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的文化常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1.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冷门专业吗
专业间的热门、冷门其实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着的。

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由于该专业学生的文笔较好,思维活跃,既可以在新闻出版系统,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近年来,麦可思研究院根据历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总结出中国大学“红黄绿牌”本科专业名单,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连续三年位列“黄牌”专业(即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红牌”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了解中国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可以预见未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
2.为什么一些传统观念上的冷门专业却有着热门前途
冷门专业也有热门前途 一方面是人们眼里的某些热门专业遭遇红牌,另一方面,一些传统观念上的冷门专业却有着热门前途,这给学子们不少启示。

2017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运输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 “我没有犹豫,很快就签了约。”

今年3月,中联矿业集团专程前来南大招收地学专业毕业生。张松同学说出了自己签约时的感受,“我并不是冲着本科生8万年薪的待遇去的,看中的是派送到海外进行地质资源考察的机会。”

他告诉记者,还没毕业,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院及中石油、中石化、跨国矿业公司等众多用人单位纷纷来挖人。 “社会上都说地学又苦又累,认为地学是冷专业。

但这几年,地学平台毕业生不仅就业率居南大前列,而且就业质量和层次更是高开高走。”南大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慧老师说,地学人才走热,跟国家发展转型有关。

以前地学研究主要用于挖掘资源,但现在为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服务,水利、国土、勘察设计、交通等部门都需要地学人才。 “每个专业在不同时代,其就业情况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江苏大学动画专业系主任郑洁说,比如环艺专业,其就业曾和家居装修挂钩,随着传统家装市场的饱和,一度陷入就业窘境,但随着景观园艺行业的兴起,这个专业又重新火起来了。“所以不必害怕被亮红牌。

动漫市场和游戏市场是一个不断扩大的新兴市场,再加上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扶持,只要能找到专业和市场的契合点,前景是相当好的。”。
3.元宵节有没有什么冷门知识
古语有云:“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此文献记载于《史记·乐书》,讲述的是汉朝时期盛行的一种官方礼乐活动----太一祭仪,人们通过夜祭,观星,童男童女歌颂等方式来祭祀太一神君。

这太一神君即东皇太一,出自屈原《九歌》。因汉皇室源于楚国,在当时,这太一神君是当时人们所崇拜信奉的地位最高的神祇。所以在汉朝,这元宵节是汉武帝求仙的日子。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正月十五正式成为重大的节日。

有关元宵节习俗的明确记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有紫姑、蚕神、偷戏、打簇、登高、赏灯等习俗。“煌煌闲夜灯,修修树间亮。灯随风炜烨,风与灯升降。”出自《艺文类聚》第八十卷,描写的就是晋朝时期,元宵节的盛况,由此可以看出,元宵节张灯的习俗已经出现。晋朝的贵族们将花灯挂于枝头,随风摇曳生姿,草含春而动,可谓是良辰美景。

而这赏花灯的习俗到唐朝才普及到大街小巷。

唐代十分推崇佛教文化,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舍利的记载“诸窣堵波高广妙饰,中有如来舍利,其骨舍利大如手指节,光润鲜白,皎彻中外。其肉舍利如大真珠,色带红缥。每岁至如来大神变月满之日,出示众人。此时也,或放光,或雨花。”玄奘指出在佛教兴起的印度于十二月三十日(如来大神月满)有佛事活动,要将供养的舍利出示众人,而根据《莲花面经》中佛告阿难要以种种灯明来供养自己,据此就推断印度的摩诃菩提伽蓝有燃灯活动,玄奘的注释中也说印度的十二月三十日相当于唐朝的正月十五日,说明唐朝在正月十五日燃灯受佛教的影响。“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火树银花,正是当时燃灯的实际描绘。当时的花灯叫“灯轮”、“灯树”,是一轮一轮的灯盏,越往上越窄,所以叫“火树银花”。

我们再往下看,到了宋朝,庆祝元宵节更是达到了万人空巷的景况。《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说明汴京御街两廊有各式各样的才艺表演。近门亦有内等子班直排立。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戏剧、歌舞表演更是人声鼎沸。由此可以看出,燃灯、赏灯,祭祀祈福活动依然是庆祝元宵节的活动之一。称得上是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

此外,宋诗人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坐间成四韵》写道: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烂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的“团圆事事同”,似是在说元宵夜里月是圆的、圆子是圆的、人是团聚的等意思。诗中描写的水煮圆子的情况,很像今天的水煮元宵的情况。圆子浮在水里,像珠子一样翻滚,盛在碗里又白白的、圆圆的,很像天上的月亮,这可能也就是后来圆子又称“汤圆”的原因。

而到金贞元年已有元夕之庆,元宵节习俗开始为北方民族所接受,大大的促进了南北方文化的融合。在元代曾瑞的杂剧《留鞋记》(《录鬼簿》作《佳人才子误元宵》)中描写了卖胭脂女子与秀才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约会就在热闹的元宵节里发生、发展。因此。元宵节也被后人认为是当时的“情人节”。

明清时期庆祝元宵节的时长和规模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的元宵灯市依旧热闹,并且在当时称元宵节为“灯节”。清代元宵灯会虽然从规模上不及前朝宏阔,但其灯具品类更多,灯会设计更精巧,元宵张灯习俗也更为丰富多彩。清代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鳌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描述了元宵节灯饰精美,灯会繁盛、热闹的景况。

纵观时间脉络,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汉时期形成,唐宋期间有了明显的发展,金元时期为北方民族所接受,得到进一步发展,到明清时期则成为新年期间相当重要的节日,一直演变到今天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元宵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