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老是2点以后睡,长期下去会怎么样?帮我弄个好的生活习惯表

我是在职工作人员都是9 点上班6 点下班,回家已经7 点了,该怎么安排吃饭时间以及
不知道怎么熬的,时间一下就到2点了
第二天就没有精神
你们工作完回家都做什么呢?
几点休息比较好?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

  影响睡眠并引发睡眠障碍的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由于失眠病因的多样性,以及安眠药本身的副作用,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成了众多患者摆脱失眠的一个重要手段。

  首先应接受睡眠卫生教育,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

  (1)生活要有规律,晚上按时上床,减少夜生活,躺在床上20~30分钟不能入睡就应起床,看一些乏味的书报,待有倦意时再上床;无论多迟上床,早晨必须按时起床,提高睡眠率。

  (2)床只用于睡眠,不要在床上工作和思考问题。

  (3)睡前避免从事体育娱乐活动,避免兴奋性的情感活动,不看紧张的电视,不饮浓茶咖啡,不吸烟,并避免生理性干扰夜眠的因素,如饥饿、过饱和性兴奋得不到解决等。

  (4)讲究心理卫生,开朗乐观,心胸豁达,知足常乐,适当保留“童心”,交替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培养一项松弛身心的业余爱好。

  (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防治失眠的重要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中等程度运动量的体育锻炼。

  (6)避免干扰白天警醒和夜间睡眠质量的日间活动,如白天打盹,花太多的时间呆在床上而没有睡觉。

  (7)调节卧室的光线和温度,减少噪音,去除各种可能引起不安全感的因素。

  要针对病因治疗失眠,如果在治疗前不找到失眠的原因并加以清除,使用再好的药物,疗效也是有限的。三分之一的失眠者,只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时积极治疗引起失眠的疾病,戒烟限酒,积极锻炼,往往不必吃药就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如果不分原由,一失眠就用“安定”,再加上使用不合理,有时会造成慢性失眠,使本来可以不用药的患者最终出现药物依赖。

  合理使用安眠药

  与滥用安眠药相反的是,一部分人怕“上瘾”,不敢用。在必须用药的时候,比如生活突遭变故,或压力突然增加导致失眠时,安眠药还是应该用的。

  使用安眠药有五个基本原则:第一,从最小剂量开始,以最小药量达到满意的睡眠。第二,间断给药。患者最好连续服药5天后,停药两天;或者将两种药物间隔使用。第三,短期使用。一般不应超过3~4周,很多“上瘾”的患者是因为长期服药造成的。第四,停药不宜太急,每次减原量的25%,以防止停药后反弹。第五,尽量选用副作用较小的非苯二氮卓类药,如思诺思、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另外,还要注意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当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时,应定期复诊,以确定安眠药是否依然有效,有无副作用发生,是否需要更换药物品种。

  很多食物有助睡眠

  “吃出好睡眠”,因为许多食物都可以帮助你获得安稳的睡眠。以下几点可供有睡眠问题的人选择食物时参考:

  (1)控制总热量,减少动物脂肪和甜食摄入。

  (2)睡眠与大脑松果体分泌的松果体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松果体素分泌日益减少。近来有研究发现黄瓜、西红柿、香蕉和胡萝卜中含有与人体分泌的松果体素结构相似的植物松果体素。

  (3)长期失眠者血清中锌和铜两种微量元素明显降低,含锌较高的食物有牡蛎、鱼类、瘦肉、奶制品等,含铜较高的食物有鱼、虾、蟹、玉米、豆制品、蘑菇等。

  (4)色氨酸是天然安眠药,它是大脑制造血清素的原料。血清素可让人放松、心情愉悦、引发睡意。酸奶或温奶中色氨酸含量较高,如果睡前2小时吃少量饼干类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食物,加上一杯温牛奶肯定有助于睡眠。

  (5)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等均有助睡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有:酵母、全麦制品、花生、胡桃、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牛奶、肝脏、牛肉、猪肉、蛋类等。

  (6)研究发现钙质摄入不足的人容易出现肌肉痛和失眠问题,人体内镁含量过低时,会失去抗压能力。钙和镁并用,成为天然的放松剂和镇静剂。如果每天喝2杯牛奶,钙的摄入量就不会缺乏。同时适量摄取维生素C可以帮助钙质的吸收。从香蕉和坚果类中可以摄取镁,偶尔吃点巧克力也可以,但切记不要过量。

希望此答案能帮助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7
一、治疗失眠:
1、要保持一个开阔的心胸,心情愉悦。
2、睡前三小时内尽量不要吃饭,如果吃,只吃水果一类。
3、睡前半小内,不要做热身活动,要尽量安静,放松身体和心态。

二、经常2点睡,如果你年轻体力好,可以试试这么做做,看看时间长了自己感觉如何,呵呵,不过,如果本身体力就一般,还是不要做这么危险的事情啦。
人体造血系统是在半夜十分进入深度睡眠时才开始的,你2点才睡,要经过至少2小时才能进入深度睡眠阶段,错过了补血时间啦~
为什么现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得各种各样的怪病啊,这就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啊!为什么老人都讲熬夜是熬心血呢,绝对不是空话。
建议早点睡吧,尽量是在十点左右,如果实在不行,也要在十一点前。慢慢地,身体适应新的作息时间,早晨6-7点就会自然醒,而且很精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17
每个人都很想知道自己能不能长寿,那么,就回答美国医学家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至于你现在是20岁还是50岁无关紧要。

