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洛的 余值法是什么?

如题所述

余值法又称割差法。一般适用于商誉的评估,即先评出企业整体资产价值,扣除企业全部有形资产和可确指无形资产价值,即为商誉的价值,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方法也是采用收益法的原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洛在分析1909一1949年美国的经济增长时发现,在这40年中,美国的人均产出增加了一倍,其中只有12.5%归因于资本集约程度的增长,而另外的875%却没有得到解释,索洛将它们都归结到技术变化中。

至今,索洛余值法仍然是人们测算和评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常用的方法,而且人们常用这个余值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份额的大小来区分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

扩展资料

“索洛余值法”是技术进步贡献率估计中应用较普遍的一种传统方法,但国内外经济理论界也对这种方法提出不少批评,认为“是一种‘专横’的简单化”!这是因为“索洛余值法”的前提假设,在实际的运用中并不能完全满足“索洛余值法”的前提假设主要包括:

①生产要素仅有资本和劳动,且任何时候资本和劳动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②技术进步是希克斯所定义的中性技术进步;

③经济发展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

④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即x+β=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余值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50年代中期,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洛提出(增长速度方程为模型)Y=F(K,L,t)

(1)假定存在着如下形式的生产函数:Q t = A t f( L t , K t ) , 式中:Q t为 t 时期的总产出;L t为 t 时期投入的劳动量;K t 为 t 时期投入的资本量;A t 代表 t 时期的技术水平。
� (2)t 时期总产出的增长率GQ可以看作技术进步GA、劳动增长率GL、资本增长率GK的综合贡献,记作:GQ = GA+αGL +βGK 式中,α和β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 (3)上式的经济含义:经济增长无法用资本和劳动贡献加以说明的“余值”则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即:�GA = GQ -αGL -βGK

将进步技术速度作为余值:△A/A=△Y/Y-*△K/K-*△L/L

索洛的余值法的前提假设:按照索洛余值法计算。其数学模型是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假定1.仅有资本和劳动 两个生产要素,这两个生产要素是能够互相替代的,并且能够以可变的比例相配合。

假定2.经济发展处于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生产要素和劳动都以其边际产品作为报酬。

假定3.在任何时候,资本和劳动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假定4.技术进步是中性的,即当资本与劳动力之比K/L不变时,技术进步在前后生产函数中的边际产品之比也保持不变。
假定5.生产函数满足Inada条件:
即当资本存量足够大或投入的劳动力数量足够大时,其边际生产率是充分小的,反之,当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数量足够小时,其边际生产率则充分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25
50年代中期,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抄索洛提出(增长速度方程为百模型)Y=F(K,L,t)
(1)假定存在着如下形式的度生产函数:Q
t
=
A
t
f(
L
t
,
K
t
)
,
式中:Q
t为问
t
时期的总产出;L
t为
t
时期投入的劳动量;K
t

t
时期投入的资答本量;A
t
代表
t
时期的技术水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