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晚辈3年不能结婚?为什么呢

老人去世晚辈3年不能结婚?为什么呢

因为3年的时间是守孝的时间,所以不宜结婚。

封建时期是守孝三年。守孝三年是这样的儿子和未出阁的女儿,为父亲及后与父亲去世的母亲守孝才需三年。如母亲先于父亲去世,则只需守孝一年。

五服中最高等级斩衰的规定。孙子属于第二等齐衰之列,只需为祖父守孝一年即可。在现代大多都是出了100天就可以。



扩展资料:

民间老人去世的注意事项;

1、中国人的丧殡习俗,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

2、老人去世,儿子守孝五七,或百天,不能理发。

3、亲人去世期间,不可走亲访友。不可参加娱乐活动。

4、不可身着花红柳绿的衣服。

5、亲人下葬的日子忌犯“重丧”,下葬时的衣物“寿衣”面料要选择绸布,而非缎子。

6、老人去世第一年,门口禁止张灯结彩悬挂春联。选择的棺木不能是杨柳木的,因为杨柳不结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3

封建时期是守孝三年。守孝三年是这样的儿子和未出阁的女儿,为父亲及后与父亲去世的母亲守孝才需三年。

如母亲先于父亲去世,则只需守孝一年。此为五服中最高等级斩衰的规定。孙子属于第二等齐衰之列,只需为祖父守孝一年即可。

扩展资料:

在古代,有居丧制度。居丧是孝子们在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生活等各方面的节制。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思念。

传统习俗认为,婴儿出生之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时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故去后,儿子也应该还报三年,即居丧三年。

居丧三年内,孝子不能在家居住。需要为父母守墓。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穿孝服,睡草席、枕砖头土块,以此表达对父母的怀念。

守墓禁忌,不能外出应酬,不能在家居住,不能饮酒,不能吃肉,夫妻不能同房,不能洗澡,不能剃头,不能更衣,春节不能贴红对联。

但是禁忌可以变通,例如,有疾病,年老体迈可以不必拘礼。忠孝不能两全,对国家的“忠”,就是对亲人的“孝”。没有国,哪有家!如果国家进行征召,必须服从国家征召,为国出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例如,理发、更衣、洗澡等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进行改变,但是,过年不能贴红对联一直延续至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3年的时间是守孝的时间,所以不宜结婚。

还有个风俗就是老人去世百日之内结婚。不操办,女方也不能要任何东西,给就给,不给就没有。

你们自己看这办吧。

另外,父母是3年,再长一辈是100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3-27
这是从古代留下来守孝的规矩。一直延续到清朝。现在人完全不必遵循和效仿了。不过也要等过了百天之后。以百天取代三年。
第4个回答  2009-03-27
没这规矩~~人生老病死是自然想象,我姨夫前年死的,我哥哥去年就结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