  我们把平均寿命定在72岁,请根据自己对每个问题的回答来增减自己的寿命。

   ●如果你是男子,就从72岁减去3岁,你是女子就可加4岁。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超过100万人口,减1岁,要是你生活在人口不足1万的居民点,加2岁。

   ●如果你从事脑力劳动,减3岁,从事体力劳动加3岁。

   ●如果你每周活动5次,加4岁,每周活动2次到3次只能加上2岁。

   ●如果你25岁后仍过单身生活,每10年减1岁,如果你已婚,加5岁。

   ●每天睡眠10小时以上,减4岁,7小时不减,睡眠不好减3岁。

   ●如果你爱着急,减3岁,要是你心平气和,加3岁,如果你总觉得钱不够花,想找点外快,减2岁。

   ●如果你受过中等教育加1岁,受过高等教育加2岁,退休后继续工作的加3岁,近亲中有死于癌症未活到50岁的,减3岁。

   ●如果每天抽烟3盒以上的减去8岁,抽1盒的减去6岁,不到1盒的减3岁,只要你天天喝酒,即使喝得不多,也减1岁。

   ●如果你体重超过正常值20公斤减8岁,超过15公斤减4岁,超过5公斤以上减2岁。

以上文章是从报纸上摘录的。这些加减法虽不一定十分精确,但非常有道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出结论:人的寿命受人的居住环境、心理情绪和生活习惯影响的。

虽然性别能够影响人的寿命,但这个不是你能决定的;

虽然住在何处也能影响寿命,但人不可能为了延长寿命而特意选择不足1万人口的居民点生活甚至到深山老林独居;

虽然脑力和体力劳动也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但你也不至于为了多活3岁去刻意追求体力劳动吧。

除去上述3个因素,余下的7个因素中,有5个与生活习惯紧密相关,占了71%!可见,生活习惯决定了你生命的长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究竟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根据我的生活经验和教训,最主要的是要养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好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民间经验和专家观点都认为:早晨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饭要少。要吃好,就是要有营养,不能凑合,更不能不吃早餐;要吃饱,指的是吃个七成饱左右就可,特别要防止暴饮暴食;晚饭要少,专家没说少到什么程度,依我看来吃个三四成饱就行了。另外,晨起第一件事喝杯温开水很重要。有专家说,人每天至少要喝8杯(四两杯)水!在饮食上要切记不能偏食,偏食会导致人身体里一些必要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缺乏,至时只能靠药物来补充了。喝酒也要注意。酒这玩艺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好东西,但不能成瘾,不能过量,只能偶尔喝之。烟这玩艺就不要吸了,有百害而无一利。曾有记者采访一对恋爱中的男女,问女青年对男朋友抽烟怎么看,女的回答:好呀,男人抽烟很男人,很有风度。真是可笑之极,幼稚之极!

良好的作息习惯。该工作时工作,该学习时学习,该运动时运动,该休息时休息,不能没个计划,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有人白天不抓紧工作,把工作放到晚上做;有人晚上不睡觉,白天睡懒觉,把人的生物钟搞乱了。记得十多年前有关部门对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寿命作过抽样调查,结果是五十岁多一点。像蒋筑英逝世时只有四十多岁,英年早逝,太令人痛惜!但那时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和医疗保障条件有限,有历史的原因。也不能学习毛主席他老人家晚上工作、白天睡觉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历史形成的。战争年代白天要行军打仗,只有晚上才有可能读书、写作。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人体生物钟也适应了。还有一点不要忘了,他老人家的医疗保障条件在全国是最好的,无人能及。就我们平常人、平常工作来说,还用不着不分白天黑夜吧。虽然有时工作很集中,有的事来得很急,需要你连轴转,但这种情况在一年之中能有多少?只要你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能做到的。

良好的运动习惯。现在坚持运动的大概只有两类人了(运动员除外):一类是中老年人。这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到身体大不如从前了。尤其是老年人觉得离死亡越来越近,有了危机感,求生的欲望越来越迫切,希望通过锻炼身体来延长生命。另一类就是想通过运动减肥的人。除此之外,还有多少人热衷于运动呢?青年人总觉得自己年轻,身体特棒,时间长着呢,死亡离自己远着呢,运动不运动、锻炼不锻炼无关紧要。实际上,人到老年的时候身体各部分功能大体已定型了,这时才运动锻炼也有用,但没什么大用了,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因此,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养成运动的习惯十分重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除了要抽出专门的时间运动外,锻炼身体的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如上班地点离家不太远,你可以步行上下班;尽量少乘或不乘电梯,多爬楼梯也是锻炼,等等。即使你从事体力劳动也不能例外。长时间的固定动作需要换一种姿势,这就要搞一点别的运动,以弥补体力劳动所带来的缺陷。

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按照美国医学家的观点,还要保持健康的心理。遇事要心平气和,善于与人交流,学会缓解压力和释放不良情绪。不要盲目攀比,有句话叫“知足者常乐”。你我都是平常人,保持一颗平常心无疑会延长你的寿命,切记!这些话看似走题,实则与你生活习惯有关。

当然,一个人能否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关键取决于人的意志,看你有没有控制能力。如同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一样,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也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第3个回答  2013-12-17
何必要改自己的生活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