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大事件发生?

如题所述

1919年中国发生的事件具体如下:

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这一事件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2、学生和群众的抵制日货事件,一定条件下刺激了民族产业的发展;教育界引起巨变,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废除学监制,在“开放女禁”呼声下,1919年秋,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岭南大学开始破例招收女生。

3、工人罢工事件,1920年五一,北京学生联合会散发《五一历史》传单,使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理论传入工人阶层,为共产党诞生创造了群众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4、7月14日,毛泽东主编 的《湘江评论》创刊。此后在《湘江评论》多次评论时事,往往一针见血。

5、11月12日,日本人制造“台江事件”,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公使发出抗议照会。这次时间也是这一年中日本人为了争夺中国山东等区域搞的小动作。

扩展资料

1919年的中国绕不开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1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四运动 百度百科——1919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13
1919年综合大事记
1月

18日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明确,山东是中国的领土,战败国德国应将在山东的一切权利,直接交还中国。
19日 陈独秀、李大钊呼吁除三害,兴三利。
2月
11日 梁启超发起国际联盟同志会。
28日 南北和平五次会议召开,和谈陷于僵局。
3月
2日 南北和会中断。
23日 北京大学邓中夏等发起平民教育讲演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自觉心”。
29日 孙中山撰写祭黄花岗72烈士文。
31日 陈毅、李富春等26人赴法勤工俭学。
4月
4日 梅兰芳赴日本演出。
5日 大理院判处唆使暗杀宋教仁之洪述祖绞刑。
6日 《每周评论》刊载《共产党宣言》的部分文章。
7日 南北代表开始新的谈判。
14日 詹天佑病故。
本月 中国实业银行开业。
5月
1日 中国代表抗议巴黎会议,抗议割山东权利给日本。
2日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
4日 北京大学学生向天安门广场集中时,和警方发生冲突,从而爆发举世闻名的五四运动。
9日 蔡元培抗议当局镇压“五四”运动,毅然离校。
10日 南北和会破裂。
19日 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决定不承认和约。
6月
3日 北京发生“六三”事件,近千名学生被捕。
3-7日 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抗议北京“六三”事件。
9日 各地大肆镇压学生之际,吴佩孚抗议政府逮捕学生。
11日 徐世昌向国会参、众两院提出辞职。
7月
6日 张作霖借日军力量称霸东三省。
14日 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创刊。
25日 苏俄宣言,放弃俄国在华一切利益。
8月
1日 孙中山领导创办的《建设》杂志在上海创刊。
本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
9月
李大钊在本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完整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16日 周恩来在天津组织创办觉悟社。
25日 张伯苓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开学。
10月 徐树铮率领中国东北边防军第一师,计步兵二旅,骑兵一团,挥师出塞,收复外蒙古
1日 上海、天津、山东、河南等七省、市代表到新华门总统府举行第二次请愿,当晚全部代表被捕。
10日 天津5万学生与警察发生冲突,造成罢课和市民请愿活动,迫使省长向学生表示歉意,并撤换杨以德。
10日 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
11月
5日 靳云鹏出任总理。 徐世昌仍为总统。
11日 《广东中华新报》介绍马克思主义。
12日 日人制造“台江事件”,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公使发出抗议照会。
12月
2日 湖南发起驱逐督军张敬尧运动。
20日 向警予主张在大学设立男女共学的中学班。
本年 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女子流行一种短衣长裤的着衣时尚,服装逐渐西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04

1、1919年1月陈独秀、李大钊呼吁除三害,兴三利。

2、1919拿4月《每周评论》刊载《共产党宣言》的部分文章。

3、1919年5月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4、1919年6月北京发生“六三”事件,近千名学生被捕。 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抗议北京“六三”事件。

5、1919年9月 李大钊在本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完整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1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第3个回答  2018-07-31

1、1919年1月陈独秀、李大钊呼吁除三害,兴三利。

2、1919拿4月《每周评论》刊载《共产党宣言》的部分文章。

3、1919年5月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4、1919年6月北京发生“六三”事件,近千名学生被捕。 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抗议北京“六三”事件。

5、1919年9月 李大钊在本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完整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1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02
9月
1日 天津卫宁河“大同仁”药铺-开业大吉,掌东1人(崔姓)雇佣伙计38人,坐堂名医2人,自有前店后厂,采购中国境内外名贵药材1919种,自制中药饮片666味,声势之大影响津京冀。
3日 李大钊在本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完整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16日 周恩来在天津组织创办觉悟社。
25日 张伯苓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开学。
10月 徐树铮率领中国东北边防军第一师,计步兵二旅,骑兵一团,挥师出塞,收复外蒙古。
1日 上海、天津、山东、河南等七省、市代表到新华门总统府举行第二次请愿,当晚全部代表被捕。
10日 天津5万学生与警察发生冲突,造成罢课和市民请愿活动,迫使省长向学生表示歉意,并撤换杨以德。
10日 中华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
11月
5日 靳云鹏出任总理。 徐世昌仍为总统。
11日 《广东中华新报》介绍马克思主义。
12日 日人制造“台江事件”,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公使发出抗议照会。
12月
2日 湖南发起驱逐督军张敬尧运动。
20日 向警予主张在大学设立男女共学的中学班。
本年 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女子流行一种短衣长裤的着衣时尚,服装逐渐西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