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大家自己写的最好啊!我不需网上内容的。谢谢!《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这是论题。请大家帮忙。

  为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案要点:

  (1)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3)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4)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 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案要点:

  (1)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的特点:改革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4)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4. 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答案要点:

  (1)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叫革命。

  (2)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4)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变革。

  5. 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提出这一标准有什么意义?

  答案要点: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 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判断标准,人们就可以大大解放思想。

  一切符合这个标准的东西,都应当大胆采用,对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都应当大胆吸收和借鉴;而一切违背这个标准的东西,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正确”、多么“革命”,都应当大胆加以革除。

  (2)“三个有利于”标准排除了离开生产力标准抽象争论姓“社”姓“资”的教条主义干扰,对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6. “三个有利于”标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1)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

  (2) 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

  (3) “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7.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用唯物辩证法原理来分析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要点: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8. 为什么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答案要点: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长期闭关自守,把我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

  (3)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也迫切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8
不需要网上的内容,你为什么上网求助?
第2个回答  2009-05-08
很难写呀。。。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