔,翘首迷醉,丢失口中的食物。
其实师旷并非是天生的盲人。师旷为了要使自己的音乐素养更上层楼,他觉得眼睛外视容易使精神耗散,便用两枚针将自己的双眼刺瞎,结果果然成为中国的一代音乐宗师。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的是,乐师往往是盲人,包括两类人,一类的天生的盲,结果成就了音乐上的造诣,一类是为了提升音乐的造诣主动地让自己成为盲人。
“盲人为什么对音乐的感受会特别的敏锐”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盲人的好处在于“净”。心净。所谓眼不见为净就是这个意思,又比如不见可欲,其心不乱,说得也是这个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