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瓷器的烧制有哪些特点?

如题所述

东周又可以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的瓷器的烧制更加集中和专业化。此时烧制的瓷器,和西周原始瓷器相比,质量又有提高,在胎质烧结性能和器表施釉技术等方面已不同于原始青瓷。

春秋瓷器的器型有敛口、深腹圆鼓、平底罐,敛口、扁圆腹、平底瓿,敛口、浅腹圆鼓、平底盂,大敞口平底碗和器盖等。在造型上有精致的加工,多仿青铜器,如提梁三足鼎、整套编钟等。

春秋原始瓷如意纹筒形罐,敛口,束颈,折肩,筒形深腹,平底。肩部饰弦纹一组,肩部两侧各塑一“S”形附加堆纹,纹饰华丽古典。

春秋时瓷器釉质多呈灰白色,并有一些黄白色和紫褐色。釉分青绿色、黄绿色和灰绿色。器表的釉下纹饰主要是大方格纹和编织物纹。而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春秋时的原始瓷器则很少发现,所见的也只有釉下饰印方格纹的敛口、深腹圆鼓平底罐。

春秋晚期,江、浙一带的原始瓷器成型工艺,从泥条盘筑法,改为轮制,因而器型规整,胎壁减薄,厚薄均匀。

有一件春秋青釉印纹罐,高29厘米,口径13.7厘米,底径20.5厘米,直口、低领、折眉、筒形深腹微鼓、平底。通体满饰蟠螭纹图案带条。器表施青褐釉,造型美观,装饰华丽。

瓷器的产生与发展和其他器物一样,有着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原始瓷器的主要生产区域在江南地区,这可能与这个地区盛产瓷土原料有着一定的联系,春秋时期的瓷器较之前的瓷器质量有了很大的发展。

有件春秋原始青瓷三足鼎,高10.6厘米、口径16.9厘米。敛口、口沿外侈、短颈内收、折肩、扁圆腹、圜底,3个矮锥状足,肩部有对称双耳根,耳间的腹部两侧又各饰一条锯齿形附加堆纹竖条。通体满饰锥刺纹,器表施黄绿色薄釉。造型精巧美观,装饰华丽,是一件具有较高工艺水平的原始瓷器。

在江苏省常州武进区淹城遗址,发现了春秋原始青瓷簋,高12厘米,口径20.5厘米,腹径27厘米,底径20厘米。器形为撇口,束颈,圆鼓浅腹,圈足,平底。肩部贴附绹纹环耳一对,两耳侧贴有S形的堆纹装饰,并不规则贴塑雏鸟7只,作栖息状,其中两鸟与两耳对称间距,与腹部的两条凸棱相连。

簋的腹部采用剔刺法制成密密匝匝的锥刺纹,横向排列为8个层次。小鸟的轻松稚拙与锥刺纹的深沉神秘融为一体,形成强烈的独特效果。其精巧的构思、高超的技艺令人观而叹之。

这件瓷簋胎质细腻,制作精良,除器底外,内外施青灰色釉,釉面薄而匀净。胎釉烧结紧密,叩之有清脆之音,足证当时的制瓷工艺已趋向成熟。

瓷簋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肃穆质朴,古气盎然,装饰技法运用了盛行于青铜器上的浮雕堆贴而散发着青铜时代的艺术风韵,表现出当时工匠的丰富想象力和娴熟的技巧,其绹纹耳和“S”形附加堆纹,又具有南方地域特征,为一件珍贵的原始瓷器。

江苏省丹阳春秋墓中发现一件原始瓷鼎,高9.5厘米,口径17.9厘米,腹径18.8厘米,侈口,束颈,浅圆腹,三足粗短。胎体坚致,釉色茶黄。腹部装饰4排锥刺纹,并堆塑3条竖向扉棱与三足相连。扉棱顶端各饰一S形堆纹。内壁见不规则螺旋纹,此鼎为春秋南方原始瓷的典型器。

春秋时期是龙纹发展的新时期,龙纹瑰丽多姿,神人蛇龙的浪漫世界开始出现。这时的龙都是兽体,爪是三趾,细尾而卷,张大口,头有角,呈后卷状。

春秋时期也是我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转折期,龙纹样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龙角也由商代粗短的蘑菇形,发展为曲层和分枝。同时,还出现了龙蛇、龙凤、龙虎以及动物纹与谷纹的组合,空间结构变化为多样。浙江省发现的春秋原始瓷鉴为大件器型,平沿、深腹,底置三足,外壁对称塑有伏螭虎。器表光亮,施釉不均,腹壁饰有戮印纹。浙江省还发现有春秋原始瓷刻纹筒形罐,高27厘米,口径19.5厘米,上面也有精致的龙虎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