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是什么

如题所述

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并不是所有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

然而,他们通过各个阶段的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皮亚杰以不同形式的运算作为划分阶段的标志,运算指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的可以朝相反方向运转的思维活动。

扩展资料: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相关情况:

1、通过要求儿童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当要求他们同时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多半给出错误的答案。

2、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

3、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认知发展阶段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2
第一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适应环境,主要通过对物体的抓取、摆弄等动作获得关于物体的认识,比如此时的儿童饿了,则会用哭声来召唤妈妈来给她喂奶;在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有另一个特点是获得客体永恒性(9-12个月)(客体永恒性指的是物体处于被隐藏的状态下,仍然客观存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9个月之前的儿童是没有客体永恒性的,例如果你在这个阶段的儿童面前用白布遮住了玩具小象,那么她就不会再寻找了,因为她认为小象在她眼前没有了,就意味着小象消失了。
第二个阶段:前运算阶段(2-7),在这个阶段儿童首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不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为证明此观点皮亚杰做了著名的三山实验,他让这个阶段的小孩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三座山的形状和大小,并拍下相应的图片,然后让这位儿童选出坐在他对面小布偶所看到山的形状和大小相符的图片是什么?结果这时的儿童选的是从他自己角度看到山的形状和大小相符的图片,综上所述,这时的儿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第二,坚信万物有灵轮,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你经常会见到此时的儿童会和自己的小布偶说话,也比较喜欢爸爸妈妈给他讲童话故事;第三,思维具有刻板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思维不守恒,皮亚杰做了量筒实验,他用粗量筒里的水倒入细量筒里,问这个阶段的儿童哪个量筒里的水多?小朋友回答,细量筒里的水多,因为细量筒里的水面升高了,这说明这个阶段的儿童只能从一个维度考虑问题,弄不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不守恒;另一方面,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换句话说这阶段的儿童只知道小明的哥哥是小刚,却不知道小刚的弟弟是小明,即弄不清楚事物前后逻辑关系;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这个阶段的儿童所表现的特征正好与前预算阶段的特点相反,因此建议同学在进行复习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记忆比较好。这个阶段的儿童首先表现为去自我为中心,开始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其次,该思维具有守恒性,即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告诉你一个苹果和这个苹果被切成四瓣后一样多,并且该思维具有可逆性,这个阶段的儿童不仅知道小明的哥哥是小刚,而且也知道小刚的弟弟是小明;但是此时的思维必须依靠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坚持直观性原则;
第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6),这个阶段已经具备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会用归纳和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第二,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如理解“生”和“死”的含义;第三,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不仅具有可逆性、补偿性,而且还具有灵活性,例如,若有一天平,左边放5g的物品,右边放10g的物品,问这个阶段的儿童,怎么可以使天平保持平衡,他的回答可能是移动天平之间的支点,根据杠杆原理保持天平的平衡。
综上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给我们教育者两点启示,一是认知发展阶段将制约教学内容与方法;二是教学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2个回答  2021-03-07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的起源: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同时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二)认知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该阶段的孩子具有的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叫做客体永恒性(9~12个月),就是指儿童认为这个东西没有真正的消失。
2、前运算阶段(2~7岁);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6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
在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从出生到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例如从只抓住成人放在手里的物体到自己伸手去拿物体,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object permanence),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儿章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更高层次认知活动的基础,表明儿童开始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是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言语与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并且儿童的表象日益丰富,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有情感、有人性,如儿童说“你踩在小草身上,它会疼得哭”,即所谓的泛灵论。而且这个阶段的儿童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egocen-tric)的特点,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如“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花儿开了,因为它想看看我”。自我中心主义在儿童的语言中也存在。即使没有一个人听,年龄小的儿童也高兴地描述着他正在做什么。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儿童独处的时候,甚至更多地发生在儿童群体中:每个儿童都热情地说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真实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谈,皮亚杰称之为集体的独白(collective monologue)。本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他们的思维还具有只
能前推,不能后退的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此外本阶段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与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相联系,本阶段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conservation)的概念。守恒是指物体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是恒定不变的。但本阶段儿童由于受直觉知觉活动的影响,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思维存在集中化(centration)的特征。他们在作出判断时倾向于运用一种标准或维度,比如:长得多、密得多或高得多,还不能同时运用两个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1岁)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儿童已经获得r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他们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或技能性的训练。此外,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随着分类(classification)和排序(seriation)的获得,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地去集中化(decentration),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章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1岁至成人)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这种能力一直持续到成年时期。本阶段中个体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
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接近成人的水平。皮亚杰曾举了这样的例子:爱迪丝的头发比苏珊的淡些,爱迪丝的头发比莉莎的黑些,问儿童“三个中谁的头发最黑”。这个问题如果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则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难以正确回答。但如果拿来3个头发黑白程度不同的布娃娃,分别命名为爱迪丝、苏珊和莉莎,按题目的顺序两两拿出来给儿童看,儿童看过之后,提问者将布娃娃收藏起来,再让儿童说谁的头发最黑,他们会毫无困难地指出苏珊的头发最黑。而当儿童智力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以后,儿童可以不必借助于娃娃的具体形象而轻松答出苏珊的头发黑。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就叫做形式运算。
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会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结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虽然不同的儿童会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跃某一个发展阶段(de Ribaupierre & Rieben,1995)。在阶段的转折时期,同一个体可能同时进行不同阶段的活动。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