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望月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做朔望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4

第2个回答  2019-07-31
月亮的升落,以及它的圆缺变化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天象之一。我国周代的金文,把从“肋”——初三新月出现开始,叫做“初吉”。由“肋”向前推,每月初一、三十,完全看不到月亮,这就是“朔”。十五前后月亮最圆,称为“望”。人们注意到朔望变化具有相当准确的周期,由此产生了朔望月概念。
所谓朔望月,就是把从这一次朔到下一次朔,或这一次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定为一月,它等于29~30天。
朔望月的出现是人类继“日”之后认识的又一个时间周期。从原始计时单位“日”发展到更长的时间单位“月”,标志着人类对于时间的认识和测量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现在我们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运动,本身不发光,而反射来自太阳的光。在地球和月亮一道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太阳光有时能完全照亮朝向地球的月面,有时只照亮一部分,有时则完全照不到。因此,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就会看到月亮有不同的形状,称为月相,又叫盈亏。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3-01
字典上的解释:朔望月是月球接连两次出现相同月相所经历的时间,平均为29天或30天。农历一个月或为29天或为30天,就是依据朔望月制定的。也说太阴月。
一月是指一个朔望月,是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即29日12时44分3秒。因为不是整数日,用起来极不方便,历法上采用整数日作为月的日数,例如阳历的一个月有30日,31日,29日,28日四种,引力的一个月有29日,30日两种。这种月叫做“历月”。
由于日、月、地球三者在运行时相对位置不断变化,月球不发光,我们看到月球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由于相对位置的变化,使得我们看到的是圆缺变化的月球,在阴历初一时,看不到月亮,叫做“朔”;十五前后,看到的是圆圆的月亮,叫做“望”。由朔到下次的朔,或由望再到下次的望,就是月球绕地球了一周,即一个月,我们就将这种月称为朔望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