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生平小故事 速度

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
不要这个

19世纪初,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小镇上。他父亲是一位鞋匠,母亲是佣人。

安徒生天性善良,虽然自己家境不好,但总是请求母亲多分一些食物给乞丐。他还常常照顾没有地方去的小动物,母亲为自己的孩子有颗善良的心而高兴。

安徒生的父亲没能上几天学,却很喜欢读书,一有空就会念些儿歌。每当这时,他总是坐在父亲身旁,跟着摇头晃脑。童年的安徒生虽然生活苦了些,但是很快乐。可是好景不长,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只好强忍泪水,独自挑起养家的重担。为了实现父亲愿望,母亲把安徒生送到学校念书。可安徒生对算术一点兴趣也没有,成绩非常差。一天放学后,安徒生没把家庭作业做完就出去玩了。母亲知道后非常难过,失望地对他说:“你为什么这样敷衍了事?难道你不明白家里的艰难?学习是为了你的将来。为什么你不明白我的苦心?”说着就伤心地掉下眼泪来。安徒生知道错了,非常懊悔。从此他不再讨厌上学,功课也渐渐有了进步、

有一次,安徒生连夜写了一篇文章,自己越看越满意。他想,这次一定能得到芬凯罗太太地赞赏,她是个有学问的人,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他立刻去敲芬凯罗太太地门。她家的仆人认为现在不应该打扰她,安徒生很生气,用无理的话顶撞了仆人。芬凯罗太太听到吵闹声,出来见了安徒生,看了他的文章。文章写得不错,可她看到安徒生傲慢的态度,说:“这样的文章,就让你如此满意吗?像你这样对自己已经很满意了,以后还会有进步吗?”安徒生起先有点不知所措,后来终于明白了他的用心。

以后,安徒生怀着谦虚的心广泛读书,不断写作,虽然常遭挫折,但从不灰心。最终,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笔法,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动人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童话之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9
安徒生1846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文学作品必然是特定时代和作家生活经验的反映,尽管有时直截有时曲折,所以我们阅读一个文本,不能不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和他特有的生活经历。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首先需要看一下安徒生创作这个童话的背景,寻觅作家创作的动机。
1848年,安徒生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画片写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1岁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想着这些,安徒生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借助他超凡的想像能力,写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凄美动人的童话。
第2个回答  2009-05-14
安徒生在他的手记中写道:“我在去国外旅行的途中在格洛斯登城堡住了几天。《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在那里写成的。我那时接到出版商佛林奇先生的信,要求我为他的历书写一个故事,以配合其中的三幅画。我选了以一个穷苦小女孩拿着一包火柴为画面的那张画。”这幅画是丹麦画家龙布(J.T.Lumdbye,1818~1848)的手笔。

1846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文学作品必然是特定时代和作家生活经验的反映,尽管有时直截有时曲折,所以我们阅读一个文本,不能不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和他特有的生活经历。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首先需要看一下安徒生创作这个童话的背景,寻觅作家创作的动机。
1848年,安徒生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画片写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1岁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想着这些,安徒生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借助他超凡的想像能力,写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凄美动人的童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