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的过程

如题所述

三个阶段
一、积累阶段
内涵:文学创作的积累阶段就是为创作准备原始的材料或素材,作者把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源源不断地积存到头脑中。   类型:
1、表象积累
2、情感积累
3、思想积累
4、直接积累
5、间接积累
6、有意识积累
7、无意识积累
二、构思阶段
内涵:
构思是指产生在某种内心心理驱动的作用下,作家在头脑中构思出具体的,活生生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
特点:
构思活动总是处于一种凝思冥想之中,需要保持“虚静”的心态和高度专注。构思有时候要经历很长时间,特别是构思鸿篇巨制。据说,歌德构思《浮士德》前后经过60年之久,罗曼罗兰对《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构思用了20年。
三、写作阶段
内涵:  
写作阶段是指作家运用语言媒介把内心的形象尽量准确,鲜明,生动的描绘出来。以便让读者也能像作家那样看到和感受到这些艺术形象。
过程:
1、在写作过程中,作家对他描绘的形象要再次活脱脱地,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2、作者要用最恰当的词语把这些形象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
3、写作完成后,对初稿进行必要的修改。
创作中的情感运动
情感运动的三个阶段:
1、创作情感的激发。
2、情感能量的释放。
3、审美愉悦的享受。
三股情感流的交汇:
1、动力情感流  2、内容情感流
3、审美情感流
上述三种情感流在文学创作中不可分割地相互交汇在一起。同一种情感,在未被表现出来前是动力情感,在表现之时是内容情感,在情感发挥动力作用或被表现的时候,都有可能激发审美情感。在创作活动中,这三股情感流同时存在,相互混杂,很难分清。
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内涵:灵感是作家大量的无意识心理突然涌入意识中造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灵状态。在这种心灵状态里,会感到自己脑筋特别灵敏,思路特别清晰,精力特别充沛。
特征:
1、灵感的来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是灵感的显著特征之一。
2、灵感发生时常在作家苦思冥想中断的时候。
3、灵感到来时总是与高度亢奋的情绪相伴随。
来源:
灵感起始于一种充盈的内心状态,这充盈的内心状态来自作家生活积累和艺术探索,灵感既不是来自神授也不是来自天才,取决于作家长期生活的积累和艰苦的艺术探索。清代文论家袁守定说:“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正道出了灵感与作家努力的关系。
文学创作的整体特征
一、合目的和无目的
二、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
三、作者创造和读者创造
文学创作的经验
一、中国的境界说
内涵:  境界是指文学创作中通过实境和虚境的相互融合造成的能够引发人想象和思索的某种艺术的氛围、风貌和气韵。
特征:
1、实境和虚境的融合。  2、实境提供广阔的艺术空间,虚境包含真切而深刻的内蕴。
3、境界要能印发出读者的无穷想象和深入思索。
境界创造的两条途径:
1、写境
写境就是比较客观地描写实境,通过对实境的描写达到抒发主观情思的目的。即“因景生情”、“由景入情”、“即景会心’。如《诗经·采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是象征,抒发了一个历尽沧桑的征人无限悲苦的心情。诗句并无一处写悲苦,却处处笼罩着悲苦,这即是写境的最高境界。
2、造境
造境是主观地虚构境像,即按照主观的感觉和想象创造境像。在造境中,实境直接注入了作者的情思,即”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造境的名篇。
类型:
1,、有我之境
有我之境又称”宏壮“之境,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表现的外露,其中的物象都拟人化了,皆着作者之色彩,易于迅速地感染和打动作者。
2、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是指情感相对冲淡隐蔽,内蕴较为丰富复杂的境界。无我之境,作者的主观情思浸润和深藏于景中,达到了”意境两忘“,‘意与境混’的境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无我之境,兴味深渺,耐得住读者的反复咀嚼和思索,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西方文学典型的创造
内涵:
”典型“在希腊文原意是指铸造用的”模子“,在文学创作中,”典型“主要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中那种达到了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  
特征:
一、文学典型要求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统一。
文学描写生活现象的同时必须揭示和反映生活的本质,把生活现象和生活本质统一起来,才能达到反应生活的高度真实性,产生真正的文学典型。
二、文学典型要求现实真实和理想真实统一。
文学描写现实生活,但不能只描写现实生活,还要比现实生活本身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加集中、更加具有统一性。从现实真实上升到理想真实,才能塑造典型形象。
典型化:
内涵:
典型化指的是依据生活中的个别,经过艺术地选择、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新的个别。这个新的个别比生活中的个别更真实,更完美,也更能鲜明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本质和规律。
两个方面:
1、个性化  个性化指的是赋予形象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个性化不是把某类人的特征统统收罗到人物形象身上,而是挑选出最有特点,最能体现出生活本质的个性特征加以突出描绘。例如《红楼梦》中的迎春、惜春、探春,同是贵族大家庭的千金小姐却各有各的个性。
2、本质化
本质化指的是在文学创作中集中和概括,提高形象的概括性,加大形象的思想内涵,使形象更加充分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个性化和本质化统一于典型化中,其中个性化是基础,本质化是在个性化中进行的,并通过个性化而展开,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文学创作的文学风格
内涵:
文学风格是指从文学作品整体上,即在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呈现出来的品貌。  形成基础:
1、作家学识
作家的学识表现为对事物一种独特而深刻的艺术认识和艺术把握。我国清代文论家叶燮说:“无识则不能取舍,唯有识,则能知所从,知所奋,知所决,而后才与胆力皆确然有以自信。”
2、作家才情
作家的才情即作家的才能和情致,是包括作家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艺术才能和审美情致的融合统一,是创造文学风格的又一个重要机制。
3、作家气魄
气魄是指作家进行艺术独创的气度和胆略,是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的表层化显露,在文学作品中就形成气势。
我国古代文论有“文如其人”之说,西方文论中也有“风格即人”的论断。作家只有敢于遵从自己对事物的独特感受,认识,表达个人独特的情感评价,抵御非艺术、非审美因素的干扰,才能自创一家,形成风格。
4、媒介传达能力
作家的媒介传达能力是指作家对语言符号媒介的熟练掌握和运用,通过语言形象成功传达出内蕴丰富的审美意象。作家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然要有极为优秀的媒介传达能力,才能把鲜活生动的审美意象寄寓在超凡颖异的语言形象中,从而形成独有的创造风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