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

马基 辨析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以生产劳动为核心的人类社会实践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从而也是认识和实践对立统一的基础。


因为:


1、只有劳动实践才使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成为认识的主体,才产生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


2、人类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社会实践持续不断地进行和发展,才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和可能;


3、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精神和物质的"交错点",它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认识问题的彻底解决归根结柢依赖于实践;


4、实践作为社会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它对认识的关系,同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物质对精神的关系有内在的一致性。把实践作为认识和实践统一的基础,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在认识论中的具体贯彻。


辩证唯物主义在强调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的同时,也指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对于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扩展资料


认识的过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发展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动力、条件和归宿。认识开始于实践,人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感性认识和经验;感性认识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又在实践的推动下并依赖于实践所提供的条件上升为理性认识或理论,即对实践对象和实践条件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理性认识的目的在于为实践服务,理论的真理性和价值有待于实践的检验;通过实践的检验,人的认识不断地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地向前发展。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认识和实践始终是具体地、历史地统一的,人的认识总是在一定实践基础上对认识对象一定发展阶段、一定层次的反映。


主要表现在:


1、从认识的主体看,认识的主体是在一定具体历史条件下实践着的具体的人,而不是脱离一定历史条件的抽象的人。


2、从对象的范围看,认识的对象归根结柢由社会实践及其发展所规定。即使是仿佛远离当时实践的抽象的、理想的理论或假说,也要以当时的具体实践所提出的问题和提供的材料为基础才能产生。


3、从认识与其对象结构的一致看,对象的结构决定了实践和认识结构的一致性。客观事物的结构、规律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通过实践的亿万次重复,转化为逻辑的格固定在认识中,成为认识结构的基本成分。


4、从认识的历史水平看,认识的水平取决于社会实践及其所创造的历史条件的水平。社会实践发展的程度越高,认识的水平也就越高。


5、从目的看,认识服务于实践,实践需要认识来指导。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是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所要解决的问题;反过来,人们对客观世界能动的认识所获得的知识和真理,也必然成为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


6、从结果看,作为科学认识成果的真理性认识和知识,必须符合社会实践总体过程的规律和结果,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同样,社会实践所追求的成果中也包含着实现真理性认识所指示的前途。


7、从发展道路看,实践和认识通过不断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彼此互相促进,走的是一条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共同道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01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7-24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