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休克(shock)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流灌注广泛、持续、显著减少,致全身微循环功能不良,生命重要器官严重障碍的综合症候群。

临床表现

1.休克早期

在原发症状体征为主的情况下出现轻度兴奋征象,如意识尚清,但烦躁焦虑,精神紧张,面色、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绀,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尿量减少。

2.休克中期

患者烦躁,意识不清,呼吸表浅,四肢温度下降,心音低钝,脉细数而弱,血压进行性降低,可低于50mmHg或测不到,脉压小于20mmHg,皮肤湿冷发花,尿少或无尿。

3.休克晚期

表现为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扩展资料: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紧急情况,应该抓紧时间进行救治,在休克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控制引起休克的原发病因,遏止病情发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1.一般紧急治疗

通常取平卧位,必要时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利于呼吸和下肢静脉回流,同时保证脑灌注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可用鼻导管法或面罩法吸氧,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

维持比较正常的体温,低体温时注意保温,高温时尽量降温;及早建立静脉通路,并用药物维持血压。尽量保持患者安静,避免人为搬动,可用小剂量镇痛、镇静药,但要防止呼吸和循环抑制。

2.病因治疗

休克几乎与所有临床科室都有关联,各型休克的临床表现及中后期的病理过程也基本相似,但引起休克的原因各异,根除或控制导致休克的原因对阻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十分重要,尤其某些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原发病灶大多需手术处理。

治疗原则应该是: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对原发病灶作手术处理。即使有时病情尚未稳定,为避免延误抢救的时机,仍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针对病因的手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休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17
1. 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2. 低血容量性休克:因大量失血、失液或烧伤使血容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休克。
3. 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立克次体、病毒和霉菌感染,均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常伴有败血症,又称败血症休克。
4. 心源性休克:指由于急性心泵功能衰竭或严重心律紊乱而导致的休克。
5. 心肌抑制因子:指休克时胰腺严重缺血,外分泌腺细胞溶酶体膜破裂,释出的组织蛋白酶分解组织蛋白而生成的小分子多肽;具有抑制心肌收缩性、抑制单核吞噬系统功能和收缩腹腔内脏小血管的作用。
6. 自身输血:休克早期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脾储血库紧缩减少血管床容量,增加回心血量。
7. 自身输液:休克早期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为敏感,使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入毛细血管。
8. 暖休克:即高排低阻型休克,高动力型休克,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心排出量增高和总外周阻力降低。由于皮肤血管扩张,使皮肤温度升高。见于部分感染性休克。
9.冷休克:即低排高阻型休克,低动力型休克,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心排出量降低和总外周阻力增高。因皮肤血管收缩使皮肤温度降低。常见于失血、创伤、急性心泵功能障碍和大部分感染引起的休克。
1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旧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肺,指严重休克患者晚期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尸检可见肺充血、肺水肿、肺不张、微血栓形成、肺出血、肺泡透明膜形成及肺重量增加等病理改变,临床出现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等。
11.休克肾:休克时并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出现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早期为功能性ARF。休克持续时间较长,严重的肾缺血或肾毒素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使转变为器质性ARF,并成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1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在各种急性危重疾病(如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时,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2个或2个以上系统、器官功能障碍。
13.血液重新分布:由于不同器官的血管α受体密度不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亦各异。腹腔内脏及皮肤血管因α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强而收缩明显;心、脑血管则因α受体密度低而无明显改变,而使心、脑血流增加的变化。
第2个回答  2023-01-07

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流灌注广泛、持续、显著减少,致全身微循环功能不良,生命重要器官严重障碍的综合症候群。

此时机体功能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神经-体液因子失调。

其主要特点是:重要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机能障碍。

简言之,休克就是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iknow-pic.cdn.bcebos.com/aa18972bd40735faaf53f08b90510fb30f240864"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aa18972bd40735faaf53f08b90510fb30f240864?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a18972bd40735faaf53f08b90510fb30f240864"/>

扩展资料:

通过液体输注达到最佳心脏容量负荷,应用正性肌力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或应用血管舒缩药物以调节适宜的心脏压力负荷,最终达到改善循环和维持足够的氧输送。

在原发症状体征为主的情况下出现轻度兴奋征象,如意识尚清,但烦躁焦虑,精神紧张,面色、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绀,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尿量减少。

低血容量性休克为血管内容量不足,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和心搏量减少,如果增加心率仍不能代偿,可导致心排血量降低。

(1)失血性休克 是指因大量失血,迅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的10%时,机体可代偿。若快速失血量超过全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

(2)烧伤性休克 大面积烧伤,伴有血浆大量丢失,可引起烧伤性休克。休克早期与疼痛及低血容量有关,晚期可继发感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3)创伤性休克 这种休克的发生与疼痛和失血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休克/489775?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休克">百度百科——休克

第3个回答  2019-12-23
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流灌注广泛、持续、显著减少,致全身微循环功能不良,生命重要器官严重障碍的综合症候群。
此时机体功能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神经-体液因子失调。
其主要特点是:重要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机能障碍。
简言之,休克就是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第4个回答  2019-12-24
休克是英语Shock的英译,在过去通常是指病人接受了严重的打击,出现脑震荡等一系列症状,现在休克的概念,已经有了广泛的延伸,通常是指机体在遇到各种病理状态下出现循环功能下降,血压下降,导致心脑肾等多个重要脏器出现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种病理状态.

所以需要进行积极抗休克治疗,病人方能有生存的机会,对于休克病人的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识别,快速有效的抢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